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護理骨科住院患者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骨科創傷多為意外事件所致,由于突發的應急可使患者產生生理和心理上的變化,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或心理問題。心理護理是一種重要的護理方法,它貫穿于患者住院的全程,能有效的改善或緩解患者的心理問題,提高生活質量,促進早日康復。為探討心理護理干預對骨科住院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我們進行了相關對照觀察,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選取在我院骨科住院的骨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共入組116例,其中男69例,女47例;年齡18a~64a,平均年齡(44.6±8.2)a;診斷:開放性骨折28例,脊椎骨折脫位伴截癱2例,腰椎骨折15例,上臂骨折10例,下肢骨折27例,手外傷12例,足外傷16例。按入院順序分為兩組,研究組59例,對照組5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職業、學歷等一般資料比較均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1.2.1護理方法兩組均給予骨科常規護理,研究組在此基礎上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按個體化原則及循序漸進原則進行心理護理干預。
1.2.2心理護理研究組由責任護士在心理護理干預前對患者的個體狀況和心理狀態進行全面的評估,包括入院當天向患者介紹病房的環境及主治醫生和護士的情況,讓患者盡快熟悉住院環境,消除陌生感;及時與患者溝通,了解其心理需求,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與合作;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根據患者個體狀況予以宣教和心理疏導等,實現護患之間互動性溝通和心理支持的成效性,使患者穩定情緒,緩解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從而精神振作,積極配合治療。
1.2.3效果評定于心理護理干預后采用美國醫學研究所研制的生存質量量表(SF36QOL)評定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并進行對比分析。SF36QOL包括36個條目,分為8個維度,包括心理健康、情緒角色、軀體功能、軀體角色、疼痛、社會功能、活力和總健康。得分范圍為0分~100分,根據評分將生活質量分為低(<70分)、中(70分~80分)、高(>80分)3個層次進行判斷。
1.2.4統計方法所有數據應用SPSS10.0統計軟件包處理,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
2結果
兩組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后SF36QOL評分比較,見表1。表1兩組心理護理干預后SF36QOL評分表1顯示,研究組心理護理干預后,SF36QOL的心理健康、情緒角色、軀體功能、軀體角色、疼痛、社會功能、活力和總健康8個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極顯著性(P<0.01)。
3討論
骨科創傷是一種意外傷害,患者入院后需采取立即手術、擇期手術、二期手術、保守治療等措施,諸多的應急事件導致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緊張等負性情緒或心理問題,從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康復。心理護理是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護理的核心,能有效改善或緩解患者的諸多心理問題,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心理護理干預主要通過語言或肢體語言交流信息,溝通情感而實現的。心理護理質量的高低決定著護理質量的高低,干預應因人而異、因病而異,運用有效的溝通技巧滿足不同患者的要求;同時要求護士不斷鉆研業務,學習新知識,提高專業水平,以增強其溝通能力,提高護理質量,使護理服務向高質量、多元化、人性化方向發展,履行關愛生命維護健康的專業職責。
本結果顯示,研究組心理護理干預后,SF36QOL的心理健康、情緒角色、軀體功能、軀體角色、疼痛、社會功能、活力和總健康8個維度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1)。表明心理護理干預能顯著改善骨科創傷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緩解創傷后心理沖突、調節情緒角色、減輕軀體不適感、增強精神活力、提高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