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腹腔鏡手術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目的:分析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療效。方法:收治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112例,隨機平分為兩組。觀察組采取腹腔鏡手術治療,對照組采取開腹手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圍術期有關指標。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觀察組,觀察組手術時間、住院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鎮痛劑使用率、并發癥率等方面低(少)于對照組,兩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能提高手術治療安全性,減少手術時間。
關鍵詞:
腹腔鏡手術;子宮內膜異位;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
子宮內膜異位癥實質是指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出現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種女性常見婦科疾病[1]。內膜細胞本該生長在子宮腔內,但由于子宮腔通過輸卵管與盆腔相通,因此使得內膜細胞可經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異位生長。其主要病理表現為異位內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圍組織纖維化,異位結節,痛經、慢性盆腔痛、月經異常和不孕是其主要癥狀[2]。當下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以及手術治療。利用丹那唑、諾雷得等藥物來抑制異位內膜的快速增殖,從而實現緩解疼痛感、短時間內抑制異位內膜病灶的目的,對于較為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應當采取相應手術治療。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112例,對其采取不同的手術治療方式,分析腹腔鏡手術在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中的臨床效果。現做詳細報告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于本院確診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112例,將其均分為觀察組56例以及對照組56例。兩組患者均為女性,對照組年齡22~58歲,平均(34.5±8.4)歲;觀察組年齡23~62歲,平均(38.6±7.6)歲。其中患者已婚84例,患者已育28例;臨床表現為盆腔疼痛35例,臨床表現為不孕38例,臨床表現為盆腔包塊39例;表現為微型子宮內膜異位19例,表現為輕型子宮內膜異位49例,表現為中型子宮內膜異位30例,表現為重型子宮內膜異位14例。在滿足相關子宮內膜異位診斷標準的基礎上,比較兩組患者一般臨床資料,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方法:①術前準備階段:全部患者都在月經后3~15d入院,子宮內膜異位合并不孕患者在月經后3~7d入院。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常規陰道分泌物檢查,除去陰道炎的可能;然后進行超聲檢查來確定囊腫大小以及類型;根據腫瘤系列檢查標準來排除掉惡性腫瘤的可能;在手術前要做好陰道沖洗以及清潔觀察等準備工作。明確全部患者有無麻醉禁忌。②對照組采用常規開腹手術:對患者采取氣管插管式全麻或者腰硬聯合麻醉,在患者下腹正中位置做縱向切口,切口長度8cm左右,然后進入腹腔對卵巢內異癥囊腫進行切除工作,最后實行切口縫合,縫合結束后觀察到患者能夠自主呼吸且待其清醒后把氣管拔掉。③觀察組采用腹腔鏡手術:患者采取全麻,完成麻醉后確保患者依照頭低臀高的姿勢安置在手術臺上,在肚臍上緣取橫向1cm的切口,刺入氣腹針形成一定壓力范圍的二氧化碳氣腹,利用直徑10mm的套管針穿刺入腹來探查盆腹腔總體情況。大體上查看盆腹腔內有無顯著異常、有無腸管粘連,若兩者均無時,在腹腔鏡指導的基礎上在右下腹臍與髂前上棘連線中外1/3處穿刺,可以利用腹腔鏡光源來確保不接觸腹壁血管的情況下,分別把兩根5mm套管針穿刺入左右下腹部方便實行臨床分期。若有腸管粘連時,分離粘連病灶,確保恢復正常的解剖關系,在囊壁剝落的同時抽吸完囊液,在實施腹腔鏡的前提下進行病變部位切除術,同時注意有效止血。如果患者輸卵管處于通暢狀態,而輸卵管遠端處于堵塞狀態、傘端處于封閉狀態時應當實施輸卵管造口術。手術結束后采用大量的生理鹽水來回沖洗盆腹腔,徹底清除殘余物,防止出現術后感染。評估標準: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時間、術后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鎮痛劑使用率、并發癥率、住院時間以及總有效率,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統計學方法:通過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采用%描述,率的檢驗采用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觀察組手術時間、術后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鎮痛劑使用率、并發癥率、住院時間顯著低于對照組,且前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后者,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三、討論
子宮內膜異位癥實質是指有活性的子宮內膜細胞出現在子宮內膜以外的位置而形成的一種常見婦科疾病[3-5]。出現異位癥狀的子宮內膜由于有關激素的作用,大致上會出現周期性出血的臨床癥狀,致使子宮內膜出現水腫、粘連包塊形成、充血以及纖維組織增生等狀況。子宮內膜異位癥常見的病發部位是卵巢,隨著病情的加重從而造成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的出現,而且還會致使盆腔組織大范圍粘連的情況出現,從而導致患者不孕。從病理機制上出發,該病實為異位內膜周期性出血及其周圍組織纖維化,形成異位結節。其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痛經、慢性盆腔痛、月經異常和不孕,這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的消極影響。近年來,隨著醫學科技的不斷基部,微創手術也逐步在臨床治療上推廣應用開來,特別是腹腔鏡技術的大力推廣,精確率較高的特點使其在相關的婦科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方面也有一定的幫助,特別是腹腔鏡手術應用于子宮內膜異位癥治療方面具有較大的優點[6-8],主要表現為:①實際手術階段進腹速度較快,能夠形象地、直觀地查看病變位置,從而得出準確的診斷結果,為患者的有效治療爭取了珍貴的時機;②腹腔鏡手術具有較大的安全性,對患者有較小的創傷影響,且直觀、形象的腹腔鏡能夠有效地避開腹腔臟器以及相關血管,對其影響較小,且術中時間、住院時間短,患者恢復快;③在腹腔鏡幫助下能夠準確診斷并及時治療病變部位,在最佳時間內清除病灶并有效止血;④術中空間大,可以更為徹底地沖洗盆腹腔中的殘留血塊,有效降低術后感染率;⑤術后腸道粘連、腸道堵塞發生概率不高,胃腸道生理功能較快恢復。本文研究結果表明,實施腹腔鏡手術患者手術時間、術后出血量、術后肛門排氣時間、術后鎮痛劑使用率、并發癥率、住院時間顯著低(少)于實施開腹手術患者,且前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后者,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綜上所述,腹腔鏡手術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具有良好的臨床療效,可提高手術治療安全性,減少手術時間,具有一定的推廣以及應用意義。
參考文獻:
[1]李秀巖,王茜,廖琪,等.腹腔鏡治療子宮直腸陷凹子宮內膜異位癥的臨床價值[J].中國性科學,2013,22(3):45-46.
[2]楊旭,阿米娜,王琳,等.腹腔鏡手術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癥對患者止血功能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3,10(10):1254-1256.
[3]程莉,鐘玲.腹腔鏡聯合復方醋酸棉酚片治療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臨床觀察[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7(11):1061-1062.
[4]林小娟,胡蘭.腹腔鏡手術聯合孕三烯酮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癥的療效觀察[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5,(2):233-235.
[5]王敬華,祁建青,任瓊珍.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患者經腹腔鏡手術和開腹手術治療的臨床療效比較[J].中國婦幼保健,2015,(9):33.
[6]馬小平,成臣,張真真等.GnRHα聯合溫腎消癥湯用于腹腔鏡子宮內膜異位癥術后輔助治療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4,(8):922-925.
[7]范海燕,許艷梅,許巧蘭.腹腔鏡手術聯合藥物療法對子宮內膜異位癥伴不孕的療效觀察(附66例報告)[J].腹腔鏡外科雜志,2013,(3):226-228.
[8]陳淑琴,金文艷,姜紅葉,等.腹腔鏡手術治療腸道子宮內膜異位癥54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3,(1):38-42.
作者:朱曉明 單位:百色市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