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區資源互享項目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根據《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十一五”發展規劃(-年)》、《文化部財政部關于進一步推進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實施意見》、《文化部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年度工作的通知》、《文化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年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各級分支中心和基層服務點建設配置標準的通知》(辦社文函[]452號)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市對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的實施意見和要求,真正實現全國優文化在我區范圍內的共享,從而極大地豐富我區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改變農村信息閉塞、文化生活貧乏的現狀,促進城鄉和諧,推動城鄉文明建設。
二、重要意義
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是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一號工程,是政府向群眾提供公益性文化服務的重大基礎工程和文化創新工程,是采用現代先進科技手段傳播,將優的文化信息資源進行數字化加工與整合,通過共享工程網絡體系,以互聯網、衛星網、鏡像、移動存貯等形式,將數字化文化信息資源傳播到廣大群眾身邊,實現優文化信息資源共建共享。文化共享工程的實施,有利于加強我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有利于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有利于保障人民群眾的文化權益,有利于提高我區人民群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有利于加強基層文明建設,促進我區文化繁榮、經濟發展及社會和諧穩定。
三、實施條件
1、文化底蘊豐厚。我區具有得天獨厚的仙文化、媽祖文化優勢及獨占鰲頭的區位優勢。通過參加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既可以利用全國各地的文化信息資源,又可以整合本區的文化信息資源,達到資源共建共享的目的。
2、文化網絡基本具備。我區現有文化館機構1個(尚無館址),鄉鎮綜合文化站7個(其中3個已建成站舍并投入使用),行政村147個,農家書屋36個,基本形成覆蓋城鄉的群眾文化網絡。我區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主要依托這些現有文化設施進行文化信息資源的傳播。
3、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扎實推進。“十二五”城區規劃50平方公里,城市建設初具規模,文化事業用地規劃明確,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納入市政工程。
四、建設目標與實施步驟
建設區級支中心。按照國家出臺的縣(區)級支中心配置標準,支中心配置資金為68萬元。
根據省文化廳與我區簽訂的《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責任書》要求,我區文化共享工程區級支中心、鄉鎮和村基層服務網絡建設須在年6月底保質保量完成。區級支中心建設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場所建設(年12月—年1月)
區支中心建設用房面積200㎡,包括:
1、中控機房(20㎡);
2、多媒體演示廳(100㎡);
3、電子閱覽室(60㎡);
4、資源加工及辦公區域(20㎡)。
由于我區暫無圖書館及文化館館舍,以上場所設在區青少年活動中心。
第二階段:設備采購(年月—年月)
采用光纖接入,寬帶為5M以上,配置電子閱覽室電腦25臺(最低配置),以及中控機房、多媒體演示廳和資源加工區所須配置的服務器、電腦、交換機、存儲(磁盤陣列)、防火墻、數碼相機、數碼攝像機、投影儀、移動硬盤等IT設備(設備名稱、技術參數按照國家近期出臺的縣(區)支中心配置標準)。
第三階段:安裝調試(年月—年5月)
配備專職技術人員和資源加工人員2名,以實現區支中心技術支持與日常工作開展,最終達到區支中心建設后具有接收、存貯(2TB)由國家中心和省、市分中心提供的信息資源并提供信息服務功能;能夠對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并在本區局域網上進行、維護和更新;對鄉鎮和社區共享基層網點提供技術支持。
第四階段:檢查驗收(年6月底)
年6月底前完成(第一期)建設任務,以便全省聯網投入使用,接受省文化廳組織的專項檢查驗收。
五、經費保障
1、支中心經費投入
(1)中央補助20萬元已到位,區財政配套48萬元,主要用于設備購置及完成啟動所需的其他軟硬件器材配備。
(2)區財政投入場所設施裝修改造費用10萬元。
2、日常工作經費
每年安排區財政預算10萬元,用于支中心的日常運轉、維護,以及支中心其他各項業務工作開展。
六﹑組織保障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掛靠區文體局。
2、區文化館配備2名專職技術人員及資源加工人員,確保區支中心工作正常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