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城市社區衛生實施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國務院和省市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精神和要求,堅持為人民健康服務的方向,積極整合城市現有衛生資源,大力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經濟的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社區衛生服務的公益性質,以社區居民需求為導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擺在首位;將社區衛生納入社區建設中提規劃,與社區各項事業協調發展。
(二)堅持政府主導,加大投入,部門協作,社會參與,多渠道發展社區衛生服務。
(三)堅持統一規劃設置,立足于以整合現有衛生資源為主,以改擴建和新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輔,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
(四)堅持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并重,中西醫并重,防治結合。
三、工作目標
到2011年,全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數達36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個,站27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覆蓋人口達100%。形成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樞紐,社區衛生服務站為基礎的一體化管理,逐步健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社區居民能在社區免費享受基本公共衛生服務,成本價享受基本醫療服務,基本形成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的格局。
四、機構設置
(一)設置依據。依據《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執業醫師法》、《衛生部關于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基本標準》(衛醫發[]240號)、《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置基本標準》、《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實施意見》(政[]67號)和《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
(二)設置原則。以街道所轄范圍進行設置,每3—5萬人口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其中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每個街道不少于1所;街道所轄社區居委會范圍內原則上每5000—10000人設置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中心能夠覆蓋的區域不設站,社區所轄人口較多,區域較大,可適當增加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街道所轄農村區域嚴格按照《居區—年農村醫療機構設置規劃》要求,實行鄉村衛生服務管理一體化,原則上每個行政村設1所村衛生室。
(三)設置標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按建筑面積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標準進行建設,按轄區人口每萬人配備2名全科醫師進行配置;社區衛生服務站按建筑面積不低于150平方米的標準運行建設,按每個站2-3名全科醫師進行配備。
(四)服務功能。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不以營利為目的,以社區、家庭和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婦女、兒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殘疾人、貧困居民等為重點,以主動服務、上門服務為主,提供健康教育、預防、保健、康復、計劃生育技術服務,開展常見病、多發病等診療服務,開展社區愛國衛生運動、衛生信息管理,配合或參與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等。
(五)設置數量。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根據街道辦事處城區所轄社區及服務人口數,進行劃分設置。到2011年規劃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總數達36所,其中,年完成11所,2008年完成11所,2009年完成9所,年完成5所。具體設置情況如下:
總數10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所,社區衛生服務站8所。
總數6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所,社區衛生服務站4所。
總數10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所,社區衛生服務站8所。
總數5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l所,社區衛生服務站4所。
總數2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1所。
總數3所,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所。社區衛生服務站2所。
今后,根據區劃調整、社區人口數量和分布變化等情況,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可適當調整。
五、保障措施
(—)加強組織領導。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納入政府年度崗治考評內容,作為城市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組織實施。區政府成立區城市社區衛生工作領導組,定期研究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統一協調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各街道辦事處也要成立相應的領導組,由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明確工作職責,制定具體措施,落實工作任務。
(二)強化社會宣傳。以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宣傳社區衛生服務典型事例,開展多種形式的衛生進社區活動,營造社區衛生服務發展的良好外部環境,引導廣大居民提高自我保健意識。
(三)明確職責分工。各街道辦事處、各相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能分工,切實履行職責,共同推進社區衛生服務發展。
區衛生行政部門是社區衛生服務的行業主管部門,負責按照社區衛生服務設置規劃、條件和標準,嚴格進行審批和執業登記。加強社區衛生服務的標準化建設,統一規范設置機構名稱、標識、科室設置、設備和人員配備,依法嚴格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技術服務項目的準入。
區發展和改革部門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安排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建設。
區財政部門負責制定社區衛生服務財政補助政策,建立社區衛生資金投入機制,建立健全財務會計制度,完善財務收支管理辦法。
區人事部門負責完善全科醫師、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制度,制定社區全科醫師、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的聘用辦法和吸引優秀人才進社區的有關政策,與衛生行政部門共同做好社區衛生人員技術職稱的聘任與管理工作。機構編制部門負責制定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人員編制標準及聘用辦法。
區民政部門要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社區建設規劃,建立以社區衛生服務為基礎的城市醫療救助制度,制定針對“低保”人員和城市特困人群的醫療救助相關政策,提出明確具體的減免要求和救助措施,及時補償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施救助而產生的費用,做好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民主監督工作。
區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依據醫療保險有關規定。把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范圍,負責制定促進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的有關政策措施。
區物價部門要研究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收費標準和藥品價格管理辦法,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醫療服務價格和藥品價格監督管理,規范收費行為。
區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負責社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指導和管理,指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展計劃生育、宣傳教育、藥具發放和人員培訓等工作。
街道辦事處要無償或平價解決設置社區衛生服務機所需的業務用房,實行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在區衛生行政部門指導下,積極協調轄區內各方力量,切實支持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社區,居委會要積極支持、主動幫助轄區的社區衛生工作,并做好社會宣傳、居民發動、活動組織等工作。
(四)加大經費投入。建立穩定的社區衛生服務籌資和投入機制,區財政對社區衛生服務業務培訓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適當補助,并根據社區人口、服務項目和數量、質量及相關成本,核定并給予預防保健等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補助,從年起按城市人口每年每人2元的標準安排發展社區服務專項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以后隨著經濟發展逐步提高補助標準。積極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引導社會投資,鼓勵企業和個人參股、集體合作,動員社會捐贈等,多渠道籌集發展社區衛生服務所需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