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市區綠色通道創建規劃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認真組織做好全區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劃工作,進一步明確規劃要求、規劃范圍、規劃任務、規劃內容,結合本區實際情況,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構建和諧社會,促進入與自然和諧發展為目標,樹立大通道、大綠色的理念,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以綠化促美化、以綠色促文明、以綠色促致富為核心,堅持綠化、美化、經濟化原則,以面路一重山造林、治理“青山掛白”為抓手,以省道主要交通干線綠化為重點,加快綠色通道工程建設步伐,促進我區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態文明、港城崛起。
二、組織領導
為確保規劃工作的順利開展,成立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劃工作小組,負責編制全區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劃,完成市區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劃正文、設計表、設計圖;負責各鄉鎮編制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劃的技術指導,業務咨詢;負責協調林業、國土、交通、公路、建設等部門齊心協力完成規劃任務。
三、規劃范圍
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劃包括現己建成通車的省道兩側邊溝外緣起10m—30m,因地制宜,宜寬則寬、宜窄則窄。道路邊溝或隔離柵外緣100m范圍內沿線村莊綠化、沿線可視范圍內的“青山掛白”、一重山等造林綠化。
四、規劃任務
對規劃范圍內的所有地塊進行全面調查,根據因地制宜、適地適樹的原則,編制造林類型表及森林經營措施類型表(各地應參照附表,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確定建設地點、內容、規模和進度安排(項目建設期限為3年,即年至年,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進行年度安排)等,進行投資概算與效益評價,制定實施的關鍵性措施,編寫規劃設計報告。
五、規劃內容
一是對道路控制線外兩側綠化帶規劃,分別旱地、低洼地和排水不暢的水田、排水良好的水田,高架橋兩側、廠區前沿、居民點前沿等按因地制宜,進行不同的種植方案規劃設計;二是對一重山造林規劃,分別無林地、疏林地,按適地適樹進行造林或補植套種規劃設計;三是對道路兩側“青山掛白”的規劃,分別對壇口、掛白點治理采用不同種植方法進行設計;四是對村莊綠化,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創建綠色家園,開展村莊四旁綠化種植珍貴樹種進行綠化規劃設計;五是對造林綠化技術進行規劃;六是對種苗需求量進行規劃;七是對管護工程進行規劃;八是對施工組織進行規劃;九是整個工程建設投資概算,十是提出綠色通道工程建設保障措施。
六、工作步驟
(一)搜集資料
1、各鄉鎮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報告、生態公益林界定報告及2006年資源數據;
2、各鄉鎮最新統計年鑒;
3、各鄉鎮有關部門專項規劃報告;
4、底圖:道路兩側綠化帶規劃采用道路設計圖(1:2000),村莊綠化采用村莊規劃圖(1:2000),“青山掛白”規劃采用1:2000的實測圖,一重山規劃采用1:1萬地形圖和林業基本圖。
(二)外業調查
1、調查規劃方法:采用現地調查方法進行調查。
2、調查規劃內容
(1)道路兩側綠化帶規劃調查應記錄各地塊的基本情況,如地名,道路名稱,地類(早地、水田、低洼地、廠區前沿、居民點前沿等),綠化長度、寬度、面積,公里樁號,填方量,是否采用挖溝起壟等特殊措施,立地條件,排水條件。風力大小,造林地塊與路面高差,年度安排等。
(2)一重山規劃調查采用1996年—1997年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材料,對一重山的無林地、疏林地等進行現場全面核對,對主要小班因子發生變化的地段進行補充調查。技術規定參照《省森林資源規劃設計調查和森林經營方案編制》(2006年)執行。應記錄的因子:鄉鎮、村、林班號、大班號、小班號、小班面積、造林面積、地類、林種、生態林等級、山權、林權、海拔高、立地質量、病蟲害種類、程度、樹種組成、郁閉度、年齡、每畝株數、造林類型、森林經營措施類型、年度安排、備注等。
(3)“青山掛白”壇口治理規劃應落實地點、片號。類型(石壁、亂石堆、泥石堆等)、面積、垂直高度、水平寬度、造林類型、山權、林權、海拔高。立地質量、年度安排等。
(4)村莊綠化規劃為村莊規劃圖中的綠地范圍、房前屋后、村莊周邊、“四旁”等地,應落實地點、片號、類型(片林、帶狀、公園等)、面積、長度、寬度、造林類型、年度安排等。
(三)內業整理:通過內業整理,完成項目建設分地類面積統計表;項目建設分類型面積統計表;道路兩側綠化帶分道路名稱分類型面積統計表;項目建設填方量和特殊措施面積統計表;項目建設分類型面積統計表(分年度);項目建設單位面積工程量表;項目建設指標表;項目建設單位面積投資表;項目建設總投資表;項目建設分年度投資表;省道邊溝外緣兩側綠化帶造林類型表;一重山宜林地造林類型表;一重山森林經營措施類型表;“青山掛白”治理措施類型表;村莊綠化造林類型表。
(四)編寫規劃設計報告書。按照《省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劃大綱》要求,正式編寫××縣(區、管委會)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劃使用說明書。
(五)制圖。按照《大綱》要求,編制項目建設分布圖(以縣區為單位,比例尺1:60萬—1:20萬);繪制各類植物配置圖,編制道路兩側綠化造林設計圖(比例尺1:2000);繪制“青山掛白”造林設計圖(比例尺1:2000);繪制村莊綠化造林設計圖(比例尺1:2000);繪制一重山造林設計圖(比例尺1:10000)。
(六)提交成果。
(1)以鄉鎮為單位提供規劃設計報告(含正文、附表、附圖等),并分鄉鎮和道路名稱進行數據統計匯總。
(2)電子文檔格式:文字以·doc格式、圖以.jpg或.dwg格式。
七、部門分工
綠色通道建設是一項涉及面廣、任務重、協調難度大的系統工程,必須堅持“地方為主,部門分工”的原則,政府牽頭組織,部門分工負責,上下合力推進。省、縣道綠化由交通、公路部門按管轄范圍各自負責,在公路兩側紅線范圍內組織規劃設計;道路外側綠化帶由林業部門規劃;沿線一重山綠化由林業部門為主負責;鄉村綠化由建設部門規劃;“青山掛白”治理由國土部門規劃,林業、環保、水利等部門配合進行規劃。
八、時間安排
(一)7月5日之前,完成市區綠色通道工程建設規劃設計的培訓。
(二)7月15日之前,完成綠色通道工程建設有關資料搜集及外業調查工作;
(三)7月18日前完成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內業整理及規劃說明書;
(四)7月20日前完成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各類圖紙制作匯總并上報區工作小組匯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