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居委衛生服務站建設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認真實施農民健康工程,加強全區農村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建設,提高農村衛生服務水平,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根據《省農民健康工程實施方案》、《省衛生廳關于發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的指導意見》、《市農民健康工程實施方案》等文件精神,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區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實施方案。
一、總體目標
到2014年,全區建立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和廣大農村居民健康需求的新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規劃建設示范化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318個,用三年左右時間基本建成。2013年已建成的6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進一步加以完善,2007年建成120個,2008年基本完成,到2014年,各鄉鎮社區衛生服務站覆蓋率達到90%以上,鄉村衛生服務網絡健全率達到95%以上,農村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率達到60%以上;鄉村衛生服務人員資格合格率達到100%,繼續教育參與率100%,合格率85%以上。
各鄉鎮衛生院要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求發揮應有的功能,積極創建示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2014年基本達到機構網絡健全,基礎設施完善,基本設備齊備,人員隊伍素質明顯提高,醫療衛生機構運行規范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
二、實施要求
按照《省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評估驗收標準及細則(試行)》開展工作,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嚴格按照《省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標準(試行)》的要求配套相應的房屋、設備和人員,并實施規范化管理,業務用房使用面積80M2-120M2,功能分區合理,流程科學,環境溫馨,符合國家衛生學標準,在醒目位置使用全省統一的社區衛生服務標識。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應設全科醫療診室(包括中醫診室)、治療室、換藥室、觀察室、健康教育室和藥房等室。有條件的可單獨設立中醫診療室、康復室、計劃生育服務室、處置室、值班室和洗手間等,達到綠化、美化要求。
三、工作措施
(一)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加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兩個率先”目標,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2013年省衛生廳將我區確定為第二批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省級試點縣(區),為切實加強對這項工作的領導,區政府成立了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各鄉鎮要把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成立相應的組織,明確職責,認真組織實施。要將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具體實施方案和年度工作計劃,層層分解落實任務。各鄉鎮、村(居)和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宣傳和發動,大力宣傳社區衛生服務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用地、用房、經費等方面給予支持,衛生、建設、國土、環保、工商、稅務等部門要積極支持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對涉及到的相關費用,除上繳省、市部分外,其余給予免除。勞動保障部門要逐步將社區衛生服務站納入醫療保險定點機構,積極幫助社區醫生辦理養老保險。人事部門要做好社區全科醫師、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的聘用工作,招聘優秀衛生人才進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落實好全科醫師、護士等衛生技術人員的任職資格政策。計劃生育部門要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提供宣傳資料和避孕藥具,負責社區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的指導和管理。民政、殘聯等部門要負責將社區衛生服務納入社區建設規劃,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部分康復器材,使殘疾人的康復工作能夠在社區開展。區督查部門要把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列入各鄉鎮目標考核內容,加強督促檢查,推進全區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二)加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按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一體化的要求,本著方便群眾的原則,農村以行政村(居)或3-5千人口設置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附近的村(居)可不設社區衛生服務站)。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產權應保持集體所有,醫療衛生服務工作及醫務人員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一體化”管理。各鄉鎮要因地制宜,采取多種措施,按照示范化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要求,切實解決社區衛生服務站房屋問題。可采取以下一些方法:一是可利用閑置校舍、村部或具備條件的村衛生室改造;二是由村委會提供土地,鄉村醫生借資、工程隊墊資分期償還新建;三是由村委會提供土地,鄉鎮衛生院、村委會、鄉村醫生借資以及能人大戶捐資等多渠道籌集資金新建;四是可利用扶貧資金建立社區衛生服務站。對完全或部分由鄉村醫生個人出資建設的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可按房屋折舊逐年返還其建設資金等辦法,轉為集體所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要幫助社區衛生服務站搞好內部設置、軟件資料建設等工作。對已建成的社區衛生服務站,區財政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1萬元的補助。
(三)加強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堅持管理隊伍和業務隊伍建設并重,提高社區衛生服務隊伍整體素質,促進社區衛生服務持續健康發展。要加強人才的培養和引進,組織醫技人員進修和鼓勵在職自學,要安排現有基層衛生專業技術人員逐步、分批參加全科醫生培訓,加快建設正規化的全科醫生和社區護士隊伍步伐。到2013年,現有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崗位培訓率達到100%。今后新進入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的醫生必須持有《醫師執業證書》和《全科醫師培訓合格證書》,二證齊全,方可上崗。每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至少配備3-5名有鄉村醫生執業證書或執業助理醫師以上專業資格證書,并取得《全科醫師崗位培訓證書》的衛生技術人員,一般要有一名女鄉村醫生,其他工作人員也必須具備相應的執業資格。
(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能力建設。一是綜合服務能力。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要按照“六位一體”的要求,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醫療和康復等衛生服務。特別要不斷研究、適應醫學模式和疾病譜的變化,突出公共衛生服務職能,開展社區衛生狀況調查,掌握社區居民的健康狀況、疾病流行態勢及影響居民健康主要因素,實施綜合防治和群體性干預。要建立健全反映“六位一體”服務功能的健康檔案,實行計算機網絡管理,轄區范圍內老人、慢性病人、殘疾人、婦女兒童的健康檔案建檔率要不低于90%,檔案使用率要達到60%以上,以便為社區居民提供全方位、多層次、多形式的綜合衛生服務。二是連續服務能力。實行不間斷的健康管理,針對出現的健康問題采取干預措施。按照雙向轉診制度和處理規范,對從上級醫療機構轉回社區的康復期病人提供連續跟蹤服務。要注意發揮中醫藥的特色和優勢,積極開展中醫藥治療、針灸、推拿、養生保健、健康咨詢等特色服務。三是主動服務能力。要切實轉變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服務方式,拓展服務領域,推行責任醫生制度,實行全天候服務,公開服務電話,提供出診、巡診和呼叫服務,主動深入到戶,貼近群眾,送醫上門,努力為居民提供迅速、及時、高效的醫療衛生服務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