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基層醫療服務制度建造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進一步加強我市基層醫療機構服務體系建設,切實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服務能力,根據省編辦《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和編制標準實施意見》、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和市人民政府《市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發展規劃》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全體居民公平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和公共衛生服務為出發點,以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和提高服務能力為核心,堅持以基層為重點的衛生工作方針,優化衛生資源配置,加大基層衛生投入,加強基層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努力改善基層醫療衛生狀況,逐步縮小城鎮衛生差距,滿足群眾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需求,不斷提高群眾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
(二)目標任務。在全市建成以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基礎的新型城市基層衛生服務體系和市鎮兩級、鎮村一體、防治結合、分工合理的新型農村衛生服務體系。通過加大政府投入和深化改革,進一步優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功能布局,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完善服務功能,更好地滿足城鎮居民健康需求。
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設置
按照資源整合、優化配置的原則,構建新型城鎮基層醫療衛生服務網絡。不斷健全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推進規范化建設。鼓勵、引導城市二級醫院通過上下聯動、對口支援等方式進入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快優質衛生資源向社區、農村轉移。加速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標準化建設,政府重點辦好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制鎮衛生院。云陽人民醫院納入公立醫院管理改革范疇。
(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由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分中心和社區衛生服務站組成,以政府舉辦為主,實行一體化管理。按照每3至10萬居民規劃設置一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心和站的建設必須符合《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設置標準》。全市設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所,分別為:云陽鎮丹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云陽鎮橫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發區荊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發區練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發區胡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云陽鎮丹鳳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選址:原丹鳳衛生院
(2)設置床位、服務范圍及常住人口
2.云陽鎮橫塘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選址:原云陽鎮橫塘衛生院
(2)設置床位、服務范圍及常住人口
3.開發區荊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選址:原云陽鎮荊林衛生院
(2)設置床位、服務范圍及常住人口
(3)下設分中心:大泊分中心
4.開發區練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選址:練湖中心衛生院
(2)設置床位、服務范圍及常住人口
(3)下設分中心:河陽分中心
5.開發區胡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1)選址:原埤城鎮胡橋衛生院
(2)設置床位、服務范圍及常住人口
(3)下設分中心:前艾分中心
(二)農村醫療衛生機構。由鎮衛生院、分院和村衛生室組成,堅持政府舉辦,實行一體化管理。每個建制鎮設立一所政府舉辦的衛生院,每3000-5000人口設立一所村衛生室(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對非建制鎮衛生院,設置為衛生院分院。所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全部達到省定建設標準。全市設建制鎮衛生院12個、建制鎮衛生院分院9個。
三、服務功能
(一)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提供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包括:衛生信息收集、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婦女兒童保健、老年人保健、殘疾人康復指導和恢復訓練、精神病人管理和心理健康指導、計劃生育技術宣傳和指導、社區疾病預防控制以及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協助處理等。基本醫療服務包括:一般常見病、多發病診療、護理,慢性病治療,現場應急救護,家庭醫療服務,康復醫療服務等。
(二)鎮衛生院:以保護農村居民健康為目標,開展基本醫療、疾病預防與控制、婦幼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指導以及康復等綜合衛生服務,同時負責轄區內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的業務指導,對鄉村醫生培訓、考核和管理工作。
四、人員編制
按照每萬常住人口配備12人的標準核定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編制數。原則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主任1名,副主任1~2名。按照每萬常住人口配備18人的標準核定鎮衛生院人員編制數,原則上鎮衛生院一般配備院長1名,副院長1~2名。衛技人員所占編制不低于總編制的90%。
五、轉變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運行機制
(一)嚴格準入制度。政府舉辦的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要嚴格界定服務功能,明確規定使用適宜技術、適宜設備和基本藥物,為廣大群眾提供安全有效、低成本的服務,維護其公益性質。
(二)轉變服務方式。全面推行全科團隊服務和責任醫師制度。對區域內居民家庭實行網格化管理,建立雙向聯系,以居民家庭健康檔案為基礎,著重開展居民常見病慢性病管理、老年保健和婦幼保健服務等工作,對行動不便的患者實行上門服務、主動服務。降低收費,提高醫保報銷比例,引導一般診療下沉到基層。
(三)建立分級醫療和轉診制度。制定分級診療和雙向轉診標準。加大二級醫院對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鎮衛生院的對口支援力度,通過采取臨床服務、人員進修培訓、技術指導、設備支援等靈活多樣的形式,重點對醫院管理、專科建設、臨床診療技術等進行幫扶,幫助其提高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二級醫院醫生申報臨床、口腔、中醫、預防類別的中高級職稱任職資格,必須到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滿一年。
(四)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嚴格人員準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新進人員由衛生行政部門會同人社部門實行公開招聘,擇優錄用。實行全員聘用制和崗位責任制,按照服務工作需要和精干、效能的要求,實行以事設崗、以崗定人、競爭上崗。完善人員考核及收入分配制度,建立以滿足基本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為導向、以服務質量和服務數量為核心、以崗位責任、技術能力、工作績效為基礎的績效考核體系,形成人員能進能出、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和收入分配制度。
六、加強組織領導
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是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重點工作任務之一。各部門要切實強化組織領導,明確任務分工,落實政府公共醫療衛生責任。要認真履行職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采取有效措施,精心組織,有序推進,確保改革成果惠及全體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