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區縣飲用水源維護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為貫徹落實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市2012年度飲用水源保護和供水保障工作方案的通知》(政辦〔2012〕33號)精神,防控我區飲用水源水質富營養,強化污染防治,確保飲用水安全,現結合我區實際,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況
區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為鎮的水庫,規模較小,為小(一)型水庫。此水庫為備用飲用水水源地,主要功能為農業灌溉,水庫處于鎮東北側,地勢東高,西低。該水庫遠離居民區,沒有分散式畜禽養殖及固體廢棄物,在保護區沒有莊稼種植,沒有使用化肥農藥現象。在二級保護區內東側有一仙濟寺,建筑面積300m2,常住一人,周邊沒有工業污染源和畜禽養殖,二級保護區范圍內有無證礦山開采跡象,造成水土流失,其少量生活污染是水庫的主要污染環境源。
二、2012年整治任務
(一)開展農村飲用水源普查,制定農村飲用水源保護實施方案。
(責任單位:區水務局;配合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區環保局、衛生局)
(二)加大污染整治力度
1.畜禽養殖污染整治
(1)全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內的所有畜禽養殖場(戶)必須在今年8月31日前拆除關閉。
(2)經常性地組織開展畜禽養殖場(戶)拆除情況“回頭看”檢查,查清是否出現“反彈復建”或遺漏未拆的畜禽養殖場(戶),一經發現,立即組織拆除。
(責任單位:各鄉鎮人民政府;配合單位:區農業局、環保局)
2.禁止在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開山種果,不得營造桉樹等速豐林。
(責任單位:區林業局;配合單位:鎮人民政府)
3.禁止新批礦山開采項目,其他非金屬礦類的礦山開采企業在開采期間要嚴格執行環保規定,在開采期滿后全部予以關閉,并進行礦山生態恢復。
(責任單位:國土資源分局;配合單位:鎮人民政府,環保局、水務局等)
(三)加大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力度
1.按照《市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水源地環境監測體系工作方案》要求,切實加大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力度,逐步增加監測頻次,確保監測指標達到29項常規監測指標要求。
(責任單位:區環保局;配合單位:區財政局)
2.加大環境監測資金投入。按照國家三級環境監測站標準化建設要求,配齊監測人員,配足配夠監測用房和監測儀器設備,切實加大飲用水源水質監測力度。區財政配套100萬元,用于環境監測站購買飲用水源水質監測急需設備。
(責任單位:區財政局;配合單位:環保局)
(四)加大監管力度
1.進一步明確責任。根據市人民政府《關于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工作要求,各相關部門要各負其責,切實加強監管,認真制定本部門的“實施意見”,并抓好落實。
(責任單位:鎮人民政府)
2.落實考評機制。水庫管理單位要按照《市飲用水源保護生態補償實施意見》確定的日常考核要求,建立巡查、報告、處置制度,建立日常考核臺賬,作為年終考核和發放工作經費的主要依據。
(責任單位:鎮人民政府)
(五)加大應急管理力度
1.完善飲用水源水華事件應急預案,明確各相關部門職責,并加強演練。
2.水庫管理單位要盡快配備除藻、滅藻等物資器材,并組織的應急演練。
(六)加大供水保障力度
衛生部門要嚴格按規定對各自來水廠出廠水和末梢水進行監督性監測,必要時,要加密監測,確保自來水水質符合要求。
(七)其他
科學開展水庫的調蓄工作,確保供水安全。
(責任單位:區水務局;配合單位:鎮人民政府,區環保局)
三、工作要求
(一)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各相關部門要在去年工作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充實工作人員。各責任單位要按照整治任務要求,制定本部門的《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細化工作方案,落實工作措施和資金人員保障。
(二)加大宣傳力度。各相關部門要深入開展宣傳解析工作,宣傳飲用水源保護的重要性和水質富營養化的嚴重性。要發動群眾從身邊做起,從生產生活做起,使保護環境成為人們的共同行動。
(三)認真落實各項整治任務。各責任單位要按照既定的目標任務,各司其職,各盡其責,責任到人,一項一項抓落實,確保按時完成今年整治任務。
(四)切實保障資金投入。要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應急整治資金的投入。
(五)嚴格環境執法監管。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一崗雙責”暫行規定,環保部門要認真履行環境保護統一監管職責,各相關部門按照職能分工切實做好本部門、本行業的環境保護工作;要落實環保行政責任追究制,對不認真履職,造成嚴重污染后果的,將依法依規追究責任;要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阻撓、干擾正常執法活動。
(六)強化督查力度。由區環保局牽頭,會同區水務局、農業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林業局、財政局、監察局成立督查組,對各鄉鎮和各部門的工作落實情況進行督查,加大推進力度。
(七)做好應急管理工作。各相關部門要按照水華事件應急預案要求,落實應急措施,保證環境應急管理工作所需的物資器材、人力、物力等,配備相應的應急裝備和現場應急環境監測、監察、信息傳輸儀器設備等,對發生“水華”事件,有關單位要按規定及時報告當地政府和環保部門,并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妥善處理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