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實施富民強村計劃工作方案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指導思想
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和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兩大任務,堅持富民與強村相統一,自身發展與政策扶持相結合,經濟發展與班子建設相協調,著力構建村級經濟持續增長機制,壯大村級經濟實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增強村級班子能力,為建設富民宜居平安和諧的小康奠定基礎。
二、基本目標
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村級組織運轉有力。村委會依法自治率100%,全鎮村級建設成為公共服務中心。新建3家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全鎮70%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達到市級以上“四有”標準。村集體實力和村民收入明顯提高,農業結構調整取得成效,每個村培育1—2個鎮級以上項目農業,所有村(居)集體經濟收入每年要超5萬元以上,其中5個村達10萬元以上(三甲居、進東村、新市居、余北居、余西居),4個村達20萬元以上(定興橋村、新玻村、坨墩村、斜河村),1個村達50萬元以上(袁南村)。農民純收入增長速度保持12%以上,達到9059.68元。全鎮三分之二的村達到小康標準。村容村貌整潔美觀:(三清工程達標,垃圾集中清運,完成綠化指標)。農村公共事業和社會保障體系較為健全:村主要干道灰色化(水泥路),路旁綠化達標,群眾出行方便;新型合作醫療復蓋率95%以上,村衛生室達標;有線電視入戶率、廣播通響率60%以上,自來水普及率95%;河道疏浚整村推進完成12個村以上;社會治安狀況良好,農村社會和諧穩定,農民安居樂業。
三、時間部署
年實施富民強村計劃工作從1月開始,至年底結束,大體分三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為準備階段。一是細化鎮富民強村計劃,完善工作方案。組建實施富民強村計劃工作組和工作班子。鎮黨政領導、部門企業到掛鉤聯系的經濟薄弱村調研幫助指導工作。2月底鎮召開新農村建設和富民強村計劃座談會,進一步完善鎮富民強村計劃和部署富民強村的各項工作,討論制定部門黨政領導掛鉤到村促進發展的工作方案。
第二階段為推進階段。開展富民強村計劃的系列活動。3、4月制定鎮留成財力補助到村政策。大力推進綠化造林、垃圾袋裝化、成立1-2個村物業管理中心、河道整治和農村道路建設工作,抓好試點,開好現場會。5月重點抓項目農業建設和村級經濟收入,盤活村級資產,大力度開展招商引資、引稅活動。6月做好推進農村股份合作制改革試點及村集體土地自主經營工作。7月著重抓好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建設,8月推進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9月開展農民科技培訓工程和村級干部隊伍建設及創建農村新面貌系列。10月,做好農村環境整治和三清工作。
第三階段為總結階段。11月,對各村級黨風廉政建設,村務公開,財務管理,富民強村計劃落實情況進行督查,月底前認真做好富民強村工作總結。12月底對各村實施進行富民強村計劃重點工作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年度考核和測評。
四、工作措施
富民強村計劃重在落實。注重從村自身發展和政策扶持兩方面落實措施,推動發展。
(一)加強村級班子建設。一要選好村支部帶頭人。通過本地選、外地調、上級派等多種方法,把真正有本事、有能力發展經濟、富裕一方農民的人推上村級領導崗位;二要保護和調動村(居)干部的積極性。要建立激勵機制,實行任期目標考核。對發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農民有突出貢獻的村干部推薦為市優秀村干部,并給予獎勵;三要精簡村級干部。實行交叉兼職,做到一人多職,切實提高工作效率,減輕村級經濟負擔;四要大力推行村務公開。重大村務特別是村級收支情況要及時張榜公布,接受監督;五要加強村辦公陣地建設。鎮財政每年安排100萬元扶持村級活動陣地、農村道路、河流等基礎設施建設。
(二)落實富民強村各項政策。
1、鼓勵發展和壯大村(居)集體經濟實力,增強“造血”機能。認真落實村級集體留用地政策,實行村集體建設用地整理復墾置換土地指標有償使用制度。用足用好“一事一議”籌資籌勞政策。落實農村垃圾集中處置補貼政策。探索建立村級物業管理服務中心,實行市場化運作,改善村容村貌。堅持村級自籌,政策扶持,社會共建的基本原則,采取整合和興建相結合的方式,加快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設。建全村定編干部基本生活保障和發展考核獎懲機制。
2、對確定為經濟薄弱村的債務進行全面核查。經鎮政府批準可用當年的“一事一議”籌資優先用于償還過去因村內基礎設施建設造成的債務,要加強對陳欠款清收,以償還村級債務。
3、加大對經濟薄弱村公共事業、基礎設施等建設的支持力度。鎮向上爭取的項目資金盡可能安排到經濟薄弱村;對經濟薄弱村符合規劃要求的路橋、水網、電網、排灌、衛生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和維護,建設、水利、供電、衛生等部門要給予優先安排,對經濟薄弱村的項目配套資金鎮財政予以補助,黨政主要領導分別掛鉤一個經濟欠發達村。
(三)積極發展村級經濟
1、壯大村級經濟。要加大招商引資的力度,通過讓名、讓利、讓權,積極吸引本地和外來資本到村發展經濟,增加集體收入。充分利用原有廠房、場地、設施,發展一些農產品加工、儲運、冷藏保鮮、租賃等業務。要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大投入力度。有集體積累的可把資金投到優勢骨干企業實行保值、保底分紅。要通過盤活集體土地加強土地復墾,有組織地實行土地流轉,試行土地股份合作,做好以地生財文章。要通過“村黨支部加合作社”的形式,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在致富農民的同時,增加村集體收入。
2、大力拓寬致富門路。必須堅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則,積極開拓創新,培育村級主導產品和產業,探索一條適合本村實際的致富之路。各村(居)要因地制宜積極發展特種水產、精細蔬菜、花木果品、食草性畜禽等項目,由鎮農業部門牽頭利用職中等陣地每月免費舉辦農村實用技術培訓班,提高農民致富能力。
(四)努力營造富民強村的濃厚氛圍。
鎮村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方式、全方位、寬領域、深層次進行宣傳發動,把富民強村的指導思想、奮斗目標、實施重點、保障措施交給廣大干部群眾,使之深入人心,見諸行動,凝聚各方面的力量,集中各方面的智慧,整合各方面的資源,集思廣益,群策群力,在全鎮上下營造幫民富,促村強奔小康的濃厚氛圍。
五、組織保障
建立鎮富民強村領導小組,加強對富民強村的領導、協調和服務。鎮富民強村領導小組組長和副組長分別由鎮政府主管領導和黨務書記及分管領導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負責日常工作,辦公室設在鎮農業辦公室。動員各方力量參與扶貧,真正把幫扶工作擺上黨委、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真正為經濟薄弱村辦好事、辦實事,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實實在在地擺脫貧困,實現共同富裕。
實行鎮、企業掛鉤扶持。鎮黨政領導分別掛鉤聯系一個村;每年確定3—5個經濟薄弱村由鎮直機關、市直部門和有實力的企業幫扶一個村,要求每年為村至少辦1—2件實事。
將“富民強村計劃”列入鎮年度目標管理項目。對取得顯著成績的村進行表彰獎勵。掛鉤扶持薄弱村在3年內脫貧達標的,由黨委、政府對有功單位給予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