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移動自主學習平臺研究及其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移動互聯網大潮下催生的移動學習正在變革傳統教學方式,當前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部署移動學習平臺。移動學習平臺的選型一定程度上影響著高校移動學習的開展。研究分析了移動學習的特點,提出了移動學習平臺要創建移動、泛在、智能化學習環境等建設目標,移動自主學習平臺應包括慕課、考試、電子教材、交流和門戶功能模塊,以及從媒體資源顯示和移動教學設計方面優化移動教學的建議。開展了移動教學實驗,結果顯示移動自主學習平臺促進了網絡教學的開展。
關鍵詞:移動學習;自主學習;移動教學;移動教學平臺
近些年來,智能終端大量普及,以及性能越來越高。搭載移動互聯網的智能終端的興起,促使了傳播信息的媒體越來越豐富,掌上閱讀、掌上學習、移動學習正成為時下熱點[1]。移動學習促進了移動互聯時代自主學習、碎片化學習。近年來,涌現出一批移動學習產品如學習通、雨課堂、Blackboard等,從技術上倒逼著教學變革。慕課(MOOC)熱一定程度上也推高了移動學習的熱情。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引入移動教學平臺。中國教育網絡在2015年對國內227所高校進行移動學習的教學應用等進行調研結果顯示,14%的學校已經建立并使用移動教學平臺,57%的學校已納入對移動教學平臺的規劃[2]。由此可見,71%的被調查學校已經對移動學習平臺進行規劃和布局。同時,統計數據顯示,69.59%的大學生明確需要移動學習服務[3],移動學習已是大勢所趨。移動學習能否有效開展,離不開它的基礎支撐環境———移動學習平臺。當前已有文獻開展了移動學習平臺研究[4-5]。由于目前尚未有移動學習的規范標準,各個學習產品的體系和功能各有不同。不同的產品適用不同的教學應用模式,這給用戶對產品選型、部署和教學應用帶來極大的麻煩。因此,開展移動自主學習平臺的相關研究,具有重要現實意義。
1平臺建設目標
1.1創建移動、泛在、智能學習環境
傳統網絡教學平臺只適配PC端,已經滿足不了時下學習者對信息的隨時獲取的需要。移動自主學習平臺要創造一個集便捷、跨時空、移動、智能等的學習環境,使學習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數字化學習。移動學習就是要把用戶身處的所有空間都變成學習空間。移動學習所創造的智能化學習環境,與課室、圖書館或宿舍通過電腦和網絡獲取學習信息有著很大的差異。智能化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習者的創造性和實時解決問題的能力。
1.2支持知識點化、碎片化自主學習
傳統網絡教學平臺針對的是電腦端的優化適配,教學內容冗長,媒體素材呈現單一,需要長時間集中學習。移動自主學習平臺要支持內容重組、動態組合,支持以知識點構建目錄,碎片化學習。所有學習內容都能跟蹤學習進度。平臺要支持實時推送功能,按照教學策略進行內容推送,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1.3支持完整的教學產品體系
傳統網絡教學平臺產品體系單一,各產品之間不能有機整合。移動自主學習平臺要構建完整的教學產品體系,支持整個教學生態,支持教學模式的多樣性,支持協作學習、電子化考試、電子教材、線上交流、線上筆記、學習門戶、多維評價、任務學習等。
2平臺產品體系及主要功能
移動自主學習平臺應構建一個較為完整的移動教學支撐功能體系,應包括慕課教學平臺、電子教材平臺、考試平臺和交流門戶平臺,各平臺之間互連互通,相輔相成,構成一個有機整體。
2.1慕課教學平臺改變傳統教學平臺課程由單個教師創建的組織方式,移動自主學習平臺應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計劃,分專業、分年級組織課程,同一個專業原則上只有一個課程網站,同一門課程應一個教師團隊進行建設。課程應與職業技能鑒定關聯。點擊職業技能鑒定時,相關的課程呈現高亮,并且顯示該學生修讀課程的進度。當學生修讀完該職業技能鑒定所規定的課程后,職業技能鑒定按鈕呈現高亮。學生可以一目了然了解整個職業教育期間所學的課程,以及進行職業能力鑒定時需要修讀的課程。學生可自由選擇感興趣的課程進行修讀;支持多種移動教學模式如常規式教學、程序式教學、情境式教學等;支持所有學習資源的學習進度跟蹤統計和在線時間統計;支持自動根據作業、討論、學習等情況自動評價;支持離線學習、問卷調查、讀書筆記等信息反饋等。慕課教學平臺應針對學習資源在移動端優化顯示。受限于移動端的屏幕小等原因,傳統富文本類課件,并不適宜直接在移動端顯示,尤其是PC可以完美顯示的網頁課件,移動端則并不能原版顯示網頁課件(排版會錯亂)。移動學習界面應保持簡潔、流暢,建議平臺取消以網頁的方式建設教學內容,統一展示界面,只允許上傳PPT、Word、PDF、圖片、視頻作為教學內容,并且把PPT、Word、PDF轉換成圖片快速顯示。視頻使用HTML5技術進行播放,不要再使用過時的Flash技術,提高瀏覽器的兼容性,做到PC端和移動端統一適配。
2.2考試平臺應包含專業的獨立考試平臺,支持移動端作答[6]。通過強大的云計算技術,支持百萬級用戶的在線測試、在線考試,支持多種豐富的題型,支持客觀題自動評分,主觀題的人工智能閱卷;支持反復作答,支持答案解釋反饋,自主學習;支持基于人臉識別的電子考場進行集中式統考,有效防止作弊;支持監考、考試、考場智能提醒。
2.3交流和門戶平臺包含瘦資源門戶平臺,集校園信息、課表、課程、考試、教材、交流、博客、教學評價、抽獎等于一身的移動門戶,增進師生間交流,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2.4電子教材平臺支持電子教材制作平臺,可方便制作獨立的電子教材資源,支持云端部署,所有內容的變動都實時反應,提高教材的更新速度。支持在線支付,學生可購買教師編寫的取代紙質的電子教材,教師可從下載量獲益。平臺引入競爭機制,促進資源的實時動態更新,促使教師制作優質實用教學資源。
3移動教學設計及應用
3.1移動教學設計
移動學習會受到移動設備屏幕、性能、能耗的限制,加上學習時間較為零散,設計人員在設計移動教學內容時,應對內容和教學進行優化。(1)優化顯示媒體資源隨時隨地學習和碎片化學習是移動學習的兩大特點。學習者可能在地鐵、公交車、快餐店等嘈雜的環境中進行短時學習,媒體資源的呈現方式應針對移動學習的特點進行適配優化。例如,設計者應盡可能設計簡單、易于理解的音視頻、PPT課件(需優化適配移動端)等學習資源。PPT課件盡量使用大字體,配以圖表,形象、生動地呈現內空,少用以純文字及以網頁形式圖文混排等表現形式。網頁內容在電腦端和移動端的顯示會有很大區別,但以PPT圖片展示的資源,電腦端和移動端基本能保持原樣布局展示。一個知識點PPT最好不要超過10頁,一個知識點視頻應以5~10分鐘為宜。盡量讓學習者隨時隨地拿起手機,以較短時間(如10分鐘)集中注意力完成一個小內容的學習。(2)優化移動教學模式教學模式的選擇應適合移動學習的特點,而不能將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教學模式照搬到移動學習中。移動學習的學習者和教師不再是面對面,學習者沒有課堂的約束,會以一種放松、容易受到外界干擾的狀態進行學習。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需要給出明確的學習目標,圍繞學習目標設計內容和檢測題,讓學習者學完內容后立即自我評估。學習者每學完一個內容后,應獲得獎勵。例如,教師把課程內容知識點化、碎片化,每天向學生推送一個知識點,學生可在戶外,花10來分鐘就能完成相應的學習,每天累積,在不知不覺中完成課程的學習。
3.2移動教學優化實踐
筆者以“web前端設計”網絡課程為例,開展了移動教學試驗。對課程的內容進行了重組,劃分了一系列的單元,按照項目、任務、知識點的方式組織,制作PPT課件,以動畫、圖示等方式闡述內容。以5.5寸、1080P的手機為例,字體設置為30-32磅。以錄屏+錄音的方式進行錄制教學視頻,時間控制在10分鐘之內。錄屏捕捉幀的間隔調為10-15幀/秒,使用H.264編碼方式進行壓縮。一個10分鐘的高清錄屏視頻,生成的文件大小不超過30M,可以在4G移動網絡下獲得高清且非常流暢的播放體驗。設計好教學內容后,應用于學習平臺,課前讓學生自主進行線上學習,學生如有不懂的可以和老師進行在線交流。教師隨時監控并督促學生的學習進度。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在課前完成預學。課堂上,教師直接進行實訓。課后,學生可以隨時對教學內容進行復習鞏固。經過一學期的“翻轉課堂”式教學改革實踐,學生實際上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增加了,但職業技能得到充分鍛煉,一定程度上養成了自主學習習慣。教學效果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移動自主教學實踐促進了網絡教學的開展。
4結束語
移動互聯網+教育衍生的移動學習正在變革傳統教學方式,越來越多的高校開始加大信息化教學投入,逐步部署移動學習平臺。文章研究了移動學習的特點,提出了建設移動學習平臺的目標,支撐移動自主學習的平臺所需的功能模塊,以及如何優化移動教學設計。教學實驗顯示,移動自主學習平臺促進了網絡教學的開展。
參考文獻:
[1]湯躍明,付曉麗,卜彩麗.近十年移動學習研究現狀評述[J].中國遠程教育,2016(07):36-43+80.
[2]石雪飛,原艷霞.高等教育移動學習現狀及未來發展[J].中國教育網絡,2015(04):35-38.
[3]茆意宏,魏雅雯.大學生移動學習需求的實證分析[J].圖書情報工作,2013,57(08):82-85+90.
[4]柳海燕.基于云存儲的移動自主學習平臺設計與實現[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13):94-96.
[5]范紋誠,張澤梁.基于互聯網+環境下大學生自主學習移動平臺設計的研究[J].知音勵志,2016(15):44.
[6]胡世港,田櫻,王亮.高職院校移動互聯自主學習考試平臺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6,12(20):80-82.
作者:黃志成 單位: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