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政治學公共管理中的公眾網絡參與特點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互聯網時代下,公眾網絡參與作為政府與公眾進行信息互動的一種有效方式,已經成為推動我國社會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力量。在我國公共管理中,公眾網絡參與的優勢逐步顯現,對建立公共管理網絡監督機制、擴大公共管理的公眾參與規模、增強公共政策的科學性和民主化產生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文章從概述公眾網絡參與的涵義及其特點入手,分析了政治學公共管理中公眾網絡參與的實踐路徑與重要意義,并提出強化公眾網絡參與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政治學;公共管理;公眾網絡參與
在傳統的公共管理體制下,公眾參與公共管理局限于選舉、投票、信訪、聽證等形式,加之政府在政務公開時只能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等傳統媒體進行信息傳播,進而導致公眾在參與公共管理過程中面臨著多重阻礙。而互聯網的發展為公眾表達利益訴求提供了便利條件,使得公眾網絡參與成為更加開放、平等、高效的公眾參與方式,在公共管理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
公眾網絡參與是網絡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產物,具體是指政府決策層允許廣大社會公眾利用計算機網絡參與涉及自身利益的公共決策制定過程,從而使公眾能夠依托網絡平臺,對與自身利益相關或是涉及公共利益的社會問題發表意見、評論、訴求,從而與政府決策層就某些決策的制定進行共同商議,達成共識,形成政策的過程。公眾網絡參與的特點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1.平等性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我國的公共管理采用的是單向參與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公眾基本沒有獨立的話語權。隨著網絡時代的到來,使得公共管理模式從單向參與轉變為網絡參與。在網絡參與中,公眾既可以自由信息,也能接收到來自于政府部門的信息,由此為公眾進行利益訴求開辟了全新通道,網絡參與的平等性特點隨之顯現。
2.便捷性與傳統的媒體相比,網絡的傳播速度更快,當社會熱點問題發生時,公眾可以在網絡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借助網絡快速傳播出去,從而形成強大的網絡輿論,使更多的公眾參與其中。如此便捷的信息傳播方式,為公眾參與政府公共管理提供了支撐。
3.高效性公眾網絡參與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各種信息能夠在網絡中高效傳遞。當政府需要制定民生政策時,通過網上調查,便可獲得民意,由此使得政府決策效率大幅度提升。
二、公共管理中公眾網絡參與的實踐方式
1.在政治性論壇表達政治意見網絡政治論壇的推出,為廣大公眾通過網絡參與政治提供了條件,這種途徑得到越來越多網民的接受和認可,使用人群隨之不斷增加?,F階段,公眾可以利用博客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傳播各種信息,在網絡中常見的政治博客有三類,分別為普通網民政治博客、政治領導人博客和群體性政治博客,每種類型的博客都有自身的特點,而政治參與性則是它們共同的特征。網民可以在電子公告板上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討論,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看法,政府公共管理方面的內容是網民討論較多的話題,從中可以看出,影響面廣、訪問量大的網站,能使網民的政治意見快速傳播出去,從而引起社會更多的關注,傳統的媒體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網絡公眾參與正成為政府公共管理中的重要實踐方式。
2.利用網絡參與政府政策制定計算機網絡的大范圍普及應用,使得通過網絡渠道參與政策制定的群體數量呈現出大幅度增長的態勢,他們正逐步成為民主政治建設的核心力量。政府應當在編制發展規劃、出臺重大決策方案時,借助網絡征求廣大公眾的意見,由此可以使這種參與方式的效力獲得大幅度提升。同時,一些高層領導也認識到網絡公眾參與的作用,他們以身作則,在進行決策前,主動上網了解網民的意見。不僅如此,中央和國務院也都順應形勢,紛紛設立專門的機構,從網絡當中搜尋各類重要的信息,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網絡公眾在政府政策制定中的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3.通過網絡媒體采集和反映民意互聯網具有信息傳播范圍廣、速度快等特點,由此使其逐步成為民意表達的主陣地。公眾可以在互聯網上對國內的民生事件和國際上的突發情況發表自己的意見,只要事件上網,便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引起更多人的關注,社會監督的作用在此得到了充分體現?,F如今,公眾可以非常嫻熟地在網上發表觀點,在論壇中跟帖,對一些新聞進行評論,同時還能參加民意調查和網絡投票。網絡簽名也是公眾表達意愿的一種方式,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特點,借助這種方式,可以對民意進行采集,由此獲得的民意具有極高的可信度。
4.借助網絡溝通平臺實現政治訴求在網絡中,電子郵件是一種最為便捷的聯系方式,一個網民可以申請多個電子郵箱,通過電子郵件,網民能夠與政府部門進行交流溝通。近年來,我國的電子政府獲得了快速發展,大量的政府職能部門都在網上了電子郵箱地址,由此為網民與政府之間的平等對話提供了渠道,網絡公眾可借助政府電子郵箱,將自己對政府工作的建議和意見發給相關負責人,這種全新的信息交互方式,減少了中間環節,消除了人為障礙,進一步推動了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在政府職能變革中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一些具備專業技術的網民,通過特色的網絡主頁,便可吸引其他網民的關注,并就某些問題達成共識,進而形成廣泛的輿論,達到網絡參政的目的。此外,電子政務的推廣普及,給網絡公眾與政府高官之間的在線交流提供了平臺,借助該平臺可以實現政治訴求。
三、政治學公共管理中公眾網絡參與的重要性
1.增強公共政策的科學性和民主化隨著網絡的快速發展和大范圍普及,為公眾網絡參與提供了條件。對于公眾網絡參與而言,其最為主要的功能是在政策尚未出臺前,利用網絡對公眾提出的具有參考價值的建議和意見進行收集,從而使政策更符合廣大公眾的要求。由此可見,公眾網絡參與對公共管理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政府決策民主化是政府與公眾平等對話的具體表現形式,由此可使受決策影響的公眾,有參與決策過程的機會,通過公眾參與能夠使政策的透明度獲得進一步提升。而政府也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公眾意愿,對他們反饋的意見給予重視,有利于確保政策科學性及合理性,暗箱操作的現象能夠得以杜絕。公眾網絡參與可以對與他們自身生活質量相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施加影響,有助于促進和諧社會關系的形成,對整個社會的安定繁榮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2.促進社會監督機制不斷完善公眾網絡參與能夠引起一定的社會輿論效應,由此可對執政行為起到有效的監督和約束作用,進而達到預防濫用職權行為發生的目的。公眾網絡參與具有諸多的特點,如信息傳播速度快、全民化、匿名等,可以為公眾的情緒提供一個宣泄途徑?,F階段,我國的網絡公眾越來越多,他們是政府公共管理中主要的參與團體,在社會監督機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當某個地區發生違法亂紀行為或是執法者濫用權力的情況時,通過網絡曝光,信息很快會大范圍擴散,進而引起國家的關注和重視。由此可見,公眾網絡參與有助于促進社會監督機制的不斷完善。
3.提高行政效率和推進政府職能改革網絡為公眾參與公共管理提供了平臺,由此能夠使政府變得更加清廉,與此同時,政策也能借助網絡平臺了解民情,掌握民意。公眾網絡參與使政府網站的設立更有意義,通過網站公眾能夠對政府的信息進行評議,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加強公眾參與欄目的建設,注重公眾與政策的溝通效果,政府網站成為二者之間互動的載體,給公眾參與提供了暢通的渠道,確保公眾的意見和建議能夠得到及時反饋和有效處理。由此,不但能夠促進行政效率的提高,而且還有利于推動政策職能改革進程的加快。
4.保障公眾對政府決策的話語權現如今,隨著計算機網絡的普及,使得公眾可以通過網絡參與政府公共管理。網絡為公眾與政府職能部門之間的交流溝通提供了平臺,保障了公眾對政府決策的話語權,公眾的參與過程更加便捷和安全。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使政府決策的制定越來越重視民意,網絡成為政府收集民意和公眾表達自己意愿的有效途徑之一。網絡本身所具有的公開性特點,使得政府內部的執行者能夠及時了解領導者的決策過程,并且也能讓社會公眾獲悉政策的實施意圖。由此使得信息的來源更加廣闊,而這些信息全都能夠為公共決策的制定提供參考依據。可見,公眾網絡參與使公眾在公共管理中的話語權得到有效保障。
四、強化公眾網絡參與的建議
1.完善公眾網絡參與的相關法律法規公眾雖然在網絡上具有言論自由,但如果利用網絡散布謠言,傳播虛假信息,干擾網絡秩序,將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為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有關部門應當加快完善公眾網絡參與的相關法律法規。首先,加強網絡立法。為規可將公眾網絡參與納入法律體系中。結合網絡參與現存的問題,針對法律空白的部分,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在法律條文中明確規定公眾網絡參與的內容及范圍,任何超出法律允許范圍的網絡參與,都將被視作違法行為,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同時,可加大法律宣傳力度,提高公眾的守法意識。有關部門則應強化網絡管理,頒布實施管理規定,為公眾網絡參與營造良好的環境。其次,加強政策制度建設。為引導公眾正確進行網絡參與,政府應當健全相關的政策制度,對公眾進行政治知識和參與知識方面的教育,保證參與方式的合法性。只有這樣,公眾發表的觀點才能被政府吸納,也才能真正達到參與公共管理的目的。
2.正確引導公眾網絡參與為使公眾網絡參與在政府公共管理中的作用得以最大程度地發揮,就必須正確引導網絡公眾參與,具體措施如下:一是政府部門應當加大相關網站的建設速度,并開設非官方論壇,與網絡公眾進行交流和溝通。公眾可在論壇自由自己的觀點和看法,政府則可利用網站和論壇向網民進行正面宣傳,從而使網絡公眾的參與思路更加清晰,進而形成健康的參與心理。由于政府的決策不可能完全公開,因此,政府必須拿出積極的態度影響公眾的心理走向,引導公眾在網絡上正確的輿論。二是政府可依托網站開展評議活動,對社會中的熱點話題,邀請相關專家進行解讀,給網絡公眾合理化的建議和意見。而公眾可以通過網絡向專家提出問題,說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在與專家進行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問題的答案,從而避免網絡中出現的流言蜚語。三是政府可設立突發事件網絡熱議小組,借助該小組從網絡群眾手中獲取第一手資料,這樣政府決策層便可依據資料及時給出答復,增強公眾的信心,化解他們不理性的行為。
3.完善公眾網絡參與的回應機制公眾通過網絡參與公共管理的過程中,他們希望自己反饋的意見和建議能夠獲得政府有關部門的及時回應。為此,政府應當加快完善公眾網絡參與回應機制,采取有效的回應措施,以此來調動公眾的網絡參與積極性。政府應加大門戶網站的建設力度,健全信息和交互功能,為網民提供綠色通道,及時向社會公布各類監督舉報電話,通過網站對辦理內容、過程及結果進行公開,增強透明度,接受群眾監督和評議,提升辦理質量。政府應制定有關的制度規范,對傳播虛假信息的網民,一經證實,應當嚴肅處理,同時,可在網上公布懲罰制度的內容,借此來對公眾進行威懾和約束。政府應從正確的方向對網絡公眾進行引導,針對社會熱議話題,如政策制定等,政府應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征求公眾的意見和建議,為政策制定提供參考依據。
五、結論
總而言之,政治學公共管理中的公眾網絡參與是一種新型的參與方式,彌補了傳統參與模式的弊端,在增強公共政策的科學性和民主性,提高行政效率和推進政府職能改革中發揮著積極作用。為此,我國要在公共管理中構建起完整的公眾網絡參與過程,完善公眾網絡參與的相關法律法規,對網絡公眾參與進行正確引導,并健全公眾網絡參與的回應機制,從而積極推進我國民主政治體制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章程.網絡政治參與視域下公眾與政府的信息溝通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2018.
[2]丁雅玲,楊雙公.眾網絡參與政治對我國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研究[J].商,2016(4):56-57.
[3]諶俊霏.公眾網絡參與對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5.
[4]徐自強,王維先.公共管理類專業人才培養中的MPA教育嵌入機制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8(12):134-136.
[5]郭蘇建.中國政治學科向何處去——政治學與中國政治研究現狀評析[J].探索與爭鳴,2018(5):76-78.
[6]賀國元.積極治理與消極治理:政治學視域下高校治理的價值選擇[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3):45-47.
[7]任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學的背景、議題與路徑——新一屆《政治學研究》編委會會議綜述[J].政治學研究,2018(2):27-29.
[8]胡大平.解放政治學·生命政治學·無為政治學——現代性批判技術視角的旨趣和邏輯轉換[J].學術月刊,2018(1):32-33.
作者:楊紅 單位:中共吳忠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