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職業素質教學改革研究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高年級建筑設計課程教學體系的改革思路
采用能形成多智能訓練的復合式教學模式,通過多方面的相關智能訓練培養職業素質。學習采用教師指導下的小組自主學習形式。在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會本能地展現自己智能較強的一面,通過教師恰當、有效地引導,形成各展所長、互相激勵、團結合作、共同進步的良性學習氛圍。人際關系、自我認知的智能必然得到培養和提高。教學手段以及學習和研究方式也是開放的、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可以包括課堂講課、實地觀察調研、圖片研究、文字數據資料收集整理研究、分組學習、分組討論、分組輔導以及個別指導等。對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方式包括觀察、畫圖、制作模型、運用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建模分析、數據分析、圖紙分析及其語言表述性分析等。如此,言語語言、視覺空間、肢體運動、邏輯數理、自然觀察和音樂節奏等智能必然得到了鍛煉和提高。而且正是因為教學手段和學習方法的開放性和多樣性,所以學生必然會在其中找到一項或幾項自己智能擅長并且可以較好發展、挖掘的部分,一方面樹立了學習的信心,同時也可以實現以強帶弱的目的而不斷進步。最終不僅使學生原本強勢的智能得到了更進一步地發展,同時也帶動了其他智能的進一步訓練和強化,因此,最終的結果是綜合職業素質得到了整體性的提高。
2.構建技術性知識和設計原理的關聯性教學體系
選擇合適的已建成完工的建筑案例作為載體,把建筑設計理論原理和技術性的知識串聯、整合起來形成體系化教學。由于已經完工的案例的生動性和可感知性,學生在案例學習階段通過調研、對比和分析,更好地理解了原本陌生的、枯燥的,似乎毫無關聯的理論、知識的內涵及其緊密關系,并深刻體會了原本空洞的設計原理、設計方法和技術做法在不同的運用中呈現的不同效果。在案例學習之后的模擬設計階段,學生將會主動運用自己理解和體會到的知識與原理,特別是技術性知識,而不是完全依賴于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所以受教師思維定式的影響也比較的少,甚至大多數學生會在教師的鼓勵、引導下努力嘗試用教學案例中未曾使用過的方法和技術進行設計,因此就能更好地拓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勵學生的創新活動,促進學生職業素質的全面發展。
二、建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至關重要的最后環節,恰當的評價不僅使已實施的教學成果得到鞏固,更能對后續的教學產生積極的影響,因此,應該在教學中建立多維度的評價體系。首先是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者不僅僅是授課的教師,還包括未參與授課的專業教師、設計單位的專家、學生自己和學生所在的學習小組的其他組員的評價。其次是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最終的設計成果不再是唯一的評價內容。在整個教學案例的初步學習、案例技術性學習和模擬設計3個環節中獲得的各個階段性成果,包括圖紙的、語言文字的、模型的、計算機制作的成果以及學習態度和表現情況等都是評價的內容。再次是評價標準的多元化。因為評價的內容是多元的,所以必須根據不同的評價內容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由于評價的目的是鼓勵后進、激勵先進,所以在評價的過程中必須采用綜合的評價標準,在成績評價公式中可以通過“系數”來體現評價標準的差異,即既要體現公平性也要努力使不同層面的學生都能從評價中獲得積極的影響和進步的動力。
三、結語
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建筑設計人才是新時代賦予高等建筑教育的責任。面對如此的時代責任,我們深感任重而道遠。我們的研究才剛剛起步,還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多元智能理論對建筑學專業課程改革具有現實的指導意義,為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值得我們繼續研究探討下去。
作者:王珺何培玲單位:南京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