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時代中學語文師資素養研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李鎮西老師有一種開闊的文化視野,有自由思想和獨立人格,在教學中強調科學與民主精神,質疑和批判的態度。所以,他的教學成為語文教師的榜樣。語文教學不是一種以技術見長的學科,它的內容沒有絕對的標準。它不同于數理化及自然科學的地方,關鍵在于它是有精神意義的,因為“綴文者為情而作文,覽文者披文以入情。”語文教師的素質如果出現了問題,那與他們狹窄的文化視野有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外人對自己職業的批評。因此,要提高語文教師的素質,重要的是要有一種超越自己職業的反省精神。語文老師既要把知識經驗、道德修養等精神文化傳播給學生,又要和學生一起不斷吸收和消化外來文化,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共同激活和創新文化。
具備語文技能與信息技術能力
就中學語文教學而言,語文學習的目標是一種技能的獲得。葉老曾經明確指出,語文學習“以學生獲得實益,練成讀作之熟練技能為要。”“閱讀和寫作的知識必須化為技能……”呂叔湘先生也說過:“使用語文是一種技能……任何技能都必須具有兩個特點:一是正確,一是熟練。”現代教學論則從科學分析和實證研究的側面對語文學習結果的技能本質作了明確的揭示。語文技能分兩種,一種是基本技能,包括:流利地朗讀、流暢地書寫、語感技能等;另一種是高級技能,包括:閱讀方法的運用、交際規則的運用、構思策略的運用技能等。語文內容復雜而豐富,它包括語言文字、閱讀與寫作、文學知識等。筆者認為,中學語文教師聽說讀寫技能的加強,是學生語文學習有所獲的保證。
中學語文教師首先要學好語言學,懂得現代漢語語法和古漢語語法;要了解語言的性質、結構、規律等。其次,中學語文教師還要學好文章修辭學,自己具有一定的鑒賞文章的能力并且能夠引導學生學會鑒賞;要經常動筆寫各種體栽的文章,并且會指導學生進行作文評改。此外,新時期中學語文教師還應具備信息技術能力。這無疑對中學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我們自覺地不斷地去自我“充電”、自我完善。
具有自己的風格和個性
中學語文教師的個體性缺失是目前一個引起重視的問題。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在文學教學中,語文教師個體審美體驗、文學體驗的缺失。原因之一是語文教師對文學作品閱讀太少,缺乏對文學的悟性與感知力。
(二)個體性知識結構的缺失。
(三)在課堂講授中,個體性表達講授方式的缺失。
現在,各種語文教學法大行其道,許多老師都在學習模仿,都想運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來提高自己的教學質量。這本無可非議。但是,筆者認為,真正會教學的中學語文老師,應該有自己的風格和個性。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語文老師要抓住各種教學方法的“神”。那就是老師憑借自身的學識積累和文學素養,對所授的知識和鑒賞的文章有獨特的理解與把握。這是已經內化了的理解和把握,它不是參考書或一些優秀課例所能給你的。真的達到境界,你的教學,不管是運用哪種教學方式,聲調語速如何,都能把你對知識或文章的理解與把握自然流露出來,并因此在課堂中形成了一種“磁場”效應。
在這種效應下,學生全身心受到感染,聽得入神,學有所得;并在一次次的情感交流與碰撞中,增強自己的文學直覺與文學感知力。語文教學特別是文學教學與科學教學的根本性區別以及它的魅力正在此。
當然,中學語文教師的素質遠不止這些。教師的個性氣質、人生態度和價值觀,教師的觀察能力、表達與調節能力等情感交往技能,都被看作中學語文教師所應具備的重要的專業要求和情感素質。這些素質無法通過短期的專業化培訓來完成,因為它們源于教師本身的人文素養和精神狀態,與他的教育意識、道德意識密切關聯。一個真正懂得教育的中學語文教師,往往能夠在孩子與客體知識和主體價值之間搭建起方便快捷的橋梁。他首先能做到“關注孩子的一切,關注一切孩子”,飽含人文情懷,具有美感并懂得審美等;其次才是具備語文教育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這樣的中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對自然人文和社會科學領域有廣泛的涉獵,對教育學之外的美學、哲學、心理學等多方面都有所研究。
作者:洪偉單位:廣東省佛岡縣城東中學語文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