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外醫學教育形式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德國醫學教育的特點
德國的醫學教育有著幾百年的發展歷史。在德國,本科醫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決定結業時間,6~10年不等。如今,在課程改革中,德國更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嚴謹教學態度的培訓,培養過世界上許多的醫學精英人才。德國的醫學教育強調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在畢業前,學校會安排一年的實習時間,實習合格后才能畢業。實習內容十分全面,包括內科和外科以及自主選擇的科目。德國的醫學專業實行定額報名,高中畢業生需要參加醫學生的入學考試。醫學院學制為期6年,分為4個教學階段,共參加4次全國統一考試。在教學中,實行教、考分離,有利于學生自學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和訓練,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強制理論聯系實際的訓練,即能把學生的各項應對能力培養出來。畢業后是否成為臨床醫師,不重視是否獲得學位,而是通過兩個階段的國家醫師考試,拿到畢業證書之后再進行兩年的臨床培訓,獲得實習證明的人才可以申請開業許可證,最后才能成為合格醫生,真正地給病人進行治療。
二、國內醫學教育的特點
我國根據高考成績和填報志愿的不同,各個醫學生就讀的學年有所不同,有三年制高職專科、五年制本科、七年制本碩連讀或者八年制本博連讀。大專文憑的學生可通過專升本考試,進入本科學習后可獲得學士學位。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獲得者可以繼續學習,通過考試后,即可取得更高一級學位的醫學研究生。目前,我國的醫學專業學習年限長短不一。所以,對于短學制來說,由于時間有限,導致學生對人文社會、政治等素質類等學科的學習較少,使學生的發展空間被限制,即使通過更高一級的考試,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原有的學歷水平。在我國的教育過程中,本科生由于專業思想不明確、自身定位不準、壓力較多及受到臨床帶教教師的影響等,容易在實習期間出現不良情緒,影響實習效果,導致實習效果不好,不能達到實習的目的。臨床實習生缺乏法律方面的知識,導致醫療糾紛事件發生頻繁。畢業后,從業崗位類似,導致社會不公現象增加。
三、畢業后的醫學教育
國外有一套完整的住院醫師培訓制度,而且醫院為年輕的住院醫師設置相應的教學課程。由于國外時間相對寬松,有自由的空間,使得住院醫師可以隨意安排自己的時間,每周有固定的時間進行大查房,由培訓中的住院醫師輪流完成,確保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鍛煉機會。例如,美國醫學教育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在校醫學教育、畢業后醫學教育和繼續醫學教育,它們是連續的。住院醫師是畢業后醫學教育的重要內容。根據不同的專業,其培訓時間有很大的區別,培訓時間長的話,會使學生的專業知識豐富,有明顯的專業優勢,確保醫生這一行業擁有較高的質量。對比我國,雖然也有不少醫院相應地開展了住院醫師培訓制度,但還處于起步階段,存在諸多問題,如培訓模式單一等。
四、總結和啟示
隨著醫學教育模式的全球化趨勢的加強,這就要求我國的醫學教育成果必須達到國際醫學教育的最低標準。在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方面,應積極汲取其他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使課程設置和教學模式更加合理化。基于已掌握的醫學基礎知識,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在醫學教育中,國外采取了多種多樣的方法,結合自身的醫療體系和工作環境,使醫學生盡早地進入臨床,提供豐富有力的教學資源和學習機會,符合醫學生的培養要求。目前,我國也有多所高等醫學院校在進行大規模的改革,大力提倡、支持新入學的醫學生較早地接觸臨床,保障學生早早鍛煉,熟能生巧,為他們今后的工作打好堅實的基礎。在學生學習基礎知識方面,作為學校要做好支持工作,利用圖書館以及媒體等各種現有的教育資源,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終身受益。教師在教學方式上,要打破傳統的教學發方式,不能一味地對基礎知識進行講解而不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剛進入學校學習的初期就接觸病人,對醫療程序的早期接觸可以增強學生與病人的溝通能力以及醫學生的責任感;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實踐操作能力,使他們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熟練操作,避免出現醫療事故。在扎實掌握醫學知識的同時,教師也應注重對學生行醫道德的培養,包括對患者權利的維護以及對病人的關愛和無私奉獻精神。
弘揚思想,教育為先。僅注重臨床實踐和醫學教育是不夠的,應當從改革基礎醫學教育開始。我們必須結合我國醫療體系的實際情況,創新出具有我國特色的醫學教育制度體系,在借鑒前人教育的方法上結合國外的教育手段,彌補自身教育的不足,開展一條屬于自己發展醫學教育的道路,為醫學事業更好、更快、更完善地發展,鋪出一條筆直的道路。
作者:王曉彤 單位:遼寧中醫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