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傳統病理學教育方式運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蔡永萍江燕單位:安徽醫科大學病理教研室
病理學是研究疾病狀態下的器官和組織的大體和顯微鏡下結構改變,由于資源有限,常規傳統病理學玻璃切片教學無法同時提供相應正常組織學切片作為對照,學生缺少正常組織結構的對照學習,難以理解和把握病變的特點,學習效率相對較低。
傳統大體標本教學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某些疾病標本的來源少,大體標本的數量有限,不可能保證學生人手1個同樣的標本,自己獨自觀察[3]。教師在上課時,總是高舉著標本,指出典型的病變特點進行示教,然而課堂時間有限,很多人同時圍著同一個標本觀察,影響實驗教學的效率。
數字化病理切片教學的優勢
1促使學生對病變和正常組織相聯系。建立正常組織庫圖像,以作者自身的教學經歷體會,將病變組織的正常圖像同時展示,使得學生在認識某種病變的同時復習以前知識,對于某些較為抽象的概念,理解和把握也更加容易。如腫瘤細胞的異型性這個概念比較抽象,其中要點之一是觀察胞核質比,即細胞核和細胞質的比例增高,在復習正常腸黏膜腺上皮的核質比為1∶4左右,細胞核規則地排列在基底膜時,相對于以往教學的體會,學生可在很短時間內接受和掌握腸腺瘤性息肉腺體的輕度異性和結腸腺癌腺體的高度異性。
另外,數字化病理切片可以在低倍視野下顯示全景預覽圖[5],避免了普通光學顯微鏡最低4倍鏡下只能觀察玻璃切片局部的缺陷,使得學生更容易理解某些病變的講解。如皮膚鱗狀上皮乳頭狀瘤,乳頭狀結構為突出正常皮膚表面的乳頭狀結構,在全景預覽的模式下,學生很容易掌握病變的特點,而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只能觀察到乳頭結構的局部視野,學生很難體會和掌握乳頭結構的特點。
2促使學生對大體標本和組織切片相聯系。將大體標本都拍成數碼照片,對某些特定病變進行放大拍照,并且同正常的標本進行比對,另外將相互對應的大體標本照片和病變的組織學照片整合在一起,與標本同時展出,建立某種疾病的完整“檔案”。這樣,每當學生看到1個大體標本的時候,同時也看到了經過注釋的這個標本的照片,而且還同時看到了這個標本上病變的鏡下改變,促使學生對大體病變和組織學病變進行聯系和培養了學生善于比較的思維,加強學生的縱向和橫向思維的鍛煉,顯著提高學生對某個疾病的全面理解。
3資源共享。數字病理技術的發展使得基于局域網和互聯網的病理教學成為可能。病理信息數字化,使得學生無論身處何處,只要有電腦和網絡,就能進行學習。而某些學校也可以和病理教學資源豐富的高校合作,實現資源共享,為學生提供豐富和高質量的病理學習資源。
另外目前很多醫學院校都已建立病理學習網站,如病理學精品網站,里面具有豐富的學習資源,不同地域的學生可做到資源共享,可以隨時隨地地學習。只要擁有網絡和一臺電腦就可以輕而易舉地實現立體式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課外學習的工具和操作平臺。
同時病理學精品網站共享理論課多媒體課件、名主講教師課程教學錄像、臨床病理討論等,極大地豐富了學生學習的方法。因此,隨著病理信息數字化,學生對病理課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也顯著提高了病理教學的質量。
體會
隨著數字化病理在教學中的應用,學生學習方法變得靈活多樣,不再僅僅局限于課堂有限的時間,課前和課后都能通過計算機在網絡上學習,對于病理課的興趣也日益濃厚。目前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高速發展,將計算機技術輔助于醫學教學已是大勢所趨,并已普及,尤其是一些相關教學軟件的開發、利用和更新換代,極大促進病理實驗教學方法和內容的改革,顯著提高病理教學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