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趣味識字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實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是重點內容,只有具備一定的識字量,學生才能進行閱讀、寫作。然而當下的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狀不容樂觀,存在教學形式單一、方法守舊、學生興趣低迷等問題,這讓識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為了改變這一現狀,使識字教學發揮出應有的價值,教師可以合理運用趣味識字教學法,以此增強教學趣味性,進而提升識字教學實效性。關鍵詞:趣味識字;小學;語文在早期教育中,識字教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它不僅可以為學生學好語文奠定基礎,也能為學生有效學習其他課程打好基礎。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在識字指導中忽視了小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導致學生學習興致不高,學習效果不理想。其實,小學生有著好玩、好奇、好動的特點,教師應抓住這一契機,在教學中采取趣味教學法,讓學生的識字過程變得快樂有趣,從而使識字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狀
(一)教學形式單一
教學形式單一,這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是一個突出問題。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讓學生看著教材,以一支粉筆、一本教材為主要資源展開教學活動,通常是教師領讀,然后學生跟讀,學生被動地接受教師灌輸的知識[1]。與此同時,教師在課后給學生布置作業,通過作業大致了解學生對漢字的掌握情況。這樣的教學形式比較單一,不利于識字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教學方法守舊
教學重點偏移的現象在當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普遍存在,在實際教學中,很多教師將理解課文、分析課文作為教學重點,在這方面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與此同時,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只是機械地分析漢字結構,講解漢字的意思,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記住漢字,這讓識字教學事倍功半[2]。
(三)學生興趣低迷
在當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學生識字興趣低迷的問題普遍存在。很多學生為了識字而識字,而不是發自內心想要識字。歸根結底,這與教師采取的教學方式不合理有關。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沒有感受到識字的快樂,感受更多的是識字的枯燥和乏味,所以興趣低落。這讓識字教學效果大打折扣,而且也影響教師的工作熱情,不利于語文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二、趣味識字教學策略的應用優勢
趣味教學法與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的區別在于,其運用讓識字教學過程充滿樂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這種快樂的情緒讓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樣既能減輕教師負擔,又能提升學生的識字效果[3]。眾所周知,小學生活潑好動,對陌生事物充滿好奇,趣味教學法恰好迎合了小學生的這種心理特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認知水平和性格特征。所以,在識字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識字教學事半功倍。
三、趣味識字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利用猜字謎,引導學生趣味識字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猜字謎是一種深受學生歡迎的教學方式。它一方面能夠喚醒學生識字的興趣,另一方面能讓學生通過深入分析謎面,記住漢字的音和形[4]。所以在識字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利用猜字謎的方式引導學生趣味識字,使識字過程充滿樂趣。例如,在指導學生認識“甜”字時,教師可給學生出示謎面:“舌頭舔甘蔗”,然后讓學生根據謎面去猜測對應的漢字。在學生想出答案后,教師再帶學生對這個漢字的結構和意思進行分析。“甜”由左右兩邊構成,左邊是舌,右邊是甘,所以,“用舌頭舔甘蔗”這個謎語有效展示了“甜”字的結構。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問學生:“同學們,你們說,甘蔗是什么味道的啊?”“是甜的!”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回答。這樣,根據“舌頭舔甘蔗”這個謎語,學生就能有效理解并掌握“甜”字的結構和含義。又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步”這個漢字時,可以給學生出示謎語:“下面少字丟一點,上面正字少一橫”;在指導學生學習“量”這個漢字時,給學生出示謎語:“日行一里”;在指導學生學習“棉”這個漢字時,給學生出示謎語:“樹上掛著白毛巾”。
(二)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趣味識字
小學生更喜歡圖文并茂的學習資料,教師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將抽象的、復雜的漢字以形象直觀的圖片或視頻呈現出來。這樣能夠增強教學吸引力,且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5]。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山”這個字時,教師可以用視頻先給學生展示甲骨文的“山”字,甲骨文的“山”猶如三座小山峰,中間一座山峰略高;接著,展示金文的“山”字,這個階段的“山”字不再是三個三角形堆在一起,而是類似于“皇冠”,有些類似于今天的“山”字;然后,教師可展示小篆的“山”字,繼而展示隸書的“山”字……通過這個視頻展示,學生直觀地看到了“山”字的演變,不僅深刻記住了“山”字的結構,同時也快速記住了“山”的含義。同樣,在指導學生學習“水”“火”“田”等象形字時,教師均可以利用多媒體將漢字的演變過程展示出來,讓學生理解并記憶。小學生有較強的形象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方式符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能夠幫助學生有效記憶,促進學生識字量大幅度提升。
(三)通過童謠兒歌,引導學生趣味識字
小學生喜歡唱歌、背誦歌謠,這與童謠兒歌朗朗上口、通俗易懂、便于記憶有關。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效應用童謠兒歌,將原本機械的、煩瑣的識字教學變成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在識字過程中保持快樂[6]。尤其是在指導學生辨別易混淆的漢字時,教師可以發揮想象,將這些漢字編成歌曲,讓學生邊唱邊記。例如,很多學生容易混淆“由”“甲”“白”“日”等漢字,教師可以給學生創編這樣一首兒歌:“日是口字加一橫,白是日字加一撇,日上出頭就是由,日下出頭就是甲。”通過這首兒歌,學生便能有效辨析并記住這些漢字。又如,很多學生容易混淆偏旁部首不同的“睛”“晴”“情”“蜻”“清”“請”等漢字,教師可以給學生創編這樣一首兒歌:“今天是個大晴天,我的心情特別好,邀請朋友去公園,來到清清的湖邊,湖邊的蜻蜓數不完,湖里的金魚游得歡,蜻蜓點水本領高,金魚眼睛大又圓。”這樣一首兒歌,將難以辨認的漢字嵌入其中,并配上適合的場景,學生很快就能理解并記住這些漢字。總而言之,利用童謠、兒歌能夠增強教學的趣味性,使識字教學事半功倍。
(四)聯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趣味識字
眾所周知,熟悉的東西總能給人一種親切感。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生活情境教學法,利用熟悉的生活場景、情境指導學生識字。首先,在指導學生學習教材上的漢字時,教師可以引進生活實例,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事物指導學生理解和記憶。例如,學習“奶”字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一盒牛奶,然后在課堂上以這盒牛奶為載體,指導學生學習盒子上印有的“奶”字。這樣既能深化學生的記憶,又能培養學生從生活中學習漢字的意識。又如,在講解《姓氏歌》時,教師可以班上學生的姓氏為資源展開識字活動。如學習“張”字時,可以找姓張的學生上臺,向大家介紹“張”這個字。同樣,在學習“趙”“李”“孫”等姓氏時,則找相應的學生上臺介紹自己的姓氏,以此突出學生的主體性,也讓識字教學充滿趣味性。其次,教師不能僅依靠書本上有限的漢字展開識字教學,可以指導學生從生活中識字。譬如,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每個星期從生活中學習至少20個生字。具體來說,讓學生每天上下學路上通過公交車站牌、沿街商鋪的招牌等載體識字,或者通過看動畫片、零食包裝袋等方式識字,及時摘抄下自己想要認識的生字,然后查閱工具書,了解這個漢字的音形義。這種貼近實際生活指導學生識字的方式,既讓識字過程充滿趣味性,又能提升學生的識字效率[7]。
(五)基于游戲活動,引導學生趣味識字
小學生喜歡做游戲,教師可以在識字教學中適當引入游戲活動,以此增加識字教學的趣味性。例如,筆者曾經帶過一個班級,學生的識字興趣普遍較低,很多學生為了識字而識字,學習態度消極、被動,效果很不理想。為了激發他們的識字興趣,筆者組織了每周一次的競賽活動,將近期講解的漢字歸納起來,然后利用多媒體隨機展示,讓學生舉手搶答,舉手的學生要說出屏幕上漢字的讀音和含義,并組一個詞或造一個句。每次競賽會選出前三名學生,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的游戲活動充分喚醒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學生識字的積極性、自覺性明顯提升,識字量也大幅度提升。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這個競賽過程中獲得了快樂的學習體驗。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準確把握小學生的特點,然后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如本文闡述的猜字謎活動、信息化教學、童謠兒歌、生活情境以及游戲活動等。經教學實踐證明,運用這些教學方法能夠增強識字教學的趣味性,有助于調動學生的能動性,讓識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作者:武艷霞 單位:東營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