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低年級趣識字方法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教師應當針對低年級學生實際情況,緊扣相關識字目標,在教學中突出一個“趣”,讓學生通過有趣的象形演示巧妙識字,在參與編識字兒歌中巧妙記住字形特點,在進行漢字部件的加減比換中識字,在進行漢字歸類中識字,在參與識字比賽中識字,從而有效提升漢字的識字效果。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趣識字”;方法
小學低年級應該讓學生從小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因此,低年級識字教學,教師應當把握漢字識字教學的規律,立足學生實際情況,突出識字教學中所體現的情趣特點,讓學生通過有趣的象形演示巧妙識字,在參與編識字兒歌中巧妙記住字形特點,在進行漢字部件的加減比換中識字,在進行漢字歸類中識字,在參與識字比賽中識字。這樣,教師通過各種趣味識字方法把小學生學習興趣調動起來,識字教學效率會大大提高。[1]
一、象形識字法:象形演示趣探源
漢字有其演變的過程,有自己的構型規律,而這一規律又往往隱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精華,把漢字最基本的造字法“象形字”的演化過程形象直觀地展示在學生的眼前,從而解釋漢字構型的規律,學生必定會睜大好奇的眼光,學得深入、扎實,又覺得學習漢字是多么有趣的事。如教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比一比》這篇課文的生字“牛”“羊”時,筆者利用課件演示“牛”“羊”字形的演變過程。先出現牛頭圖,引導學生觀察牛的角;點擊課件,出現牛的象形字;再點擊課件,出現“牛”字。這個時候,孩子們一個個表現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并興趣盎然地表示學習的意愿。筆者接著引導學生觀察圖、象形字和現在的“牛”的異同,學生不僅神情專注,牢牢記住“牛”字,更期待著老師接下來將要進行的教學。于是,再用同樣的方法教學“羊”“火”等字,便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學生書寫生字筆順時也可采用課件的形式,把難寫的生字筆畫順序的書寫過程逐一演示,能幫助學生更準確地書寫生字。
二、兒歌識字法:趣編兒歌巧記形
為突出識字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兒歌、故事、游戲、情感激勵等,讓學生去看、去聽、去思、去說,使眼到、耳到、心到、口到。[2]因此,在教學生字時,教師應當避免抽象的說教式的教學,可以把生字的學習與兒歌有機結合起來,讓學生通過兒歌印象深刻地記住相關字形特點,讓學生興致勃勃地學習漢字,有效提升漢字學習效果。如在教《菜園里》這篇課文識記“菜”時,許多學生很難記得該字字形,常常把中間的爪字寫錯或漏寫筆畫。筆者根據字形特點拆字,“菜”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個“艸”,下面是一個“采”,編成兒歌:“園里一根草,我把它來采”。學生念了兩三遍就輕輕松松地記住了。再如:“不正就是歪(歪)”“馬從門中闖出來(闖)”“手在樹上采摘東西(采)”“把矛放在樹上(柔)”“有人進門(閃)”,通過讓學生讀兒歌、讀口訣猜字謎等,讓識字教學變得充滿智慧趣味。
三、偏旁識字法:加減比換趣變形
比一比:通過比較形近字識記生字。如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在操場》這篇課文的生字“八”和“入”,“大”和“天”都很相似,所以把這兩組放在一起學習。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這兩個字的特點,從而巧妙區分了這兩個字的不同特點。換一換:用熟字換偏旁或換筆畫的方法記字。如教人教版一年級語文《畫》這篇課文生字時筆者用“天”變成“無”,“聽”變成“近”,用“涼”變成“驚”。通過換偏旁比較,學生既明白了形旁表意,又輕輕松松地記住了這些形近字。減一減:用熟字減筆畫或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如,精—米=青,騙—馬=扁,睡—目=垂,腰—月=要,榜—木=旁,顆-果=頁,機-木=幾。這一形式既鞏固已認識的舊字,又能輕而易舉地記住新字。加一加:用熟字加筆畫或偏旁的方法識記生字。如教人教版語文一年級上冊《口耳目》筆者問:“木”加一筆是什么字?(禾)加兩筆呢?(米)“口”加一筆是什么字?(日)加兩筆呢?(田、白、目)。這一形式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四、歸類識字法:趣找朋友用規律
教學生字時先引導學生用學過的生字,比較、發現、新字特點,給字歸類,尋找學習規律。如,在教學《比尾巴》這篇課文時,筆者是這樣引導:1.“林”和“鴨”這兩個字的偏旁有什么特點?以此問題引導學生把握“林”和“鳥”這兩個偏旁。2.引導學生分別用這兩個偏旁組成新的字,以此初步讓學生對“歸類識字”方面有了初步的認識,為下面的教學的順利展開打下扎實的基礎。3.引導學生運用歸類識字的方法用于學習其他一系列的漢字。這樣,學生通過學習掌握了學習方法,能自主發現“游、流、江、河、洗、溪”這些字都與水有關,都有“三點水”“忘、念、想、思”這些字都表示與“心”有關,都有偏旁“心”。這樣就達到觸類旁通識字的效果。把生字詞語和事物圖發給學生,讓學生配對。如教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比一比》這課的生字時,筆者先讓學生認讀“黃牛”“花貓”“鴨子”“小鳥”等詞,再讓學生觀察相應的實物圖,把詞語與圖中對應的事物相連。教課文之前先教本課的生字,再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剛剛學到的這些生字。學生找得很認真,生字讀得很準確,達到學以致用。
五、比賽識字法:趣味比賽巧識字
識字教學趣味化,指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運用符合學生心理特點的教學方法,轉化觀念,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讓學生有主動識字的愿望,培養學生主動識字的能力。[3]因此,教師可利用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和好勝心理特別強這一特點,課堂上讓他們開展認字比賽,比一比誰認的字多,誰組的詞多,誰讀音最準確,誰記字的方法好等,采取獎小紅花、獎星星、獎笑臉、當上小老師等方式,學生興個個興趣盎然,學習積極性很高,把“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我想學”“我愛學”。如教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借生日》時,筆者這樣運用比賽識字法的:1.制訂識字比賽規則,全班分成八個學習競賽小組,根據老師提供的漢字運用搶答方式進行競賽識字。2.引導學生參與競賽識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重點提供學生參與識字競賽的機會,并運用恰當的激勵機制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如誰找得多又讀得準確,誰就是本小組的得勝者,就能進入全班識字決賽,爭當本課識字大王,成為本周的帶讀小老師。通過一番識字比賽,學生們由以往的被動和依賴,變為主動地學習,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的狀態,識字創新的火花不斷閃現,從而提高了識字能力和語言的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韓金芬.小學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方法[J].吉林教育(綜合),2012(8):89-89.
[2]許家芹.低段閱讀中趣味化識字教學的策略[J].黑龍江教育(小學),2015(6):43-44.
[3]郭小敏.小學低年級趣味化識字教學的實踐探索[J].甘肅教育,2016(7):95-95.
作者:吳舜貞 單位:詔安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