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語文的遷移學習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語文是母語課程,是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基礎課程,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要落實于學生聽說讀寫的運用。而學生語文閱讀能力與寫作水平的高低是檢驗學生語文水平的驗金石。但很多學生都存在背學語文的形式,甚至在家長的理念中也存在著這樣的錯誤想法,殊不知,很多在小學階段靠死讀硬記得高分的孩子,一進入初中語文成績就一落千丈。這樣的學生在答題時,如若出的是課文中的題目,他能做到和教師用書中的答案相差無幾,但是一旦考察的題型比較靈活,這些死讀書的孩子的成績常常不盡理想。在我認為死讀硬記的語文不是語文學習,語文學習應該是師生在一個相對愉快輕松的氛圍中,對文本教材的解讀交流與應用的過程。學習語文,并將語文運用于文章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要先學會課文中的閱讀方法和寫作方法,然后運用到日常的閱讀理解和寫作中去。下面就我對小學語文遷移學習與閱讀寫作的關系提幾點看法。課文一般分為:寫景文章、狀物文章、寫人敘事類文章、童話、科技文等。下面我就常見的三類文章的教法與學法進行歸納分析。
一、文本教材對于寫景類文章閱讀理解與寫作技巧的遷移應用
(一)按時間順序描寫的課文的理解與運用人教版三年級上冊課文《美麗的小興安嶺》,這是一篇極好的語文寫景文章的閱讀理解學習和寫作訓練的素材范本,在教學時我讓學生在課文中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孩子們很順利地在課文中找出了“春夏秋冬”四個詞語,接著引導學生發現這四個詞語是按季節順序在課文中依次出現的,接著我就告訴學生這種按季節順序寫作的文章可以統稱為按時間順序,這是我讓孩子們對課文寫作順序的初步體會。接著,我讓學生思考課文首尾兩個自然段和其他自然段的關系以及發現了什么?其實這一步驟的語文學習是讓孩子明白文章“總分總”的結構關系。引導孩子們把握文章的寫作順序和結構后,我才引領孩子們跟隨春夏秋冬的腳步走進課文中去體會小興安嶺四季的美,課文中大量修辭手法的運用,也讓學生明白,要想寫好寫景文章,僅僅按順序還是不夠,還要做到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追求語言的生動與優美,讓大自然中花草樹木以及各種動物在自己的筆下鮮活起來。兩個課時的學習,學生基本是在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中結束的,也讓學生明白了語文是一門活學的課程,不是死記硬背的課程。類似的課文如人教版四年級上冊課文《觀潮》也是一篇極好的按時間順序寫景的范文,只不過它不是按照季節順序,而是從表示時間推移的詞句中得知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的。
(二)按游覽順序描寫的課文的理解與運用按游覽順序描寫也是我們常見的寫作方法之一。按游覽順序也是我們常說的移步換景,比較典型的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頤和園》一課。課文中的“進了頤和園大門,繞過大殿”“走完了長廊,就來到……”“登上萬壽山”“從萬壽山下來”等句子很明顯可以看出是按照游覽順序進行寫作。在學生熟練掌握后可以做一做相類似的短文以鞏固訓練。如果說課外短文閱讀是考察學生課文知識的理解和運用,那么寫作應該算是更高層次的運用了,可以再讓學生按游覽順序寫一篇游記的文章。相類似的課文如《長城》《記金華的雙龍洞》《七月的天山》等課文,都是不錯的文本訓練素材。
(三)抓特點分類寫作的寫景類文章在我們的教材中,有一類按照總分或總分總結構來抓住景物的特點進行寫作的課文,這類課文作為學生的學習范本,就必須引導學生在整體把握文章結構,找出過渡句以及了解過渡句的作用的前提下,再進行課文詞句的理解比較適合。比較典型的課文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的課文《趙州橋》,文章分別從趙州橋外型雄偉壯觀、堅固、美觀三個方面進行寫作,“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是一句過渡句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在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過渡句的作用。最后要讓學生明白,寫景的文章要寫好,必須做到按順序寫作、多用修辭方法、抓特點三個方法。
二、文本教材對于狀物類文章閱讀理解與寫作技巧的遷移應用
做好狀物類的課外閱讀理解,寫好一篇狀物類文章,看似簡單,實際對孩子而言是一個難題,對于這個難題,我們也可以利用描寫狀物的課文作為武器將其擊破!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燕子》一課,就是一篇極其不錯的學習范本。《燕子》一課開篇就用加一加的方法介紹了小燕子的外形特點,第一自然段就是一個很好的訓練點,首先可以訓練學生在文本中尋找所需要的信息的能力,讓學生以補充填空的形式找一找小燕子外形的特點,接著也選自己喜歡的一種小動物用加一加的方法寫一寫它的外形特點。接下來,這篇課文又從小燕子的行動來介紹燕子,介紹燕子的行動上又采取動靜結合的方式,這也是我們可以學習的模仿的一個知識點。類似的狀物描寫的課文如,《貓》,《鵝》,《白公鵝》等都是極好的閱讀理解和寫作學習的素材。
三、文本教材對于寫人敘事類文章閱讀理解與寫作技巧的遷移應用
這一類的文章是我們最常見的文章,寫人和敘事常常不能分離,人物品質的體現需要通過一定的事例進行表現。要想做好這類的閱讀理解和作文,就必須要明白事情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以及人物描寫的方法。要抓住人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并通過和主人公有關的事例進行體現人物品質,體會字里行間的意義。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課文《她是我的朋友》,就抓住了主人公阮恒的語言神態和動作描寫來表現小主人公的勇敢以及對朋友真摯的友情和那份可貴的助人為樂的精神。此類的文章在小學階段的課文中是極其常見的,我想只要教師抓住人物的各類描寫結合事情經過進行理解,孩子的閱讀理解水平一定會上一個臺階的。而習作的訓練只要抓住六要素的描寫和按事情發展順序的描寫,流露出真情實感,作文基本上不會成為孩子們太大的思想負擔。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文章的內容體裁如滔滔江水言之不盡,但是,我想如果各位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也注重如以上三種課文的教學方式,注重語文閱讀與寫作的遷移作用,那么學生學好語文將不再是難事,活學活用的語文學習也給學生將來的學習之路打下了堅實的奠基石。
作者:王玲暉 單位:福州江南水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