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信息技術下小學科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優化教學方法,為學生創設故事情境,啟迪學生科學思維
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設趣味生動的故事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在進行故事情境的設置時,盡量以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展示,選擇的內容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要讓學生感覺科學知識就在身邊,故事還要具有針對性,能突出科學知識的內涵等等。這些故事能喚起學生主動學習的欲望,提高科學教學的實效性。
比如,在進行“小行為大環境”的教學時,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系列的生活故事:人們隨意往下水道倒油;很多孩子用石頭或者是弓箭射死小鳥;有的孩子在經過樹林時,從樹上揭下一塊大樹皮等等。故事就在學生身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學生很感興趣,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這些行為對嗎?我們應該怎么做?學生很快進入討論話題,能夠從保護環境、生態平衡等角度去分析問題,從而讓學生理解了環境的重要性,很多學生表示要從自我做起,注重對環境和對動植物的保護等,大大提高教學實效。
二、運用信息技術手段解決教學難點,通過動畫課件揭示科學規律,實現高效教學
科學知識具有很強的理論性,學生接受起來很困難。要想突破這些教學難關,僅僅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強調,學生是很難理解的。為了有效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與常規教學儀器進行有機整合,或者是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動畫展示,通過直觀信息和動畫效果吸引學生的有意注意,激發學生主動思維,輕松理解科學知識的本質,提高科學教學效率。
比如,在進行“人體的組成”第二課時的教學時,教材設計了“觀察細胞”的實驗內容,教師引入了顯微投影裝置,將學生觀察到的細胞通過顯微投影展示在大屏幕上,讓全體學生評價該生的觀察效果。這樣教學既增加教學的直觀性,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再如,在進行“呼吸與交換”的教學時,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進行動畫課件展示,調用白板中的課程資源,視頻展示人體的呼吸過程,通過動態的箭頭顯示和肺部大小的變化,形象直觀地告訴學生人體呼吸的全過程,降低了學生在理解上的難度。
總之,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科學教學的改革和教學水平的提高。但在信息技術運用的過程中,教師不能一味地追求手段的運用,還要更好地發揮生活課程資源和常規教學儀器的輔助作用,讓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探究活動,掌握科學本領,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定根基。
作者:馮海賓單位:河北省遷安市趙店子鎮三港灣中心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