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質疑下小學數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學生是存在個體差異的,個別學生提問的能力和水平比較薄弱,在質疑問難時,往往提得不到位。這時教師應該怎么辦呢?千萬不能因為著急粗暴地評論或打斷問話,應以鼓勵為主,先肯定學生的提問膽量和熱情,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再讓他們坐下認真傾聽他人的提問,保護學生的愛提問之心。有時會出現學生沒有問題或提不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引導,或給學生小組合作探討的時間,在這個平臺上發揮小組合作精神,學生在組內自由提問解答,逐漸就形成了寬松、活躍的質疑氛圍。學生在這種氛圍中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習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指點質疑方法,教學生質疑
從心理學角度說,好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欲的表現。教師要如何利用兒童這份天性,適時指點質疑方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呢?
(一)針對課題進行質疑
如出示“比例尺”課題后,教師問:“看到這個課題,你想知道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等。
(二)針對關鍵字詞進行質疑
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概念、法則、規律、性質、定律等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進行質疑。如在學習“分數的意義”時,要抓住“平均分”引導質疑:為什么一定要平均分?如果不要平均分行嗎?……
(三)在動手操作中進行質疑
如推導梯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時,學生按照教材中用兩個完全相同的梯形,通過旋轉、平移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的方法進行操作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質疑:只用一個梯形剪一剪,拼一拼,能否推出梯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四)在問題解決后進行質疑
當學生解決了一個問題后,學生可自我質疑:用這種方法是不是最好的方法?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五)在實際生活中進行質疑
如在學完“比的意義和基本性質”后,學生知道了比的后項不能為0,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質疑:為什么在球賽中,記分牌上的比分可以寫成3:0呢?
(六)在產生認知沖突時進行質疑
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有時會遇到與舊知識產生矛盾沖突。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利用這種沖突進行質疑。學會質疑的關鍵是什么呢?就是學生對問題有自己的思考,通過探索,提出與眾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學生或教師一時也想不到的問題。現在信息時代,學生的知識面廣,對于同一個信息,有時學生質疑的涉及面廣,顯得“繁雜”。那就教師起引導的作用,要組織學生討論、分析哪些問題問得好,哪些問題不好,為什么?……最終讓學生明白提問題要圍繞知識的重點和難點,做到“提得到位,提到點子上”。只要教師引導有方,學生就能逐漸學會質疑,提高提問的水平。
三、明確質疑目的,請學生釋疑
什么是“疑難”?就是對學生來說,是暫時還不可能甚至是完全沒有能力排除的。每當學生發現、提出了問題,如何解決?是教師直接解答,還是讓學生探討?這是課堂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質疑是手段,釋疑才是目的。釋疑的方法不適當,也將影響質疑問難的作用。面對學生的質疑,教師應不急于回答,更不能輕易否定。教師應當把問題讓學生去討論,教師只要充當組織者,在必要的時候適時點撥,讓學生通過合作得出正確結論,這比教師直接釋疑更能產生深刻的效果。
四、發揮主導作用,控學生質疑
學生有了提問熱情,還要有提問的水平,如何讓學生做到非“疑”不質,是“難”才問呢?
(一)控時機
一是把握質疑的時機,上課伊始和新知學習結束時是讓學生質疑的絕好時機。二是給予充分的釋疑時間,在學生提出問題后,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學生才能有自己的發現。三是歡迎學生質疑,鼓勵學生不懂就問,不要懼怕打亂課前的教學設計。四是防止無效之問,教師不應該害怕時間不夠,讓學生“問”流于形式走過場,不解決問題,一無所獲。
(二)控對象
質疑問難尤其要鼓勵學困生質疑。學困生有自卑感,即使不懂,一般也不敢問,這樣就需要教師有更多的耐心鼓勵啟發他們,讓他們敢質疑、會質疑。當然質疑還要面向全體學生,“好、中、差”兼顧。
(三)控范圍
實踐證明,做好有效控制才能使學生提出有效的問題。既要拓寬內容、范圍,又要進行范圍控制,這樣才能保證質疑問難的質量。不能漫無邊際,要做些思維方向的引導,讓學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學的知識點上,這是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重要措施。學生質疑能力的培養并非一朝一夕或通過幾節課就能奏效的,而是應該堅持長期有序的培養,才能使學生提出從非本質到本質的、從簡單的提問到有質量的問題。培養學生質疑能力的方法很多,關鍵在于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提供多種的觀察、操作、思維及語言表達的時機,鼓勵和指導學生自學,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全過程,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感到有問題可想,有問題可提,有問題可議,加強訓練,循序漸進,這樣就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質疑能力。
作者:寧敏單位:福建省南平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