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科學教學方式探新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fā)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在親身實驗中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實驗是小學科學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可以很好地活躍課堂氣氛,又能在實驗操作中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它是學生能夠很好掌握知識重點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在實驗中自主思考并發(fā)現(xiàn)問題,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知識技能。如在六年級上冊《電磁鐵》一課的教學中,對于電磁鐵的兩極極性的影響因素這一教學重難點,可以首先給學生準備所需器材,如導線、電池、鐵釘?shù)龋缓笥蓪W生自主制作電磁鐵,并利用指南針來判斷鐵釘?shù)尼敿馀c釘帽的極性。
學生的實驗結果肯定只有2種:釘尖N極和釘帽S極,或是釘尖S極和釘帽N極,這時候學生就會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小組之間的溝通與交流,學生可以自主發(fā)現(xiàn)并提出鐵釘兩端極性的影響因素,也就是導線的纏繞方向和電池的連接方式。這樣的教學設計,比直接灌輸給學生結論的方式要容易理解得多,而且學生易于掌握。通過這樣的實驗,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并讓學生嘗試著進行解釋性回答,或者通過進一步自主實驗進行論證。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的興趣得到極大的激發(fā),思維能力得到極大的提高,同時在生動且富有樂趣的實驗中掌握了書本的知識,還激發(fā)了學生勇于探索、敢于質疑的精神。
二、注重實驗方法的引導,培養(yǎng)實驗思維能力
實驗對于小學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關鍵就是每節(jié)課實驗方法的選擇,一個實驗的效果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的知識能力的掌握水平。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一個實驗的設計與方法的選擇至關重要,我一直主張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實驗方法的設計最好是由學生自己提出,而不是教師主觀地告知,這樣可以讓學生的思維更加的活躍,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更加理解實驗設計的目的,而且實驗操作可以提高學生實驗動手能力,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
作為教師,在任何一門課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只充當書本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應當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設計,自主完成教學目標的學習。如在四年級上冊《聲音是怎樣產生的》一課教學中,對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生的,發(fā)聲物體的本身在振動這一教學重難點,實驗教學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方法,通過實驗的間接轉化,學生可以明顯地看到發(fā)聲物體本身的振動。然而,將發(fā)聲物體振動的不明顯現(xiàn)象,通過什么實驗方法轉化為大家都可以看清的現(xiàn)象,這個思路的提出應由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提出,如果學生實在想不出來,教師可以拋磚引玉地進行引導,最終想出轉化的實驗方法。在鼓皮上放一些碎紙屑,通過觀察紙屑的跳動來間接理解,鼓皮在發(fā)聲的時候本身在振動這一事實。將發(fā)聲的音叉插入水中,通過觀察水面的飛濺現(xiàn)象,來間接理解音叉在發(fā)聲時,其本身是在振動的這一事實。通過這樣的實驗鍛煉,可以提高學生通過提出實驗方法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注重信息技術的課堂整合,利用多媒體技術幫助學生理解
信息技術在現(xiàn)代課堂教學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運用到小學科學的教學中,則可以極大地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果。首先,利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主義精神,它可以運用圖片、聲音、視頻等資源,強化對學生的感官刺激,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還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書本的知識點,使學生對于書本上一些抽象的概念有一個直觀的理解與觀察,這樣課堂的效率會大大提高。如在五年級上冊《雨水對土地的侵蝕》一課教學中,主觀地告訴學生雨水和徑流會把地表的泥土帶走,使土地受到侵蝕,從而使地表的地形地貌發(fā)生改變,這樣的知識點對于學生而言不是很好理解。但是如果利用多媒體課件,形象化地展示一些雨水和徑流侵蝕土地的動畫,利用動態(tài)的圖片,再加以聲音對環(huán)境的渲染,營造出一個形象的情境,讓學生在各種感官的參與下來理解土地的侵蝕,則更容易被學生接受與理解。
再如在六年級下冊《在星空中》一課教學中,若直接照本宣科地講解書本知識,只會增加學生對于天體運動和星座的神秘感,因為教師無法做到讓學生主觀理解星座的相關形象。但是如若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則可以很好地展現(xiàn)各種星座的圖片和視頻信息,此舉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好地讓學生掌握星空中的各種星座的模型,很容易就達到了教學目標,極大地提高了學習效率。
作者:徐大志單位:安徽師范大學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