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學在人力資源開發中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論文首先從積極心理學產生的背景和概念、主張、研究內容以及目的等四個方面對積極心理學有關理論進行了述評;接著運用對比法指出積極心理學相較其他常見的人力資源開發方法在指導人力資源開發中的獨到之處;然后通過列舉法介紹了積極心理學在人力資源開發應用研究的現狀并指出了現有研究的不足;最后在運用積極心理學有關理論基礎上提出了積極心理學應用于人力資源開發的策略:第一,主觀層面要培養員工積極樂觀的情緒體驗;第二,個體層面要塑造員工積極的人格品質;第三,群體層面要營造積極的工作環境氛圍。
關鍵詞
積極心理學;人力資源開發;應用
1積極心理學產生的背景
自1879年科學心理學產生以來,隨著心理學的成熟和發展,其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但研究對象僅限于患心理疾病人群。然而二戰后,人們生活安定,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強烈,人們迫切希望有門科學告知如何過得更幸福快樂。就像Seligman說的一樣,在和平時期,科學研究的目標是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但是在戰爭時期,人們受饑餓困擾時,抵御和治療創傷是心理學研究和實踐的主要任務。所以,從上個世紀的五六十年代開始,一些心理學家開始將目光轉向人的積極層面,特別是馬斯洛、羅杰斯等學者提倡的人本主義思潮更是引起了心理學家對于人的積極面研究的注意。1997年,Seligman率先提出“積極心理學”這一概念,由此,積極心理學開始正式登上心理學殿堂。
2積極心理學概述
積極心理學(positivepsychology)是利用心理學方法和手段,研究人類積極方面的思潮,主要對人類的力量和美德進行研究。與傳統心理學進行比較,傳統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疾病,積極心理學認為心理學僅對損傷、缺陷和傷害進行研究是不夠的,應對人類的力量和美德進行研究;不僅要治療損傷修補缺陷,也要開發人類的潛能與力量;不僅要關注疾病和健康,它要關注學習、工作、生活、教育、愛、成長等方面。她倡導人們進行事前預防,發掘并專注于處于困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培養人的積極品質,預防或減少個體患心理疾病的幾率。結合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現狀,主要對三個層面進行了研究:主觀層面、個體層面和群體層面,它們分別關注積極情緒體驗、人格品質和工作環境三個方面。這三個層面是相輔相成的,積極的環境和人格特質有利于積極的情緒體驗的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又有利于培養出積極的人格特質、發現環境中的積極方面。
3人力資源開發概述
人力資源開發,是指企業或組織團體對人力資源進行調查分析以及規劃,提高資源利用率,充分發揮企業員工的能力,最大程度為企業創造價值。常用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工作輪換法、角色扮演法、視聽技術法等。這些方法從不同角度提出了開發組織內人力資源的方式,但主要是對個體經驗技能方面的提升,忽視了個體的心理素質對于工作的影響。積極心理學在人力資源中主要應用于挖掘和開發組織團體中個人的聰明才智和優秀品質,使人們能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能,為企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它在人力資源開發中具有以下優勢:(1)精準性。能力是一種個性心理特征,運用心理學的方法來開發無疑更有針對性。(2)深入性。積極心理學在對人的深入把控基礎上所提出的一些觀點和措施往往更符合受訓者的“口味”,更能入腦入心。此外,積極心理學遵循“事實—理論—對策”的方法學路線,而飛建立在管理學、經濟學等的人性假設和理性假設上。(2)主體性。積極心理學方法引導個體作為主體去感悟和體驗積極情緒和美德,通過心理的改變引起行為的改變。
4積極心理學在人力資源開發應用研究的現狀及不足
當前有許多學者就積極心理學應用于人力資源開發進行了研究。羅艷紅(2008)通過建立數學模型,探討了將積極心理學應用于人力資源開發的原理。李娟(2010)、張建平(2009)肯定了自我效能感、心理資本在人力資源開發的關鍵作用。陳玉玲(2012)探討了人格理論在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應用途徑。謝華(2008)提出了以人為本,人性化管理模式,認為員工的心理素質及人生態度、企業的工作氛圍對企業和員工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的觀點。葉小楠(2011)提出三點主張:開展心理培訓、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緩解工作壓力。現有研究充分肯定了積極心理學在人力資源開發上存在的巨大價值,也為后來的研究提供了參考。但是還存在以下不足:首先,這些研究存在理論和實踐結合不夠緊密的缺陷。其次,這些研究缺乏系統性。現有的研究中,很少有研究者將主觀層面、個體層面和群體層面結合起來進行研究。針對研究角度單一、系統性不足的問題。本文將積極的情緒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環境結合起來,提出一些具體的意見。
5積極心理學在人力資源開發應用上的策略
5.1主觀層面:
培養員工樂觀等積極的情緒體驗Fredrick(1998)的拓延—構建(broaden—and—build)理論認為高興、滿足等積極情緒能提高人們的知行能力,充分調動個體的資源、加強個體在體力、智力、人際關系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在人力資源開發中,要著力培養員工積極樂觀的情緒體驗。
5.2個體層面:
塑造員工積極的人格品質研究表明:當個體遇到困難時,如樂觀等積極的人格品質會使個體采取更積極的應對策略,更好面對方方面面的壓力。所以,企業和個體著重塑造員工樂觀、自我決定、幽默等積極人格。
5.3群體層面:
營造積極的工作環境氛圍人及其經驗是在環境中得到體現并受其影響。有學者對天才的產生進行了調查,結果顯示,天才的家庭通常比較富裕,并且家庭中有智力較好或者具有藝術氣息的人。由此可見,環境對于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重要。而對于企業的人來說,營造積極的工作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也就顯得格外重要。自然環境要優化工作環境,如合理布局,增加綠化等。本文主要從人文環境進行研究,認為主要從以下幾點來營造積極的工作環境氛圍。(1)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工作環境直接影響員工的態度及效率,企業可以組織團隊活動和開展團體輔導,讓員工彼此去了解和熟悉對方,進而為和諧的人際關系打下基礎。(2)塑造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于無形之中指導著員工的行為。如華為的狼性文化及其員工的團隊合作精神。作為企業管理者,在對人力資源進行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有企業文化意識,并通過塑造健康向上的企業文化使得全體員工處于積極向上奮發有為的狀態中。從總體說來,積極的人格特質、體驗積極的情緒、創建積極的環境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的。但要促進三者的提高不僅僅需要企業的努力,還需要個體的配合。具體措施主要有:(1)認真執行EAP員工援助計劃,關注員工及其家屬的生活問題。使員工在工作期間能無后顧之憂地盡情投入到工作中。這樣不僅僅能保證員工更高效地參與工作,還能使員工充分感受到企業的關懷,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充分發揮員工的潛能,還能為企業留住更多的人才。(2)建立合理的獎懲制度。獎勵和懲罰都是積極心理學的方式,獎勵是對好的行為的強化,懲罰是對不好行為的遏制。(3)組織相應的素質拓展活動。活動有利于個體之間的交流,也是企業文化宣揚的一種方式。通過活動能鍛煉人的心理素質,促進員工交流理解,深切體會企業文化,增強員工的歸屬感。(4)員工互相分享自己快樂的事,互寫感謝信、寬恕信等。不僅有利于塑造積極的人格特征、體驗到積極的情緒,發現事物的美好一面,還有利于塑造一個互相關愛的積極的工作環境,促進員工和企業的共同發展。(5)在工作中,要形成“先富帶后富”的方式。減少新來員工的茫然感,使其感受周圍的溫暖,盡早地適應工作,增強自我效能感及認同感。
6結論
積極心理學是研究人類力量和美德等積極方面的科學。它的興起是心理學發展的結果,順應了時展的要求。它豐富了心理學的適用范圍和實踐價值。根據積極心理學和人力資源開發的現狀及特點,本文提出積極心理學應用在人力資源開發上的策略:主觀層面要培養員工積極樂觀的情緒體驗;個體層面要塑造并增強員工的積極人格品質;群體層面要給予員工積極的工作氛圍,以推進積極心理學在人力資源方面的應用。
參考文獻
[1]張倩,鄭勇等.美國積極心理學介評[J].心理學探新,2003(3):6-10.
[2]周嶔,石國興等.積極心理介紹[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06(2):12-15.
[3]況志華,葉浩生.當代西方心理學的三種新取向及其比較[J].心理學報,2005(5):703-708.
[4]劉永芳.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和開發的一條獨特途徑[J].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Science,2005.28(3):735-737.
[5]任俊,葉浩生.積極心理學:實現心理學價值回歸的新視野[N].光明日報:理論版,2004-11-30.
[6]崔麗娟,張高產.積極心理學研究綜述———心理學研究的一個新思潮[J].心理科學,2005.28(3):735-737.
[7]曹新美,劉翔平.從習得無助、習得樂觀到積極心理學——Seligman對心理學發展的貢獻[J].心理科學進展,2008(4):562-566.
作者:向文彬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