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效性的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全面開展,旨在幫助學生適應學習環境、促進心智與個性發展及提高綜合素質。當前的職業院校心理健康課程在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影響著課程的實效性。如何根據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利用多元的教學手段來提高心理健康課程的實效性,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
職業院校;心理健康;實效性
1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概況
1.1職業院校學生心理特點首先是缺乏動力,易受干擾。職業院校學生多數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沒有較為明確的目標,學習被動;同時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容易受到諸如校園戀愛、網絡游戲以及娛樂場所等的外界誘惑。其次是缺乏自信,較為逆反。成績低于預期升學失敗、單親或經濟基礎不好的家庭背景往往是造成職業院校學生普遍信心缺失的原因;學生因此產生自卑心理,進而行為叛逆,抽煙、酗酒、違紀等行為隨之而來。第三是觀念未定型,敏感沖動。由于年齡特點,職業院校學生渴望受到關注和認同,多數通過夸張的發型和服飾和另類的言行等彰顯個性,同時對他人不易形成認同,情緒不穩定,容易產生矛盾。
1.2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情況目前多數職業院校以公共選修課或必修課的形式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上主要包括心理健康基本知識、認知和情緒管理、人際交往、職業規劃以及改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方法途徑等,在教學形式上多以大課方式開展,教學場地以教室為主,教學課時安排上則是每星期1至2學時,考核方式多為開卷、隨堂考或提交小論文等形式。近年來職業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教學方式方法等方面改良頗多,但在實效性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2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效性現存問題
2.1教學內容針對性差目前多數職業院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在課程內容的設計上不夠全面和豐富,不能根據職業院校學生在面對校園、家庭和社會環境時產生的各種疑惑或心理訴求進行有針對性并且覆蓋全面的教育和指導。不同的情況下,學生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不同;另外諸如家庭突發變故學生的心理干預恢復、違紀甚至誤入傳銷等觸犯法規學生的心理教育幫扶和觀察指導等方面,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還未能全面覆蓋到這些方面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而這些情況在職業院校學生中并不少見,因而課程的教學實效性受到影響。
2.2教學方式較為單一由于職業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常采用大課形式授課,教師在開展課堂活動時既要考慮活動的效果,又要兼顧維持課堂紀律、督促學生參與以及掌控課堂節奏等,加之學生人數眾多,這些都為教師豐富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活動帶來了障礙,使得職業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往往局限于傳統的課堂授課形式,在調動學生聽課興趣、激發學生學習動力方面不足。
2.3教育理念有待提高雖然職業院校普遍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但仍存在著從學校或教師層面對該課程認識不足的情況,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理解為單純地為學生解答疑惑、簡單“開導”甚至只求學生“不惹事”等。這種觀念造成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前期準備不足、課堂上照本宣科,課后也無延伸和反饋,課程的實效性自然不佳。
3提高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實效性對策
3.1針對學生需求施教職業院校應在對學生進行充分調查了解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具體措施有:利用心理測評軟件進行全員心理測試,篩選出部分可能需要特別關注的學生;通過輔導員、班干部等的觀察和了解,及時發現并上報學生存在的潛在心理問題及隱患;利用學校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和學生心理社團以及各類心理健康活動等,收集和整理本校學生中存在的常見心理健康需求等。在對學生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后,及時增加和調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對本校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重點教育指導,對個別情況進行單獨輔導,在教育的內容上做到全面覆蓋、有的放矢。
3.2采用多元手段教學針對職業院校學生特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展可充分利用多種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例如,采用案例教學法,以生動切實的案例吸引學生分析原因、參與討論,并能引起共鳴、加深印象;再如,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在課程講解之前先設定要解決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或任務聽課,并在習得解決辦法后產生成就感,鞏固所學;又如,以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學生不僅學到課程知識,還在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中提升自學能力和分析能力,使教學效果更為明顯。另外,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引入團體訓練、心理劇表演以及趣味知識競賽等,都是豐富教學形式、增加課程趣味性和提高課程實效性的有效手段。此外,任課教師還需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延伸到課堂以外,充分利用課前組織活動及在課后進行教學輔導,使教學不拘泥于課堂之上,教學的實效隨之延伸。
3.3足夠重視改進理念首先,職業院校需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從上到下都需正確理解此課程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心理素質和塑造其健康人格,并非只是針對“有問題”的學生,也非為讓學生“聽話”而設立。其次,教師層面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任課教師應以培養學生認知自我和認知環境的能力為起點,利用多種資源鉆研和充實課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心理指導和訓練。最后,學校層面上,職業院校還需根據學生特點,以建立心理咨詢機構、舉辦專題講座、開展團體輔導以及鼓勵發展學生心理社團等多種形式配合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強化課程的實效性。
4結論
職業院校學生在能力、基礎和身心發展等方面有著較為突出的特點,針對這部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不斷改進,在教學的內容、方法及理念上緊跟學生需求,科學合理地設計教學計劃,并輔以多種形式的活動開展課外延伸教學,以提高心理健康課程的實效性。職業院校需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給予更多重視,為其他課程的學習和學生的全面成長構筑良好的前提。
參考文獻:
[1]胡芳芳.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實施之探析[J].大眾科技,2015,(7):92-93.
[2]章建明.文化心理學視角下職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職教論壇,2013,(26):122-124.
作者:周媛媛 單位:天津中德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