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論文摘要:未成年人犯罪不良心理
論文摘要摘要:未成年人犯罪是當今世界各國十分重視的社會新問題,有人將未成年人犯罪和環境污染、販毒吸毒并列為世界三大公害。在我國,未成年人犯罪同樣是一個比較嚴重的社會新問題。
要想更有效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還應在法律保障的提前下,在凈化各方面環境的同時,充分熟悉青少年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及其危害。以矯治和消除不良心理為重點,從“心”抓起,防患于未然,促進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預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一條主線。
一、不良心理和青少年違法犯罪之間的關系
在犯罪心理學中,環境、心理和行為活動作為三大變量和它們之間的辯證關系告訴我們,客觀世界是心理活動產生的源泉,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未成年人犯罪現象就是社會上消極因素在一些人不良消極心理因素中能動的反映,著眼于整個社會加以預控尤為必要,但未成年人個體中存在的不良心理,如反常的人際關系,過高的物質需求,畸形的需要結構,輕浮的生活態度,錯誤的思想意識,憤世嫉俗,偏執傾向,精神空虛,心理不平衡,承挫能力低等又決定了他們對不良刺激內容的選擇和消化,如不及時矯治和消除,其直接惡果必然導致各種違法犯罪的發生。犯罪是不良心理的結果及外化,未成年人犯罪不是偶然的,哪怕是激情型犯罪也不例外。
二、幾種常見的不良心理及其危害
1、家庭結構殘缺,缺乏父愛和母愛導致的孤僻、脆弱、自卑或過強的自尊心理。青少年在結構不整或畸形的家庭中,生活心理壓力過重,對家庭易產生離心力,極易受壞人引誘而誤入岐途。如四川成都12歲女孩小麗因幼時被親生父母送人,養父母待她很好,她也很活潑可愛,而隨著養母的病逝,養父再娶后,小麗產生了強烈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總認為自己是多余的,開始不服管教,常離家出走,浪跡社會并交往了一些不良青年,盜竊犯罪,而她自己卻不以為然。
2、心理極為脆弱、偏執,逆反心理重。家庭結構健全而教育方法不當,導致青少年存在不良心理極為普遍已越來越為家長們所注重。如溺愛使子女輕易養成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自私自利,以我為中心,專橫霸道,缺乏責任感,社交協調能力差等心理,有百弊而無一利。有的來自父母的高壓,專制和棍棒,造成少年的自卑、逆反、壓抑、焦慮、過分孤僻和對他人布滿敵意,具有較強的攻擊性。這樣的青少年一旦犯罪,暴力性犯罪就是其主要犯罪類型。
3、盲目好奇心理和消極模擬心理。未成年人是我們社會的弱勢群體,這一群體,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具有不成熟的特征,對新鮮事物具有神秘感,有強烈的得知要求,在熟悉上有好奇心理。如引導不當也會造成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實踐中,一些青少年由于對異性,等布滿神秘感,好奇心驅使去尋求刺激,再加之自控力差,進而模擬。因好奇而模擬武俠小說、碟片中的暴力情節、色情行為而違法犯罪的不計其數。目前,吸毒低齡化現象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是和青少年盲目好奇,消極模擬心理是分不開的。
4、從眾心理。在群體壓力大,個人心理承受力小時,采取從眾行為而獲得平安感,是人的一種自然向往和能動適應群體生活的社會屬性——聚群性,也是人的一種社會性需要。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未成年人糾合性犯罪的特征從眾心理就是基于青少年同齡群體內相同的情感和相似的需要。如楚雄州1997—1998年所查獲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單獨作案的1257人中占42.9%,兩人以上共同作案的1675人占總數的57.1%,三人以上團伙犯罪的731人,占未成年人犯罪總數的24.9%。未成年人結伙犯罪影響大,連續作案多,危害廣,成員的共同心理是摘要:要偷大家一起偷,要打大家一起打,你吸我也吸。從眾心理還加劇了團伙犯罪,某某市公安局破獲的以劉發輝(男,16歲),王超(男,15歲),李育武(男,17歲)三人為首的16名未成年人組成的搶劫犯罪團伙就是在這種心理功能下,由起初的6人發展起來的。
5、嫉妒心理。“嫉妒是人之天敵”,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點嫉妒心理,但關鍵在于人們怎樣去控制自己的嫉妒心,不加控制的嫉妒心,如脫僵的野馬,勢必帶來嚴重危害。未成年人中由于嫉妒而殺人和故意傷人的犯罪,也為數不少。某市林運二車隊的張會東(男,23歲),因開歌舞廳不景氣,看著別人生意紅火產生嫉妒,而實施犯罪,連續三次用炸藥爆炸了三家歌舞廳,當第四次伺機作案時被民警當場抓獲,問其作案動機時,回答說摘要:“看到別人家的生意比我好,我就非常生氣,就想去炸掉這家人。”由此可見嫉妒心危害之大。
6、報仇心理和反社會心理。未成年人涉世不深,世界觀尚未定型,是人格形式和發展的最關鍵的階段,也是最輕易產生逆反心理。對社會,對人生的熟悉易表面化、直觀化。在當今多元思維并存,各種不良社會風氣影響下,更加不能正確看待社會腐敗等新問題,易對司法平等原則產生懷疑,對社會不滿,甚至仇視心理,對法律、社會信任度降低。書本教育、教師的教導和社會現實之間的反差,使青少年覺得無所適從。未成年人中思想不穩定、抵制力較弱、意志力差的人,可能成為違法犯罪的后備軍,有的明明知道法律是威嚴的,而故意去犯罪。
以上是易引發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心理的七種表現,各種不良心理的形成,原因較為復雜多樣,既有家庭的,又有學校的,有社會環境的,還有個體主觀原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