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路徑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面臨著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困境,加強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對于優化學科空間布局和提高思政課教學質量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學科地位邊緣化、研究基礎薄弱、師資力量不強是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滯后的主要原因。加強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需要注重規范建設、整合師資力量、堅持特色發展。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醫學院校;不平衡;路徑
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提出,“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學科建設……要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馬克思主義學院、報刊網絡理論宣傳等思想理論工作平臺的作用、深化拓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宣傳教育”[1]。自高校思政課“05方案”設置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以來,特別是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印發《關于調整增設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及所屬二級學科的通知》(學位[2005]64號)之后的十余年里,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為筑牢高等教育發展方向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也面臨著理工類、師范類、農林類、醫藥類、財經類等院校與綜合性院校之間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難題。鑒于此,本文主要探究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困境與出路。
一、加強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特殊意義
加強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不僅具有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加強和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以及推進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科學化、規范化等一般性的意義,而且還具有以下特殊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優化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空間布局據統計,目前全國共有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的高校39所,二級學科博士點的高校53所,一級學科碩士點的高校134所,二級學科碩士點的高校97所。[2]需要作出說明的是,這四類學位點之間相互不交叉。比如,一級學科碩士點既不包括一級學科博士點,也不包括一級學科碩士點中的二級學科碩士點。以山西省為例,山西大學同時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和一級學科碩士點,但只統計該校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山西師范大學擁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和5個二級學科碩士點,但只統計該校有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在這323所高校中,綜合性院校占比約30%,比例最大;農林類院校23所,占比約7.1%;師范類院校44所,占比約13.6%;理工類25所,占比約7.7%;財經類院校19所,占比約5.9%;醫學院校僅有17所,占約5.3%。然而,根據教育部最新統計數據,截至2017年5月31日,在全國2631所普通高等學校(含獨立學院265所)中醫學院校有151所,占比約5.7%。可見,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醫學院校比例明顯要低于醫學院校占全國高校的比例。在全國醫學院校中,只有11.3%的學校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學位授權點。其中,僅有南方醫科大學等3所學校擁有一級學科碩士點,約占全國一級學科碩士點高校總數的2.2%;其余14所高校都是二級學科碩士點,沒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點。此外,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2018年3月下達的《2017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名單》[3],只有新鄉醫學院、湖南中醫藥大學2所醫學院校從二級學科碩士點新增為一級學科碩士點,約占同類新增總數的4.1%;北京中醫藥大學、成都醫學院2所醫學院校新增了一級學科碩士點,約占同類新增總數的9.5%。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既沒有量的優勢,而且在質上也亟待提高。眾所周知,教育部學位和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開展的學科評估是衡量一個學科整體發展水平的重要參考依據,但在2017年12月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沒有一所醫學院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進入全國前70%或C-檔及以上水平。通過對全國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量”和“質”的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我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不平衡性、不充分性和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滯后性的特點。為此,加強醫學院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迫在眉睫,這對于優化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空間布局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二)有利于切實提高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統工程中的兩個重要方面,二者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統一于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把握好二者的辯證統一關系,是實現二者良性運行和協調發展的關鍵。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可以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提供學理依據和理論支撐;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可以展現和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成果。任何一種理論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它的透徹性。正如馬克思所言,“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4]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主力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只有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理解透徹或“真懂”馬克思主義,才能讓學生“真學”、“真信”馬克思主義。然而,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博大精深的科學理論體系,也是涉及哲學、經濟學、政治學、歷史學、教育學、倫理學等多學科的綜合性學科。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馬克思主義絕非一件易事,除借助新穎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外,靠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透徹性打造學生真心喜歡、終生受益的思想政治理論課也不是輕而易舉的事。一般而言,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點和相關學科點多的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高。當前,通過相關學科驅動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的提升,也是國內諸多綜合性院校通行的做法。遺憾的是,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量少質不高”,且經濟學、政治學、教育學等相關學科甚少,這就成為了制約醫學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通過加強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對于從“根”上提升其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質量意義重大且影響深遠。
二、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現實困境
(一)學科地位邊緣學科邊緣化是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最大的掣肘。長期以來,準確地說是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之前,包括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在內的教育工作者普遍有這樣一種認識,即醫學院校只需要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無需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相關研究。也因此,醫學院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具有明顯的滯后性,與之相伴隨的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組建時間也普遍比綜合性院校、師范類院校、理工類院校等稍晚一些。當然,造成長期以來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被邊緣化的主要內在原因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本身沒有學科自信。在醫務工作者和學生之前,不敢或不好意思談自己的學科背景和研究方向,總覺得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是“非主流”,沒有認識到自己肩負著培養又紅又專的高素質醫學人才的重要使命,繼而導致一些醫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專業學習優秀、馬克思主義信仰不堅定等問題。
(二)研究基礎薄弱學科建設必須以強有力的科學研究作支撐,“沒有科學研究的學科建設不成其為學科建設。推進學科建設,最重要的是解決好科學研究的問題。”[5]回顧2017年審核增列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的基本情況,我們不難發現:之所以全國只有北京中醫藥大學等4所醫學院校獲批該學科的碩士學位授權資格,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科學研究基礎薄弱,沒有達到《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申請基本條件(2017年版)》規定的“近5年,學科帶頭人發表高水平學術成果不少于8項……學術骨干發表高水平學術成果不少于5項。專任教師人均科研經費每年不少于2萬元。其中,縱向科研經費不低于50%”等基本條件。據此,筆者將“高水平學術成果”界定為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公布的《CSSCI來源期刊(2017-2018)目錄》名單中指定的包括《馬克思主義研究》《思想理論教育導刊》《求是》等21種馬克思主義理論類期刊上的學術成果。結果發現:近5年來,這些期刊共發表24775篇論文,醫學院校的專家學者共發表150篇,約占總數的0.61%。根據發表文章數量的多少,排在前五位的期刊分別是:《思想教育研究》(36篇)、《思想理論教育導刊》(32篇)、《思想理論教育》(21篇)、《紅旗文稿》(7篇)、《馬克思主義研究》(6篇),其余15種期刊上醫學院校的相關文章只是鳳毛麟角。此外,2015年至2017年,沒有一項醫學院校的相關理論研究成果獲評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影響力論文”。可見,科學研究已成為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一大瓶頸。
(三)師資力量不強經筆者對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碩士點的全國20所醫學院校的調查發現:這些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師資力量薄弱集中表現在數量少、學科背景多元和學術帶頭人缺失等三個方面。第一,專門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的專職教師人數相對較少。從2016年全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專職教師的平均數來看,“一級學科碩士點高校39.66人,二級學科碩士點高校34.11人”[6]。絕大多數醫學院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的教師總數都達不到全國馬克思主義理論各學科點的平均數。第二,學科背景多元。從機構名稱來看,在被調查的20所高校中有18所成立了馬克思主義學院,其他2所是南京醫科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和重慶醫科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這些學院基本都是根據《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標準》(教社科[2015]3號)文件要求從原來承擔思想政治理論課、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醫學人文等課程的公共教學部門中分置的,因此“根正苗紅”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背景的教師較少,不少教師有人文醫學等其他學科背景。第三,缺少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教育部從2013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推選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6年度影響力標兵人物”、“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6年度影響力人物”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2016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是評價一個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和資政服務影響力的重要參考依據,這些教師基本都是國內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然而,在目前獲評的40名“年度影響力標兵人物”、120名“度影響力人物”和240名“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中,只有5名醫學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獲評“年度影響力提名人物”,僅占1.25%。
三、加強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路徑選擇
加強醫學院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既要遵循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一般規律,更要結合醫學院校的實際有針對性地加以建設。
(一)固根守魂,注重學科建設的規范性與其他學科相比,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有其特殊性,正如我國著名哲學家、馬克思主義理論家陳先達所言,“對于社會主義國家來說,沒有任何一個學科比我們的專業更關系到國家的命運和前途”[7]。加強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必須注重政治性和規范性,牢牢抓住“根”和“魂”,做到“在馬信馬”和“在馬研馬”。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規范化建設,一方面要注重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整體性;另一方面要進行“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發展史”、“國外馬克思主義”和“中國近現代史基本問題研究”等傳統6個二級學科分門別類的研究,尤其要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三個主干學科方向上做文章。此外,還要根據“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引領作用,支持有條件的高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下設置黨的建設二級學科”[8]和“支持高校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等一級學科中設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方向”[9]等要求,做好這兩類理論研究闡釋工作。通常在醫學院校研究馬克思主義,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研究泛化的傾向,將醫學倫理道德、健康人文教育等研究方向納入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范疇,造成“借船出海”的局面。為此,加強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必須注重規范化建設,就是要有學科歸屬和學科邊界意識,不能漫無邊際地拓展,偏離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對象
(二)筑巢引鳳,形成學科建設的聚合力“教師隊伍建設是學科長期發展的基礎和保障,是學科旺盛生命力的根本所在。”[10]教育部將2018年確定為“高校思政課教師隊伍建設年”,既是“大思政”背景下提高新時代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質量的要求,也是加強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需要。如前所述,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隊伍建設存在數量少、學科背景多元和學術帶頭人緊缺等難題。為此,必須筑巢引鳳,整合力量,形成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聚合力。需要注意的是,解決數量少和學術帶頭人緊缺的問題必須堅持“信仰第一,寧缺毋濫”的原則,不能將“根不正”的非馬克思主義者引入學科隊伍,也不能用“湊數”的思想觀念充實隊伍來解決燃眉之急。我們還要辯證地看待現有教師學科背景多元的問題,要善于挖掘運用他們的研究特長。比如,研究醫學倫理學的教師可能對醫學界的倫理道德規范很熟悉,發揮他們的優勢來研究醫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醫學生道德教育的相關問題會帶來比較好的效果;也可以引進對醫療衛生政策熟諳的教師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建設的相關研究;等等。
(三)揚長補短,厚植學科發展的大優勢加強醫學院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必須處理好規范和拓展的關系問題,強調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規范性,不是固步自封;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的醫學特色,也不是“另起爐灶”,而是要利用醫學院校特有的資源揚長補短,找到“醫”和“馬”的結合點,厚植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的優勢。堅持特色發展和交叉研究是醫學院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選擇的重要路徑之一,這樣既可以避免理論研究窄化和簡單化的傾向,也可以對培養又紅又專的高素質醫學人才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比如:南方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思想政治教育與醫學倫理教育的融合”、“中國近現展觀與民族精神的培育”等領域形成了穩定的研究方向;廣州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在“思想政治教育”二級學科下設了“傳統文化與醫學道德建設”等6個方向;新鄉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衛生事業發展研究”、“中國特色城市運行與管理”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特色;大連醫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堅持“德醫交融”的發展思路,重點開展研究“青年醫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與規律”,探索通過思想政治教育來塑造醫學生的醫學職業精神,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與醫學法學、醫學倫理學的交叉學科研究;等等。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是提升醫學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的內在要求,這也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在轉變思想觀念、整合師資力量、凝練學科方向等方面協同發力。
參考文獻:
[1].談治國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45-347.
[2]艾四林,吳潛濤.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報告(2016)[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4.
[3]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下達2017年審核增列的博士、碩士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Z].學位[2018]9號.
[4]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1.
[5]顧鈺民.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14.
[6]艾四林,吳潛濤.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發展報告(2016)[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19.
[7]陳先達.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傳統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8.
[8]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2-28(01).
[9]中共教育部黨組.關于教育系統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精神寫好教育“奮進之筆”的通知[Z].教黨[2017]54號.
[10]李忠軍.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需要解決的幾個理論問題[J].思想理論教育,2015(01):45.
作者:王慧燕 單位:山西醫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