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新課改在歷史課堂上體現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問題來引發思考,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
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獲得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問題是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一種有效方法。“學起于思,思源于疑”,只有學生通過對于問題的思考和探究學生才能夠形成正確的認識和理解,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在課堂上提出有效的問題就好像是給平靜的湖面投入了一個小石塊,讓學生的思維不能夠平靜,蕩起一片片漣漪。問題會激發學生主動去思考,讓學生可以圍繞著教師的問題去學習,從而讓學生明白所學的知識,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學習《大一統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時,教師就可以通過問題來激發學生思考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在教師問題的引導下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注意問題的難易適中和循序漸進,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思考逐步地深入到知識的本質,提高自己的理解。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思考什么是中央集權制度?秦朝中央集權制度有何特點?通過對于問題的探究學生會明白中央集權是與地方分權相對的。在學生有了自己的理解后,教師可以繼續問學生秦朝為什么要實行郡縣制度?引導學生思考在中央集權制度下,郡縣只能服從中央,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據的因素,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實現學生對于教學重點的突破。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繼續問學生: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建立對中國社會發展有何影響?教師的問題層層遞進,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逐步地深入到了知識的本質,實現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對于知識的掌握。
二、合作探究學習法,形成師生和生生互動交流
為了讓學生主體地位得以實現,教師就要讓學生積極地去探究歷史知識。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通過生生互動的方式來開闊視野,不斷地提高自己的能力,進行邏輯思維和推理判斷。有些學生之間討論不出結果的問題,教師可以適時地介入,對學生進行指導,讓學生有一個思考的方向。教師在合作學習中并不是無事可做了,相反應該是統籌全局,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指導,讓學生知道探索的方向,和學生一樣處于平等的探索地位,鼓勵學生思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學習《太平天國運動》時,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到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后頒布了一個重要的以土地問題為核心的《天朝田畝制度》。教師可以讓學生共同去探究封建社會的土地所有制是什么樣的?《天朝田畝制度》中土地是怎么分配的?遵循什么原則?具有什么意義?通過學生的共同討論學生會更全面地認識到這是對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個改革,擺脫了封建剝削,具有鮮明的反封建革命性。學生的討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可以更全面地認識問題。在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學生會逐步地深入到知識的本質,理性地看待知識,從而提高自己的理解和認識,實現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三、先學后教的模式,學生探究發現問題并分析
教師在歷史課堂上可以通過“先學后教”的教學方式來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主動地思考和探究。“先學”主要是讓學生進行主動學習,讓學生在課堂上有事可做。學生通過學習會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也會產生一些疑問和困惑。接下來就是教師的“后教”。教師可以針對學生發現的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和教授,讓課堂效率提高,實現高效課堂。教師的先學后教教學模式讓學生知道了去思考和探究知識,從而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以實現。例如在學習《大蕭條與羅斯福新政》時,教師首先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通過探究和思考會發現自己在歷史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可以認真分析問題,最終解決問題,提高自己的認識。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和探究理解了教材中的大部分知識,但是對于危機爆發后,時任美國總統胡佛執行自由放任政策,這種反危機措施為什么會失敗不太理解。學生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集中地反映給教師使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和解釋,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讓教師的課堂教學可以真正地講學生想聽的,做到“精講”“細講”。這種“先學后教”讓教師真正地可以做到“以學定教”,改變了教師滿堂灌的學習方式,提高了課堂效率。
總之,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讓學生在歷史課堂上能夠思考起來。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的知識的接受者,而是主動地知識的探索者。學生在不斷地探索過程中,就會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和主人翁精神的展示。
作者:劉海娟 單位:山西祁縣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