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藝術新課程面臨困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對遼寧省的調查顯示,各類城鄉普通高中基本上能夠實施高中藝術新課程,并在師資配備、教室使用、教師培訓和課時安排等方面提供基本保證;同時,現行的高考制度制約、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力度小、教材缺乏時代性和趣味性、教師對高中藝術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缺乏深刻理解等因素使高中藝術新課程面臨困境。普通高中藝術新課程的順利實施需要在學生評價、教育監管、教材編寫、教師培訓等方面進行完善。
[關鍵詞]普通高中;藝術教育;課程改革
2004年9月,山東、廣東、海南和寧夏回族自治區作為全國首批參加普通高中新課改實驗的省份,率先在城鄉普通高中實施了藝術新課程改革。自2006年秋季起,新課改進入了包括遼寧省在內的全國第二批參加實驗的省份。時光荏苒,普通高中藝術新課改的實施至今已有六個年頭。可以說,對普通高中藝術新課改實施情況的探討已成為亟待研究的課題,這既可為深化普通高中藝術新課改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持,又可為國家今后修改《普通高中藝術課程標準》及其系列高中藝術實驗教材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為全面客觀地把握普通高中藝術新課程的實施情況,筆者從實際的研究條件出發,選取了遼寧省的大連市、鐵嶺市、東港市和海城市這四個發展水平不同且具有代表性的地區作為研究對象,進行了大量的問卷調查和訪談研究,了解了普通高中藝術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情況,分析了其面臨的困境,并針對關鍵問題提出了解決對策。
一、普通高中藝術新課程實施的基本情況
總體上說,各類城鄉普通高中基本上都能實施高中藝術新課改,并在師資配備、教室使用、教師培訓和課時安排等方面提供基本保證。以遼寧省為例,在教室配備方面,有2/3的學校配備了各科藝術課的專用教室,有1/3的學校設有藝術課共用教室。在課時安排方面,有近2/3的學校教學計劃中安排每周有一節藝術課。在課程設置方面,大多數學校主要開設音樂和美術課程;開設舞蹈和戲劇課程的學校則微乎其微,僅占一兩個百分點;而調查中的所有學校都沒有開設高中綜合藝術課程。從教師參加高中藝術新課改培訓的情況看,有近一半教師能夠經常參加培訓,而一半多教師則偶爾參加過培訓或從未參加過培訓。在教材方面,遼寧省使用的教材非常統一,音樂教材都是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音樂鑒賞》,美術教材都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美術鑒賞》。大多數師生認為高中藝術教材難度比較適中,教學輔助材料比較豐富。通過調查筆者發現,大多數師生認為高中藝術新課程對學生發展具有良好的影響,有超過3/4的師生認為高中藝術新課改有助于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藝術能力的提高,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藝術的興趣與主動性,并對學生的個性發展產生積極影響。
當然,在全面推進高中藝術新課改的過程中,廣大高中師生也遇到了不少困難與問題。以遼寧省為例,認為自己遇到困難非常多和比較多的教師竟占被調查人數的71.11%,只有28.89%的教師認為遇到的困難較少和很少;有3/5的學生認為自己遇到的困難非常多和比較多。可以說,普通高中藝術新課改前行的步履并不輕松,面臨著各種困境。
二、普通高中藝術新課程面臨的困境
(一)現行的高考制度成為制約普通高中藝術新課程改革的瓶頸
盡管在教育部頒發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早已明確指出:“要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中國論文聯盟整理)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但是,在實際的高中教育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卻遠未建立起來,學生的學習成績仍然是評價學生發展和學校辦學質量的主要依據。可以說,現行的高考制度是制約我國進一步深化普通高中藝術新課程改革的瓶頸。由于高考指揮棒的強大作用,作為非高考科目,高中藝術新課程在學校、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心目中處于極其次要的地位也就成為必然。在調查中,很多學生表示,自己之所以愿意上藝術課多是出于放松自己、緩解高考壓力等原因,這樣就可以為自己更好地學習高考科目提供心理上的“緩沖區”,而藝術課程本身歸根到底沒有發揮什么作用。
(二)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的支持力度小,有些高中開設的藝術新課程名不副實
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師生對普通高中藝術新課改持歡迎態度,但是學校和教育行政部門對高中藝術新課程的重視和支持力度卻顯得明顯不足。有近一半師生認為高中藝術新課程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沒有在課時安排、規章制度和教學經費等方面得到強有力的支持。通過調查得到的一個數字是頗為引入深思的,那就是有25.4%的被調查學生認為自己學校只是發了藝術課教材,而沒有真正進行藝術課教學。另外,那些已開設高中藝術課的學校情況也是不盡如人意的。一方面,教學計劃中安排的藝術課時太少,不少學校每兩周才能上一節藝術課;另一方面,很多學校經常由于種種原因而沒有完成上課時數,其他學科課程或學校的其他事情經常占用藝術課時,這樣就使本來就很少的藝術課時更加顯得捉襟見肘。
另外,與音樂、美術這兩門原有的分科課程相比,本次高中新課改中增設的高中綜合藝術課程的實施情況則更堪憂。該課程以學生各種藝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的全面發展為總目標,按照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這四個系列來組織課程內容,并分別從音樂、美術、舞蹈、戲劇等不同藝術門類切入,組織學生進行完整的、綜合性的藝術學習。各地區和學校對于這三種高中藝術課程可根據情況自主選擇。然而,從對遼寧省的調查結果來看,被調查的各類城鄉高中竟然沒有一所學校實施了高中綜合藝術課程,它們實施的都是分科的音樂和美術課程。可以說,高中綜合藝術課程完全處于被忽視和被冷落的境地!
(三)教材缺乏時代性與趣味性,不能與當代高中生的發展特點相契合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教材改革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進行教學。教材內容的選擇應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筆者在與遼寧省各類普通高中藝術教師的訪談中發現,有不少教師認為自己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教材問題,高中藝術新課程教材有些地方不能契合當代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藝術教材不夠新穎,沒有多少反映當今時代風貌的作品,缺乏時代性與趣味性。鐵嶺市的—位教師坦言:“教材內容分散,邏輯性不強,內容難度較大,例子生僻,學生不太感興趣,應該結合學生的特點設計教材內容。”對于高中藝術新課程教材中存在的問題,學生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大連市的一位高中生寫道:
“我感到教材所提供的都是比較舊的音樂段子,因為時代久遠,我們根本無法體會到音樂真正想表達的東西。教材過于生硬,無新意。”可以說,與之相類似的回答在問卷中并不少見,它們反映了廣大師生的心聲。(四)教師對高中藝術新課程的基本理念缺乏深刻理解,教學方法亟待改進
普通高中藝術新課程改革是時展的必然要求,它不僅需要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有所創新,而且需要教師對高中新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進行全面理解和深刻把握。《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指出:“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九年義務教育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國民素質、面向大眾的基礎教育。”《方案》超越“單一任務”或“雙重任務”的主張,把普通高中教育的基本任務定位于培養高中生的健全人格或公民基本素養,明確指出了普通高中教育最根本的價值追求。然而,在實踐中,很多高中教師仍然囿于高中教育的傳統觀念,未能深刻領會高中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對于高中藝術新課程的新觀念更是缺乏明晰的認識。這就導致很多高中藝術教師不能及時適應藝術新課程的變化,還因襲傳統的教學方式方法,以單純的藝術知識傳授為核心,使藝術課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使學生廣泛的藝術興趣與相對貧乏落后的藝術教育之間形成矛盾。
三、建議與對策
(一)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高考制度和學生綜合評價方式
推行高中藝術新課程遇到的最大困難莫過于現行高考制度的制約。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下,與那些高考科目相比,作為非高考科目的藝術課在廣大師生和家長的心目中自然處于次要地位。因此,改變高中藝術新課程困境的根本措施就是改革現行的高考制度,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高考制度和模式。其實,早在高中新課程改革進入第一批實驗省區之前,在《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工作指導意見》中,國家已明確提出要積極推進高考改革,“教育部將成立高校招生考試改革工作組,在各實驗省(區)提出的高考改革建議的基礎上,于2004年普通高中新課程實驗開始前,提出高校招生考試改革的思路”。隨著高中新課程的推進,我國已陸續有一些省份對現行的高考制度進行了各種調整,但從總體上說,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高考制度和模式仍然任重道遠。當然,高考制度的改革是一個關涉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必須慎之又慎!必須注意的是,將藝術課列入高考科目絕非良策,那樣也許會無情地扼殺更多高中師生對藝術的喜愛。在當前形勢下,首先應在全社會開展廣泛宣傳,引導人們從長遠的角度看待藝術在學生身心發展中的作用。在此基礎上,建立起與新課程相適應的高考制度和學生綜合評價方式,逐步實行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運用觀察、交流、實際操作、作品展示、自評與互評等多種方式,建立綜合性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評價學生各方面的成長。只有這樣,才能從制度上推進高中藝術新課改的不斷深化與發展。
(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大監管和支持力度
客觀地說,與實施藝術新課程之前相比,各類高中對藝術教學的重視程度普遍有了提高,很多學校以前只是為那些要參加藝術類考試的學生開設藝術技能技巧強化訓練課程,而從未對其他不參加藝術類考試的學生開設過藝術課程。由于高中新課改的推進,全體學生都有了感受藝術之美、提升人文素養的機會,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然而,我們也必須清楚地看到,將高中藝術課作為“擺設”的學校并不在少數,尤其是不少農村高中從未開設過任何藝術課,學校只是發放了藝術課教材,卻無藝術課教學的師資和設備。因此,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加大監督檢查力度,通過強有力的督促和檢查,杜絕“只發教材,實際不上課”和“只有計劃課時,實際不上課”等名不副實的情況出現。此外,教育行政部門應加強政府行為,加大對高中藝術新課程的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各種相關政策和配套制度,保障教學設備和教學經費,協調好各方面關系,為高中藝術新課改的推進提供制度和經費等方面的支持與保證。
(三)進一步修改與完善高中藝術新課程教材
高中藝術新課程自身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課程教材問題,其教材必須進一步加以修改和完善。筆者認為,在今后修改新課程教材時,必須著重考慮和處理好兩個問題:一是如何使教材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發展順序,以真正適應學生興趣、情感等心理發展的需要;二是如何使教材的縱向組織和橫向組織相互整合,加強教材的系統性和融合性。總而言之,經過進一步修改和完善,高中藝術新課程教材應該既增加了教材的時代性與趣味性,又充分考慮了當今高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成為集新穎性、時代性、趣味性和可接受性為一體的優秀藝術教材,以全面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藝術能力。
(四)不斷加強高中藝術教師的培訓工作
高中藝術教師是推進高中藝術新課程改革的主體力量。由于傳統藝術教學觀念的影響根深蒂固,如何轉變藝術教師的觀念、幫助其深入理解高中藝術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就成為深化新課改亟待解決的問題。能否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事關新課改的成敗。因此,必須不斷加強高中藝術教師的培訓工作,把培訓工作視為高中藝術新課改的關鍵環節來抓,制定培訓規劃,組織培訓力量,建立培訓基地,安排培訓經費。通過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有效的培訓工作,使廣大高中藝術教師能逐步更新藝術教育觀念,并切實改進藝術教學的方式方法,進而真正成為高中藝術新課程改革的主力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