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小學教育師范生TPACK現狀及提升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是在職教師必備的專業知識,提升師范生的TPACK是信息化時代師范教育的重要任務。文章首先介紹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tpack調查問卷的設計;然后對調查后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TPACK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從大一到大四TPACK各個維度大體上都處于上升趨勢;最后提出了提高TPACK水平的建議,以期為師范生TPACK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小學教育;信息技術教學應用
一、問題的提出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的作用。教育部在2014年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中提出,“信息時代,利用信息技術優化教學和轉變學習方式是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隨著信息技術在教學領域的普及應用,傳統的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PCK)框架已經無法充分闡釋信息化教學環境下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所應具備的專業知識和素養。2006年,Mishra和Kohler在舒爾曼的PCK(學科教學知識)框架上提出了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Technological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具體的框架如表1所示。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這一框架為教師整合技術和教學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支撐。高等師范院校的畢業生是我國中小學校教師的主要來源,提升師范生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是信息化時代師范教育的重要任務。本研究以小學教育專業的師范生為研究對象,以期深入了解師范專業學生現有的TPACK水平,發現存在的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提升TPACK的建議,為師范生的培養提供參考。
二、問卷的設計與實施
1.問卷的設計通過對檢索到的文獻內容進行分析,本研究發現近年來研究者針對師范生所采用的TPACK測量方法主要有2種:自我報告法以及績效評價法。本研究以Schmidt等人的調查量表為基礎,同時適度借鑒Arehambault和Cripen的量表,并且結合我國教育實際,參考2014年教育部頒布的《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經過編譯、增刪調整、以及測試修改等方式,最終形成適用于本研究的調查問卷。問卷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調查了基本信息:年級、專業方向;第二部分是TPACK自評調查,是以TPACK框架的7個構成成分為維度的,即:TK,PK,CK,TPK,TCK,PCK和TPACK,采用李克特五點量表形式,包含“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中立、同意、非常同意”五個選項,對應分值分別為1、2、3、4、5。被試者需要從自身的情況出發回答是否具備相應的能力,分值越高,表示對該題目的傾向性越高。為了保證問卷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我們首先對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進行了小范圍的試測,參考反饋的意見,對部分題目進行了修改。本問卷是在已有量表的基礎上修改而來,雖然原始量表信度、效度都比較高,但是為了保證調查的有效性,還是對修改后的量表進行了信度和效度的檢驗,信息和效度都比較高。
2.問卷的實施本研究以河北科技師范學院小學教育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問卷采用現場發放、現場收回的方式,共發放調查問卷195份,全部回收,其中有效問卷176份,有效問卷率為91.8%。
三、調查結果分析
1.總體水平對師范生TPACK的整體狀況做了統計分析,結果如表2所示。從表中可以看出TPACK各要素的均值都在3.0以上,高于中間值2.5,說明師范生TPACK知識總體上處于中等偏上水平。從大一到大四,師范生TPACK各個維度大體上都在提升,這說明教育實習、教育技術類課程等能夠提高師范生的TPACK。高年級師范生的TPACK均值為4.16,總體水平較高,但還是有一定的上升空間。從表3中觀察到理科方向的師范生在各個維度上的值均高于文科方向的師范生,專業方向對TK及PCK、TPACK影響較大。
2.TK水平現狀從表1數據可以得出,TK均值較高,這可能是因為他們平時經常使用電腦、手機進行交流,當涉及到一些小學教學的技術工具時,師范生有較大的把握。通過表4可以發現,幾乎很少的師范生認為自己TK水平很低,對于大一的師范生來講表示中立的占到一半以上,而大二以上的師范生TK水平持續上升,高年級的TK水平要高于低年級的師范生,影響的因素是由于小學教育專業在大二后陸續開設教育技術課程、課件制作課程、教育實習,這些課程都會涉及信息技術的使用。
3.PK、TPK水平現狀大一、大二師范生PK、TPK水平較低,大三、大四PK、TPK水平逐漸提高。在訪談中,大二的師范生說自己不太了解教學法知識,雖然課上講過,但是沒有實踐經驗,不清楚怎么用。而對于經過教育實習的師范生,他們表示自己在教學中會考慮怎么教、如何教的問題,并且開始思考如何用技術來支持、實現自己的教學方法。由此可見,教育實習對PK、TPK水平有很大影響。從表1可以看出TPK均值較低,說明師范生如何利用技術為教學法的實現提供支持的水平較低。
4.CK、TCK、PCK水平現狀大一師范生CK水平較低,大二、大三、大四的師范生之間差距不大,這是由于大一都是公共課,大二開始開設專業課,并且大二有一周教育見習,這樣,師范生對學科知識的了解、掌握就會更好。大一時TCK水平較低,大二、大三、大四逐年升高。訪談發現,大二教育見習時,看到小學老師用技術手段展示教學內容會提高學生的TCK,而大三的教育實習,師范生會更加關注和實現用不同的技術來展示教學內容及支持自己的教學方式。PCK是PK與CK融合在一起的知識,可以發現PK水平對PCK影響最大,PCK隨著PK的變化而變化。
5.TPACK水平現狀從表1可以看出,和其他要素比較TPACK得分較低,這是因為TPACK涉及多種因素,是多種知識的融合。得分較低,這反映出師范生在教學法、學科知識與技術知識的有效融合方面還需要提高。通過表5可以看出,大一的師范生對于TPACK大多數處理中立態度,而大二的師范生大約一半處于中立、一半處于同意,隨著年級的增高,師范生的TPACK水平逐漸上升,而且可以看到大三、大四TPACK水平發展更快。訪談發現,這是由于大三的師范生參與了教育實踐的緣故,在教育實習中,現代教學環境需要使用信息技術來進行教學;同時實習學校教師在教學中使用信息技術對師范生有一定的影響。
四、提高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TPACK水平的建議
1.對小學教育專業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大學教師如何教會極大影響師范生日后從教的教學行為,小學教育專業的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很好地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會成為師范生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因此,應該對小學教育專業教師進行基于TPACK的信息技術應用培訓。小學教育專業教師對TPACK持積極態度,在教學中就會更有意識地培養師范生的TPACK知識,同時教學中也會主動使用信息技術來呈現教學內容,應用信息技術來支持自己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好地感受到TPACK的魅力。
2.建立視頻教學案例學習始于觀察和模仿,高校可以建立基于TPACK知識的視頻案例資源,用視頻的形式記錄小學一線教師在課堂中靈活處理學科內容、教學法、技術知識的過程。小學教育的學生在進行案例學習的時候,可以看到教學中運用TPACK的優勢,認識到其可以幫助解決小學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可以解決師范生在教學過程想用、卻不會用的尷尬,增加運用、實踐TPACK的興趣。在教育技術公共課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針對案例進行研究,能夠學到優秀教師如何使用技術,在思考總結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TPACK知識。
3.加強教育實踐活動TPACK是一種實踐性知識,并且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多變的動態過程。因此需要增加小學教育專業師范生的實踐機會。除教育實習外,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還可以開設多種門類的實踐性課程,如基于微格教室的信息化教學、基于設計的學習和同課異構活動等;也可以舉辦各種競賽活動,例如師范生教學技能大賽、課件制作大賽、信息化教學大賽等,讓師范生不斷實踐,不斷反思,讓他們在實踐中進行提高TPACK水平。
4.增加師范生和在職教師的交流TPACK具有個體性和情境性,而在職教師面對的正是真實的教學環境。在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可以通過邀請一線教師講課或講座、師范生和一線教師結為學習共同體等形式,增加師范生和在職教師的交流。通過與一線教師進行積極的溝通交流,不僅能夠更新師范生的教學理念,也能夠優化他們的知識結構。在交流的同時,師范生會發現自身TPACK存在的問題,通過不斷反思、學習、實踐,從而實現自身TPACK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徐鵬,劉艷華,王以寧,張海.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PACK)測量方法國外研究現狀及啟示[J].電化教育研究,2013,34(12):98-101.
[2]王紅艷,胡衛平.師范生TPACK及教師職業認同現狀調查與分析[J].電化教育研究,2013,34(12):37-43.
[3]顧艷霞,錢旭鴦.國內外TPACK測量方法的研究現狀及思考[J].遠程教育雜志,2016,34(05):97-104.
[4]梅曉燕.地理師范生TPACK現狀與提升對策研究[D].石河子大學,2018.
[5]張廷艷,王利.師范生TPACK的調查研究———以數學師范生為例[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41(06):221-225.
[6]張瓊.全日制教育碩士TPACK現狀及其提升策略研究[D].河南大學,2016.
作者:李春艷 曹亞微 單位:河北科技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