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研究生學風建設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1存在問題
1.1.1學習目標不明確,動力不足調查顯示有24.47%的同學認為研究生期間缺乏目標和動力,只是為了文憑讀研。有近四分之一的同學選擇讀研不是為了繼續深造,而是為了文憑,找工作時有更高的平臺,學習缺乏動力,只為應付教學任務,見圖2。
1.1.2研究態度不端正,心浮氣躁根據調查數據,有58.51%的研究生認為其研究態度不端正,做學術心浮氣躁,見圖2。突出表現在看書少,少,即使發表了一篇論文,質量也不高,只是為了完成學業要求。同時存在參賽作品一稿多投的情況,急功近利。
1.1.3創新性不足,實踐能力缺乏調查數據顯示,有59.57%的研究生認為他們創新性不強,缺乏實踐能力。創新與實踐能力是大學生培養的核心內容,有超過一半的學生認為自己在這兩個方面有欠缺,見圖2。
1.1.4學術活動少,形式內容單一在調查中,有48.9%的同學認為學術活動頻率較低,希望學術活動能得到增加。研究生自組織的學術活動很少,只有每年研究生會組織的一些新老生經驗交流,內容與形式單一,參與度一般。研究生作為學風創建的主體,自身積極性未被調動,組織學術活動較少,對學風建設作用不大。
1.2積極性與期待值高同時,學生對學風建設的期望較高,有較高的積極性。在調查中發現,研究生對多種多樣的學術活動積極性高,從學術活動形式調查中看出,自由討論的學術沙龍最受歡迎。其次,舉辦講座和杰出校友講壇的人數相當,再者便是有老師點評的研討會,支持跨學院論壇及研博論壇的人數相近。除此之外,少數學生選擇了訪談類,當然還有少數學生發表了自己獨特意見,如希望增加一些前沿性的講座及專業學科外的學術活動等。由此可見研究生對于學術活動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同時也表現出他們對于學術活動的期待。根據調查分析可見,研究生學風建設的工作是思想政治和學術研究的緊密結合,是一個綜合課題,僅僅依靠輔導員的力量難以完成,需要專業導師共同承擔。
2學風建設對策———輔導員與導師合力的提出
研究生輔導員和導師是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的主體,是一線工作的兩支最重要力量。他們與學生接觸的最多,是研究生直接教育者和管理者;同時他們言傳身教,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輔導員與導師合力的必要性來自三方面的原因,研究生群體的復雜性,學風任務的艱巨性,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投入不夠。
2.1研究生群體的復雜性研究生比本科生成分復雜,年齡跨度大,社會經驗豐富程度不同。集體意識薄弱,自我意識強;奉獻意識薄弱,目的性強;自我管理能力強,主觀能動性強;自我要求差別大,對未來工作期望值高,對專業追求高。自教育部在2005年推出了以科研為主導的導師負責制為核心的研究生培養機制改革,研究生與導師接觸多,一般以工作室團隊為活動單位,對學院學術活動參與熱情參差不齊。
2.2學風任務的艱巨性學風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具有長期性與連貫性的特點。學風的形成不是一兩次活動就能完成的,需要建立長期的機制,形成持續性的影響。學風建設是具有專業特點的思想政治工作。由于研究生主觀能動性強,他們對學風建設活動有自己的選擇,灌輸式的教育效果較弱。學風建設的工作內容只有符合研究生的愛好,讓他們自覺、主動地參與進來,發揮主人翁的角色,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2.3輔導員工作與導師工作的特點輔導員和導師作為學生思政教育的主導,共同承擔研究生學風建設的責任。但在現實工作中,這兩支隊伍卻出現了工作平行,沒有交集的情況。輔導員作為指導學生學風建設的一線力量,具有一定的思想政治素養,年齡與研究生相仿,在溝通上隔閡小,但是隊伍年輕、經驗不足,對學生專業了解不足,尤其其工作對象是專業素養較高的研究生,缺乏有效的工作抓手,工作成效受到限制。容易流于形式,著力于某段時間的幾個活動,缺乏長期有效的學風建設機制。導師在學術領域造詣高,通過言傳身教的方式對自己團隊的研究生有著深遠的影響,但是影響范圍有限,一般限于自己的研究團隊,優勢得不到最大程度的發揮,造成資源浪費。另一方面,導師忙于專業教學,對學生學風建設缺少實質性的舉措。
3研究生輔導員與導師合力建設學風措施
3.1增強合作意識在學風建設工作中,增強輔導員和導師的合作意識,作為研究生學術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兩支隊伍雖有分工,但更應強調在工作中的整體性,形成優勢互補,使各自優勢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提高工作成效。研究生輔導員積極主動與導師溝通,了解學生學習狀況,、研究方向及學術研究的需求,邀請導師參與指導學生的學術活動,對學風建設的活動內容和形式進行指導建議。導師主動與輔導員聯系,了解學生思想政治、參加活動情況,用自己的威信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向輔導員反映學生學習方面的訴求等。
3.2建立合作機制打造多渠道的溝通平臺,如導師、輔導員工作交流例會,組織導師、輔導員集體活動,建立微信群、工作QQ群等網絡平臺。合作機制需要導師和輔導員共同維護,保證溝通的有效性和連貫性。鼓勵輔導員、導師合作策劃學術活動,有利于整合學術資源、促進學術交流、結識學術同行、營造學術氛圍、提高學術水平、培養創新能力。應加強學術沙龍等平臺建設,推動研究生學術交流和學術研究不斷深入。例如組織課題競賽、學術沙龍、研討等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形成導師研究團隊為主體,輔導員協調組織,其他研究生、博士生共同參與的組織結構。
3.3完善獎懲措施對導師、輔導員在參加學風建活動中作出的貢獻進行評比,對有突出貢獻者進行獎勵,并計入年終考核,以促使他們履行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職責,提高積極性。
作者:徐怡麗 單位:江南大學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