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談體育教學中體育精神教育的作用價值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我國體育建設的蓬勃發展,高校體育教學中對于學生的體育精神培養成為新時展下格外引人關注的熱點話題。要將我國的體育雄風持久不斷地延續下去,培養高校的新一代體育精神繼承者就成為了重中之重,也成為高校體育教師肩負的時代重任。
關鍵詞:高校學生;體育教學;體育精神
引言
新時代的高校體育學生,不僅要做到運動功能達標,還要兼備優良的體育精神,并竭盡所能地做到將這一精神貫徹整個體育生涯。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師能做到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的教導,逐步培育學生的體育精神并深深烙印進學生的心底使之成為學生體育生涯的指導精神。
1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精神教育的應用現狀
高校體育教學在培育國家新一代體育棟梁之材上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然而迄今為止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并未徹底實現對學生的體育精神教育,這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對學生進行體育精神教育不僅可以充分傳承和弘揚奧林匹克精神、愛國主義精神、團體合作精神等優秀精神品質,還可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身體素質與思想素質雙優秀的運動青年。高校教師應改變原有的只抓運動鍛煉的傳統教學模式,努力實踐學生體育精神教育。
2實施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精神教育的策略
2.1樹立教學理念
奧運會上中國體育健兒的卓越風姿仍然歷歷在目,這也表示我國國民的體育水平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們不再是當初受盡凌辱的“東亞病夫”。但是時光在流逝,為國家體育事業效力的運動員在一批又一批更迭,國家對體育方面精神與運動雙優異人才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多。高校作為培育體育人才的重要場所,有責任、有義務將體育精神教育深入學生心中,爭取培養兼具精神素養與運動素養的全優型人才,高校體育教師作為學生的領導者,在培養體育方面棟梁之材上自然也是責無旁貸的。實施高校體育精神教育,實現學生的精神素質與運動素養的結合,是目前教師在體育教學中的關鍵環節。要實現這一目的,可以從平時課堂教學上出發,在課堂上為學生樹立體育精神教學理念,使學生對體育精神擁有一定的概念。例如,教師在給學生上《體育心理學》《體育社會學》等文化課時,就可以將愛國主義精神、團體合作精神、自強不息精神、頑強拼搏精神以及奧林匹克精神等體育精神的概念以書面和口述的形式融入到心理學和社會學這些課程中去講述給學生聽,將課堂范圍擴大化,讓學生了解學習體育不單單只是運動,還要加強自身素養,這樣才能夠成為出眾的體育健將,才能在專業學習上達到出類拔萃的效果從而實現鶴立雞群的個人目標。突出講解體育精神的教學理念,可以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高校課程學習的重點,找到學習體育的動力源泉,擁有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體育學生面貌。教師可以在教學理念的傳遞過程中多為學生列舉一些體育精神有力的詮釋者的光輝事跡,比如在奧運會上克服種種困難屢次獲得世界冠軍的鄧亞萍,在一生中都在為體育事業奉獻的李寧等人物的英雄事跡。將可以稱之為學生們前輩的進軍歷程闡述給學生聽,能夠起到燃起學生的英雄夢、推動學生向偶像學習的目的,可以將體育精神的教育貫徹得更具體化、實際化。
2.2優化教學模式
說起高校體育教學,相信大多數的學生都覺得運動鍛煉才是最重要的,只有將身體素質充分提高了他們才能得到學校和教師甚至是社會的認可,才能擁有出人頭地的機會。其實不然,運動素質的增強只是其次,最根本的還應該是精神建設,學生們只有擁有為眾人稱贊的體育精神,才能做到在體育訓練中如魚得水。體育精神是一個運動員的不竭動力,也是一個國家體育事業興盛發展且確保持久不衰的力量源泉,發展體育精神的教育教學是國家對于人才建設的要求,也是培養體育人才的必修之道,需要高校始終如一地大力推崇以及教師苦心孤詣地悉心教導,實踐這一教學目標可以從優化教學模式做起。傳統的教學模式只是讓學生單一地接受一些體育訓練和專業概論等知識的灌輸,缺乏體育精神的培養,眾所周知,光有物質食糧是遠遠不能夠的,還需要精神食糧的滋養一個人才能擁有完整的人生。健全的人格精神培養可以從教學的多樣化課程教學模式中實現,例如,教師在給學生上《運動解剖學》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向學校申請組織學生在生理實驗室進行,給學生親身實踐的機會,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能力和卓越的動手能力,通過分配小組來進行驗血型、制作細胞標本等趣味十足的實驗活動,能夠做到有效培養學生的團體合作精神和勇敢無畏精神,再加上實驗室中布滿了器官模型、人體骨架、血液循環模架等各種教材上有所涉及的知識理論模型,可以充分提高學生教材學習的效率,同時也能在實驗中達到對學生的精神素質的培養。在平時的體育理論知識講解時也可以采用圖文共存、小組合作、學生自主上臺講授課程等方式來充分鍛煉學生各方面的才能。教師可以采納學生的上課建議,安排一些學生感興趣的授課環節,可以讓學生自行準備上課的素材,使學生在充滿興致的情況下學習,能起到加速學生培養體育精神的神奇效果。
2.3重視教學方式
關于高校體育生體育精神的培養一直是教育部門深切關注的焦點,由于我國的體育事業正在處于高速發展的全盛時期,對于體育運動員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然而不盡如人意的是,如今高校體育專業畢業的學生大多無法滿足國家運動隊的選拔要求,很多選擇了教育類與社會工作類的工作,這樣的現狀下暴露出的就是高校傳統體育教學方式中存在的學生綜合素質培養不到位的嚴重弊端。為了改變這一對我國體育事業的未來影響深遠的高校教學現狀,高校教師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嚴厲苛求學生,重視體育精神教學方式的實效性與實用性,爭取培養出具備良好體育精神的能夠獻身于國家體育事業的優秀學生。教學方式應當盡量多樣化、人性化,避免單一枯燥的課堂式教學,也切忌全程實訓的魔鬼式教學。例如,教師在教學《拓展訓練》這一課時內容時,可以為學生提供較為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項目,比如無敵風火輪,就是十幾個人一組利用廢棄報紙和膠布制作一個可容納全員的封閉大圓環,然后全組隊員站到圓環里邊走邊滾大圓環,這是一項極其考驗團體合作精神的拓展訓練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協調組織能力;還有信任背摔,也就是每個隊員輪流從高臺上向后倒下由其他隊員接住他,這個活動可以充分建立起學生之間的信任感與責任感;盲人方陣這一活動,也就是全體學生隊員在蒙眼的情況下將一些繩子圍成一個正方形,并且要求所有的隊員均勻地分布在正方形的四條邊上,這個訓練活動可以有效培養學生之間的溝通意識以及鍛煉學生的團隊決策能力,培養體育上的團結友愛精神。除了以上活動,還有時速極限、解手鏈、勇闖雷陣、心心相印(背夾球)等考驗團體配合且適宜在體育訓練課堂上開展的訓練活動。通過這些比較豐富有趣同時還能活躍學生氛圍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在很大程度上實現對學生的體育精神教育。
3結束語
高校體育教學是為國家體育事業培育優質運動員的重要途徑,因此高校教師擔負著培養具備優良體育精神的全優型體育人才的時代重任。通過一定的技巧與策略方法實施,相信在廣大教師的不懈努力之下,高校體育教學將會到達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曾紅卒.校體育教學中體育精神教育的作用與價值[J].體育文化導刊,2005.
[2]王哲.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精神的培養[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5.
[3]馬麗君.探析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精神的培養與弘揚[J].考試周刊,2009.
作者:駱信軍 單位:貴州商學院體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