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論用心架起特殊教育家校溝通橋梁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關鍵詞】特殊教育;家校溝通;有效方式;家訪;尊重;理解;以誠相待
一、深入家訪“心連心”,家校溝通“零距離”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樣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一位智力障礙學生的家庭都是不幸的,許多家庭因殘致貧,不僅承受著經濟上困難,更承受著殘障孩子帶來的精神負擔,所承受的艱辛是平常家庭不能想象的。作為當了多年培智班班主任的我,自然也理解和懂得他們的艱辛,但有時一不留心,就會出現漏洞。七月份,我班張×屢次無故不按時到校,我給張媽媽打電話想了解具體情況,打了若干次都沒有人接聽。終于打通后,我忍不住批評了她幾句,結果張媽媽不僅不解釋原因,并且還賭氣說不讓孩子上學了,雙方在極不愉快的對話中掛斷了電話。掛斷電話后,我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我想肯定有其他原因導致她有這樣消極的想法。孩子已經八年級了,還有一年就面臨畢業,輟學意味著許多教育和康復訓練的效果都前功盡棄。于是我約了本班副班主任一起去他家家訪。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張媽媽有兩個殘障兒子,她老公迫于生計常年在外打工,現正值農忙時節,而張媽媽自己又生病了。她一邊看病一邊承擔繁重的農活,同時還要照顧兩個殘障兒子,身體的疾病加上多年身心的操勞已經壓得她喘不過氣來了。我深深地被這個家庭的不幸震撼了,也更加理解了張媽媽面對我的責問時那種憋屈的心情。我不禁對張媽媽的堅強和能干油然而生敬意,也為自己簡單粗暴的工作方法感到自責。我真誠地向張媽媽表示了歉意,叮囑她好好休息。兩天后,我買了些食品,帶上自己兒子的一些衣服送去她家,和她拉了拉家常,鼓勵她不僅愛護好自己的身體,還要把兩個孩子帶好,她感動地流下了淚水,當時就要求我們把孩子帶到學校,好好教育。這次家訪,讓我的心走進了這個家庭,走進了家長的心里。
二、尊重、理解、善待家長,家校溝通暢通無阻
尊重、理解、善待家長,是做好家校溝通的前提條件。有一部分教師認為:對學生傳道授業解惑,并對孩子衣食住行關懷備至,教師就應該得到家長的尊重,家長就應該支持和配合班務工作。而我認為:家校溝通,雙方都是平等的,應該彼此間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不應該歧視“后進生”和不聽話孩子的家長,家長與教師應該相互融洽、相互信任、相互配合;在人格上,應該是相互平等的,不存在職位、尊卑之分。家長來校后,教師要做到不埋怨、不指責、不批評,切實尋找問題,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發展。同時,要有禮有節,不能采取告狀式的溝通交流。周×是我以前帶過的孩子,她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有時連大小便都不能自理,經常把褲子尿濕,并且不善于和同學溝通,一不如意就大喊大叫。了解這一情況后,我主動找他的爺爺來談,告訴他教師如何關心孩子,把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擦屎換褲子是經常有的事……然后,就孩子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并制定了學校和家庭可行的個別化教育計劃。老人很配合教師的工作,通過家校共同教育,改掉了孩子許多壞習慣,現在這個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了很多,基本能做到和其他孩子一樣參與教學活動,老人也成為了家校委員會成員,只要學校有事,他都爭著去辦。通過這一案列,我深深感到:家校溝通是相互的,只有你尊重、理解每一位家長,家長才會設身處地地為班級著想,為學校服務;只有尊重和理解了家長,家校溝通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教師對待學生家長,要像對待同事、朋友一樣平等友好;和家長談話、發短信要客氣,要注意禮節,要有包容心,不高調,不發火。以平常心對待學生的冒失和錯誤,在與學生家長溝通時,講究一個“誠”字。只有誠心誠意,才能打動家長的心,才能愉快地合作,才能架起與家長溝通的橋梁。馬×是我以前帶過的孩子,他的父親文化水平低,脾氣很暴躁。孩子剛入校時,他今天說自己的孩子被人抓了臉,明天說自己的孩子被同學欺負了……總之,每天都有事要處理。接觸了一個月后,有一次周末,他因家中有事,孩子沒有被按時接走。于是我把孩子請到我家做客,我們全家和孩子一起包餃子吃,吃完飯,還讓我兒子教他打籃球,并把兒子的運動服給馬×穿上。晚上,馬×的爸爸給孩子打電話,孩子高興地告訴了這一切,馬×的爸爸感動地流下了淚水。自此之后,馬×的爸爸像變了一個人,班務事務,都爭著搶著去干,再也不向我糾纏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了。
作者:李鴻燕 單位:張掖市特殊教育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