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論文探討范文

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論文探討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論文探討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論文探討

[摘要]隨著全球數字科學技術的發展,以互聯網為典型代表的新媒體已經影響到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學生是現代新媒體的主要使用群體,他們的價值觀取向、道德觀念和行為養成等也深受新媒體環境影響。我國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缺失是普遍存在的,因此,高校應加強新媒體對于人文素質教育影響的輿論引導;豐富和加強新媒體人文素質教育載體和內容;加強網絡監管,建設有利于人文素質傳播的網絡環境,才能在新媒體背景下引導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從而為社會主義教育事業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新媒體;大學生;人文素養;對策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必須在高校工作中牢固樹立人才培養的中心地位,努力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边@是高等教育目的的直接解讀,同時也對新時代環境下的高等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21世紀的高等教育應該是一種強調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并重的教育。近年來,隨著新媒體的廣泛應用,大學生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由傳統媒體轉變為新媒體。簡單來說,新媒體是一種在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之后發展起來的新媒體形態,也被稱為“第五媒體”。根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CNNIC的《2017年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數量達到7.51億,半年內新增網民1992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4.3%,其中按職業結構分析,學生群體占比仍然最高,達到近25%。大學生群體具有追求快捷、簡便、寬泛、互動、個性、交互體驗的特點,因此,具有開放、交互、即時、海量等特點的新媒體成為當代大學生認知、交流和處理信息的主要平臺。新媒體在為大學生帶來方便快捷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價值認同、道德培養和行為養成等方面帶來了負面的影響。當今,高校教育以科學技術教育為主,人文素質教育極度缺乏,如何讓學生在接收新媒體帶來的大量快捷方便的信息資源的同時,避免因其負面信息的影響而導致他們價值觀趨向和思想道德準則發生偏差,這是值得思考的問題。為此,筆者將探討大學生與新媒體如何在共性融合與兼容性的基礎上,優化人文素質教育的培養途徑。

一、人文素質教育的現狀及存在問題

幾乎所有人都對大學生有這樣的認識:大學是專業技術教育的搖籃,大學生是經過專業教育而掌握專業技能的人才;大學生畢業后走向社會,主要看其對專業技能的掌握程度。在這一既定認知思維下,整個高等教育凸顯出應試教育下注重專業教育的教育偏向。在我國高等教育學生總數中,理工科大學生數量占有較大比重,在現今就業壓力倍增的就業環境下,他們在校期間更加注重專業技能的學習,課業壓力也比較大;尤其近年來教育導向的功利化與商業化,使高校幾乎成了職業規劃和就業發展的培訓場所,傳統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影響已經顯得微乎其微,高校正在培養著錢理群先生所說的“絕對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筆者在教學的實際工作中,發現學生的人文素質普遍較低,沒有信仰,缺乏責任感和承擔意識,缺乏正確積極的價值觀導向和行為習慣準則,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理工科院校學生普遍對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缺乏興趣目前國內很多學生在高中教育階段都進行了分科學習,而且學習理科的男生數量普遍多于女生,學生從高中階段就著重偏向于理工科知識的學習,人文知識基礎較為薄弱。而步入大學學習階段后,課業壓力重,課下實驗等實踐學習占據了一定的時間,學生普遍過分重視應試和分數,因此在男生比重較高的理工科院校,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學習興趣較低;加之一些理工科院校注重專業學習,在開設的為數不多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中對學生約束不夠,學生缺曠課現象嚴重。尤其在當代社會功利主義、工具理性的影響下,學生的讀書觀、學習觀被扭曲,他們只選擇對自己有直接好處的、能夠帶來直接利益的知識去學習,注重學習的顯性價值而忽略隱性價值,對于人文素養的自我提升,缺少足夠的理解和認知。

(二)理工科院校缺乏專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教師由于現代社會以市場經濟效益為主要考核指標,相當一部分理工科院校因畢業就業率的考核指標,普遍比較重視專業技能教育。一些理工科高校因為教育方針的要求,開設為數不多的傳統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但其任課教師多半由輔導員等兼職教師來擔任。而其中相當一部分教育工作者因為自身專業的緣故,對人文素質教育認識有所偏差;加之兼任教師自身的人文素質并不高且時間精力有限,不能對學生充分實施人文素質教育。

(三)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設置單一目前大多數理工科院校開設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主要通過思政類課程來開展。教育者和學生普遍存在“專業歧視”心理,認為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是無用且浪費時間的。教師在授課時往往只進行簡單的知識灌輸,目的停留在考試通過層面,忽視人文素養知識的內化和傳統人文精神的提升和培養;學生也因專業學習的緣故,在思想上對其不重視。而且學校業績考核往往偏重于教學和科研,人文素質教育作為一種無形的意識形態的學習和教育,沒有被量化納入教學效果的考核范圍內。很多院校由于教學任務的關系,很難調節專業課與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在學時方面的沖突。因此對于這些理工科院校而言,想要系統開設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十分困難。

(四)校園人文素質教育氛圍不夠由于專業屬性差異的影響,理工科院校的校園文化本身所呈現出的人文氛圍并不濃厚,普遍存在重視校園物質文化建設而忽略精神文化建設的現象,僅有的一些校園文化活動也多是圍繞專業學習開展的校園活動,人文素質教育氛圍極度欠缺。

二、新媒體帶給理工科大學生的人文素質教育的利弊及影響

(一)學習生活方式更加多樣、便捷的同時喪失創造力過去高等院校對大學生實施人文素質教育,主要基于兩個方面,一是思政課程上學習的人文素質教育,二是課下從紙質書籍中獲取的人文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固定在某一時間和地點的。而現在的人文素質教育,尤其是在新媒體技術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大學生可以利用手機、電腦等新興媒體隨時隨地隨心地進行移動學習,這樣一種學習方式已經跨越了時空的局限。如現在比較熱門的每日打卡學習APP等學習軟件,就受到了很多大學生的青睞。新媒體所提供的移動學習讓現代大學生能充分利用其獲取自己感興趣的海量資源,掌握學習主動權,脫離課堂教學課程的被動和內容的固定化,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我們必須注意到,新媒體傳播的特點決定了它所提供的信息必然是精簡而及時的,且很多是輔以圖片和視頻的,長期接觸此類信息的大學生會養成“過目式閱讀”的習慣,從而導致其長篇閱讀能力的退化,大大削弱了學生深入探究問題的能力。學生習慣利用手機、網絡等新媒體獲取實時新聞信息,這使得他們越發依賴新媒體,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一“斷網”就不能正常生活和學習的情形,這無形中使得他們的創造力大幅度降低。

(二)人文素質知識視野更加廣泛的同時影響大學生的身心健康新媒體使得大學生獲取人文知識的方式擺脫了傳統課堂,通過對海量信息的篩選,了解社會時事政治、體育文娛等資訊,這在不斷加深他們對社會、對世界的認識同時,也影響了他們的行為方式和價值觀趨向。這樣的學習方式和學習內容,讓學生在接收多元文化的同時拓展了知識視野,還發掘了自己的興趣點,從而提高了學習滿足感,開發了內在潛力,更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學習自信。然而,新媒體在提供海量豐富信息的同時也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帶來了隱患。相關數據顯示,很多大學生每天使用手機和電腦的時間大約是2~4小時,也就是說,除了上課、吃飯、睡覺的時間,其剩余時間幾乎都花在新媒體上。過度使用手機是大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催生“低頭族”的元兇。這樣的情況一方面造成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他們中有頸椎疾病、頭暈惡心、眼部不適及失眠等亞健康癥狀的人比比皆是;另一方面,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因虛擬網絡環境可以掩蓋真實身份而過度沉迷其中,在現實生活中不愿意與同學、朋友過多的交流,這部分學生的交際能力逐漸減弱,甚至有的學生患有嚴重的社交恐懼癥,出現人格扭曲等心理問題。

(三)營造更加便利的人際交流氛圍的同時帶來價值觀導向危機對于大學生而言,進入大學后的生活環境相對于原來的高中生活顯得寬松自由,使用新媒體進行人際交往已然成為一種常態,很多學生通過貼吧、微博、微信、QQ等載體進行人際溝通,同時通過這些新媒體以結識志趣一致的伙伴,還可以與朋友交流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和迷茫。這也意味選擇價值觀正確、身心健康的同類型伙伴的難度加大,一旦與一些價值觀導向不正確,心理健康方面有問題的人交往過多,勢必會對大學生的價值觀、行為方式等方面產生負面影響。近年來,大學生在網絡中因交友不慎發生的欺詐事件數不勝數,同時,這也為新媒體環境下的人文素質教育增加了難度。

三、以新媒體為媒介提高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途徑

目前理工科高校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已逐漸演化成一種普遍現象。對于理工科高校而言,引導和加強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可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加強新媒體對于人文素質教育影響的輿論引導首先,大學生作為現代新媒體的主要使用群體,很容易受其影響。我們應該注重新媒體環境對于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氛圍營造,充分利用新媒體作為載體,大力宣教人文素質等優秀文化的影響力。“做好主流大眾媒體的輿論引導”——這是新媒體對傳統文化傳承需要承擔的基本責任。當網絡平臺上到處充斥著偶像類、選秀類節目時,應當加大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宣傳,適當利用“名家、名人”的影響力為大眾尤其是大學生宣傳優秀傳統文化。另外我們要注意,在進行宣教的同時要選取合適的解讀方式,注重以大眾化、通俗化、貼近人們日常生活的方式,有說服力和吸引力地舉辦諸如《百家講壇》《朗讀者》等這樣的充滿人文經典文化的節目。其次,在新媒體背景下,可以利用互聯網平臺,對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導向的,并能反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先進事跡和人物精神進行宣傳和弘揚。第三,注重社會公眾人物,如社會影響力較大的明星和一些國學大家可以利用微博等方式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文化進行論述和宣傳,這些都可以對大學生人文素養的塑造產生很強的推動力,增強他們對于經典文化的文化自信,提高人文素養。

(二)豐富和加強新媒體人文素質教育載體和內容新媒體時代下的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工作長期而又艱巨,在新媒體面前,真實可感的信息優勢正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海量、便捷的數據信息。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在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信息、選擇信息、享用傳播資源,并培養學生具備健康的媒介批評素養,使其能夠在甄別信息的同時利用媒介資源來完善自我,提高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高校作為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主要陣地,應注重引導學生以積極健康心態開展各種人文素質教育學習交流活動。教育工作者要在重視對大學生使用新媒體進行教育引導的同時,結合高校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學校的廣播站、電視臺、網站、論壇等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人文素質教育活動。目前,一些比較重視人文教育的高校,充分利用校園自媒體如微博、微信等平臺創新人文素質教育的學習模式,讓教師在課堂和課下都進行學習內容的推送,還建立了討論組,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以此增強和提高大學生對人文素質教育內容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學習方式,比起以往的學習方式更開放、生動,更注重個性和體驗,也更加契合大學生重視交互和體驗的學習方式,實現寓教于樂。除此以外,要充分利用新媒體手段就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進行互動與交流,對于承載人文文化的事件與人物進行分析與討論,從而潛移默化地對學生的人文素質進行隱形的影響與塑造,樹立學生正確的思想道德價值觀。

(三)加強網絡監管加強網絡監管,建設有利于人文素質教育知識傳播的網絡環境新媒體是一個開放和發展的環境,目前其缺乏相關的法規條例來約束。網絡的虛擬性為大學生的自由創造和放飛自我提供了廣闊而又自由的空間,人人都可以自由地在網絡上各類信息,發表各種意見和言論,這其中有一部分具有正統的大學生主流思想,能夠幫助培養和塑造大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觀,但也有相當一部分是污染大學生精神世界的負面信息。一些學生還把自己對社會、生活的不滿情緒或負面事件擴大化、激烈化,甚至其中一些學生受到別有用心的人的慫恿在網絡上發表反社會、反科學的言論。和這些不健康的信息接觸過多,會引發大學生對社會的不滿情緒,一些學生甚至因此走上犯罪的道路。這些新媒體帶來的負面信息,嚴重危害了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在無形中削弱了主流文化和傳統文化的感召力與信服力,加深了大學生文化歸屬感的危機,進而導致其對傳統文化認同的失敗。高校網絡管理者一方面要建立高效暢通的輿情收集反饋機制和有效的網絡危機處理機制,及時清理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負面信息,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另一方面要建設貼近大學生實際生活、貼近學生思想教育的主題網站和微博、微信等平臺。要將思想性、教育性、知識性作為新媒體信息傳播的正面效應,充分發揮新媒體在傳播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方面的積極作用,將愛國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質教育等方面的要求貫穿始終,使新媒體教育平臺成為學生喜歡、高校受益的教育媒介。

四、結語

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在加強新媒體信息安全環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引導和豐富新媒體人文素養內容,擴大對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覆蓋面,從而培養出合格的大學生,更好地服務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邵斌.新媒體時代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體系的重構[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8(10):170-171+190.

[2]薛媛.新媒體環境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實施策略[J].新聞研究導刊,2015(23):119-120.

[3]譚瓊.新媒體閱讀下的理工科大學人文素質教育[J].教育教學論壇,2016(32):35-37.

[4]吳丹.新媒體背景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途徑探索[J].現代交際,2017(6):134.

[5]王兆秦.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研究[D].新鄉:河南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

[6]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局.《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7]婁超.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0.

[8]黃煜鑌.理工科大學人文教育的難點與探討[J].大學教育,2018(10):132-134.

[9]宋園園.中美兩國的理工科大學人文素質教育比較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8(2):251-256.

[10]韓佩.理工科大學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7.

作者:王志宏 單位:蘭州交通大學博文學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女精品视频在ktv| 好男人在线神马影视www在线观看 好男人在线神马影视在线观看www | 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欧美成人xxx| 亚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精品香蕉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剧情一区二区| 性短视频在线观看免费不卡流畅 | 亚洲伊人色欲综合网| 爱情岛亚洲论坛福利站| 厨房切底征服岳| 色播在线永久免费视频| 国产成人午夜片在线观看| 偷窥欧美wc经典tv| 国内少妇人妻丰满AV| j8又粗又硬又大又爽视频| 成人免费v片在线观看| 久久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不卡|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鸳鸯影院 | 男人的肌肌捅女人的肌肌| 又大又湿又紧又爽a视频| 色婷五月综激情亚洲综合|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麻豆一区|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 91麻豆最新在线人成免费观看| 好湿好紧好痛a级是免费视频| 东北美女野外bbwbbw免费| 无码专区HEYZO色欲AV| 久久人人做人人玩人精品| 日韩成人国产精品视频| 亚洲a级在线观看| 欧美另类第一页|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www| 永久久久免费浮力影院| 亚洲黄色a级片| 男人肌肌捅女人肌肌视频| 免看**毛片一片成人不卡| 粉色视频在线播放| 全彩里番acg里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