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現狀和策略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提高高校學生綜合素質是現代化教育的目標指向,更是培育高素質人才需要高度關注的內容。合格的高素質人才不僅要有過硬的專業素質,還必須在接受審美教育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審美熏陶,建立正確的審美價值觀,提高審美能力。高校音樂教育是落實審美教育的堅實陣地,可以讓學生接受音樂美的熏陶,增強學生對音樂作品的感知和領悟水平,在滿足學生審美期待的同時,幫助學生建構更加完善的審美價值體系。為有效推動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長效發展,教師既要明確當前的教育現狀,把握教育當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又要結合學生的綜合發展要求,通過挖掘音樂審美教育功能,落實針對性的教育策略,充分發揮音樂教育功能。
【關鍵詞】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現狀;對策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可以為情感宣泄提供重要突破口,而通過音樂欣賞也可以獲得美的啟發,為真情實感的抒發創造良好條件。對于高校學生來說,音樂審美教育不僅能夠在極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也有助于學生智力與創造能力的開發,它可以挖掘學生的潛能,推動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全面推行素質教育和教育現代化的背景下,審美教育已經成為一個重要主題,而高校音樂審美教育不僅擁有良好的教育環境,還擁有優質的審美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學習條件。在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既要明確審美教育的價值,又要客觀分析目前的審美教育現狀,了解審美教育的缺陷和不足,以便在此基礎上確定有效對策,體現審美教育的育人功能。
一、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意義
對于培養現代人才來說,音樂教育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它可以提升學生藝術鑒賞能力,助推學生藝術素質綜合發展。高校要在音樂審美教育中清除阻礙,改變過去音樂教育和審美教育相脫離的問題,首先就要認清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意義。第一,它有利于完善學生的人格品質。音樂是高雅藝術,是創作者精神世界與內部情感的寄托。音樂教育除了可以讓學生在聽覺層面獲得無限享受之外,也有助于學生接受情感熏陶,有效塑造學生的情感體系。音樂能夠帶給人聽覺上的無限享受,舒緩聽眾的心情。借助深層次的音樂作品欣賞,可以讓學生感悟到作品當中的深厚情感,從而為學生的人格完善創造條件。第二,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高校音樂審美教育中,教師會為學生呈現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不管是內容、形式還是核心內涵有著很大的差別,充分體現了音樂的魅力。高校學生擁有活躍的思維,接受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在鑒賞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全面展現才華,針對各種不同的音樂作品表達各自的見解,從而激活思維,增強創新意識,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第三,它有利于學生培養健康的心理素質。音樂是綜合性的藝術,是人類歷史發展過程中的重要精神產物,影響著人的身心需要。音樂的快慢與各種不同的類別會影響并且引起人的生理變化,比如動感音樂能夠加快人的新陳代謝,輕松音樂可以緩解人的壓力和身體疲勞。除此以外,音樂還在心理素質的培養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讓學生在孤單落寞和遇到挫折時得到治愈和慰藉,也可以讓學生從音樂作品中吸收力量,凈化心靈,形成更加健康的心理素質。
二、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現狀
音樂審美教育可以培養學生審美情操,讓學生對美有更加全面而又深刻的認知,從而助推學生審美欣賞與創造力的發展。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為大學生培養綜合素質創造了條件,而審美教育也得到了廣大師生的關注。不過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實施現狀并不樂觀,這主要體現在:一是思想觀念落后,缺少對音樂審美教育的正確認知。目前教師對音樂課程的認知和理解水平相對較低,不能正確認識音樂藝術的價值和作用,這給審美教育和音樂教學的結合帶來了很大的阻礙。部分高校也出現了學生冷落音樂課程的情況,降低了課程教育效果。二是教學模式單一,無法發揮學生在音樂審美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忽視對先進教學手段以及科學化教學模式的運用,導致學生在研究音樂作品的過程中,出現感悟不夠透徹的情況,無法發現音樂藝術的獨特美感,從而影響審美素質的發展。三是音樂教育內容落后,沒有建立系統完善的課程體系。教師在音樂審美教育過程中,不注意引入擁有大量時代特色的音樂素材,導致學生接觸到的學習資源較少,影響學生音樂審美鑒賞的興趣和動力,也無法滿足學生的審美需求。四是缺乏必要的音樂審美實踐活動,一味進行理論訓練,導致學生的學習能動性下降,無法讓學生在音樂實踐中接受知識的熏陶,養成審美素質。
三、高校音樂審美教育的有效對策
(一)更新教育理念,提高審美意識
在對高校的音樂課程建設情況進行分析后,筆者發現,高校音樂教學還沒有達到全面落實和普及的程度,部分高校對音樂課程不夠重視,再加上經費和資源稀缺問題,導致音樂成為備受冷落的教學內容之一。這種滯后的思想觀念不僅給音樂教育創新帶來很大的阻礙,還會影響音樂審美教育的開展。所以,消除滯后的思想觀念,塑造學生審美意識,是高校音樂教學的重點。教師要改變過去的錯誤觀念,把音樂教學納入素質教育的核心體系,充分發揮音樂課程的教育價值。為推動音樂審美教育創新實施,高校需要不斷完善音樂課程設置,提高音樂課程安排的靈活性與科學性,把必修和選修課程結合起來,基于原有的公共課程,安排大量的實踐課程,比如音樂欣賞、音樂劇賞析等,讓學生擁有更大的選擇空間。
(二)創新教學模式,增強審美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是高校音樂審美教育改革得以落實的基礎條件與必要保障。單一化的教學模式,不僅會降低音樂審美教育質量,還會讓學生因為長時間被動接受知識而影響潛能的發掘以及主觀能動性的發揮。音樂是一門獨特的審美藝術,不應該停留在教師的機械化講解方面,還應高度關注作品的賞析評價。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新型教學模式,調整教學思路,給學生無限的審美想象與思考空間。例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法輔助音樂欣賞課程,把音樂作品的背景資料和相關的圖片、視頻信息呈現在學生面前,把學生帶入良好的審美意境中,讓學生的音樂審美體驗更加深刻。再如,教師可以利用微課教學法,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體現學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能力。學生可以課前觀看微課,完成自主預習,并在這一過程中歸納自身在音樂審美中存在的問題,在課堂中提高針對性,多角度感受音樂魅力。
(三)豐富教學內容,培養審美素質
社會的發展和音樂教育改革,對教學內容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單一落后的教學內容以及教材體系不僅無法引導學生掌握音樂發展脈絡,影響學生對音樂審美的感受,還無法滿足學生時代責任感的發展要求,使學生失去音樂審美動力和興趣。面對學生多層次、多維度以及個性化的審美理想,教師應該滿足學生的實際要求,不斷加快教學改革步伐,與時俱進完善和創新教學內容,讓時代元素在音樂審美教育中展現出更大的活力。教師在培養學生音樂審美素質時,應該精心篩選適合學生欣賞層次的作品,更新落后的教學內容,摒棄教材當中不利于學生審美能力發展的落后要素。比如,在流行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比中外不同國家流行音樂形式,分析其多元特征,促使學生深入挖掘流行音樂背后的內涵與價值。另外,教師還可以積極鼓勵學生將自己感興趣的音樂素材帶入課堂,拓展教學內容,為音樂審美教育注入新鮮活力和持久動力。
(四)組織音樂實踐,促進審美教育落實
培養學生審美素質,發揮音樂審美價值,除了依托課堂教學之外,還必須把課外實踐作為一個重要平臺,從而正確把握音樂的實踐特征,在多姿多彩的實踐活動中推動音樂審美教育落實。在音樂實踐安排方面,教師要考慮學生的發展要求,評估大學生群體對活動的接受能力,并為學生打造良好的音樂實踐環境,給學生提供展示和發展自我的平臺。比如,高校可以積極成立各種藝術社團,特別是音樂社團,并鼓勵各個社團組織開展表演、比賽等活動,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這種高雅藝術,挖掘音樂的審美價值。比如,學生社團可以到福利院、敬老院等地開展表演活動,培養學生愛心,樹立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凸顯音樂審美教育的成效。高校還可以邀請音樂大家來校演出,舉辦講座活動。他們可以從專業和審美等不同角度出發,使學生全面理解音樂,引導學生形成對音樂審美的正確態度。
四、結語
音樂教育本身就是審美教育的一部分。審美教育能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完善學生心理品質,使學生始終保持樂觀積極的狀態與良好的精神面貌。如今的高校音樂教育改革進一步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教育理念,這為美育實施提供了重要保障。為了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收獲幸福感,提高審美能力,教師必須把音樂教育作為審美教育首選,挖掘音樂教育中多樣化的審美教育資源,發揮音樂審美教育的綜合作用,提高審美教育的效果。
作者:翟諾 單位:晉中師范高等專科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