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生物科學教輔的生活化探求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積極吸收生活化的教學資源
生物教材是我們開展生物教學工作的基本依據,根據生物科學規律和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所編撰的生物教材對于學生打好生物基礎知識,培養基本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材上內容也存在一定的不足,那就是以理論知識為主。如果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活動的時候,僅僅以教材作為唯一的教學資料,這樣,不但局限了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范圍,同時也容易使得生物學習顯得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在開展生物教學的時候,可以大膽突破教材限制,積極吸收一些生活化的內容作為生物教學的資源。例如,學生經常接觸的家庭環境、學校環境、社區環境等,就是我們進行課程資源開發的重要方向。
在家庭中,一些食物的來源及種類,食物的保存與制作、家庭寵物的養殖、家庭成員的醫療保健、衛生習慣等都可以作為教學資源把他們吸收到課堂教學中來;在學校環境中,學校里的花花草草、學校食堂、宿舍的環境衛生等都可以作為生物教學的資源來利用;在社區中,社區的衛生環境問題、社區菜市場中的瓜果蔬菜、雞魚肉蛋、社區里的公園環境、池塘里的小魚小蝦都可以作為生物課堂的研究對象。
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廣泛利用一些報紙網絡中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來作為生物教學內容。這樣,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從身邊的事物來吸取營養,豐富教學資源,可以使得生物教材能夠與活生生的世界緊密地聯系起來。這樣,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的眼界,拓展學生的思維,同時還可以加強學生把理論知識運用于實際的能力。
作業設計生活化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通過課后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課堂上學習到的知識,不僅如此,學生做作業的過程中,還會發現很多新的問題,增長很多新的知識,因此,我們通常又把完成作業的過程視為二次學習和提高的過程。
在生活化的生物教學中,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也可以從實際生活出發,這樣,不僅可以打破過去那種不是選擇就是填空、不是填圖就是計算的枯燥的生物作業形式,豐富作業內容,還可以增加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例如,在講到環境污染給生物帶來的影響時,我就給學生布置了這樣一個作業:調查學校周邊的污染現象,在調查的基礎上分析造成這些污染的原因,然后再匯總調查資料,把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每個小組分別研究一個課題,如汽車尾氣對植物的影響、河流污染對水生物的影響、噪聲對動物的影響等,然后每個小組以調查報告的形式把自己的研究結果交上來,再由教師認真批閱,然后評出最佳調查報告。
這樣的作業,使得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能夠在生活中得到實際的用處,這樣不但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積極性,也豐富了作業的內容,使得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觀察能力、調查總結能力、分析推理能力等得到有效提升,進而有效推進學生各方面素質的提升。
總之,生物科學作為一門基礎性的自然學科,它在農、林、牧、副、漁、醫藥衛生、環境等各個方面都有著廣泛的應用性,因此,學好生物,學好這門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對于每個人而言都是異常重要的。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我們要在學生系統接觸生物科學的啟蒙階段,幫助學生打好基礎,從生活實際入手,把生物科學與生產生活緊密相連,在生活化的生物教學中彰顯生物科學的魅力。
作者:卞金來單位:江蘇省建湖縣九龍口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