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創新能力培育的歷史教學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當形成學生創新時空
新教育積極倡導者朱永新教授對理想的智育具有獨到而又極為豐富的見解,他曾說過:“理想的智育,應該充滿民主精神,真正‘以人為本’,把‘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體現于教學的過程。”從這樣的角度講,學生學習歷史的創新、實踐也應當是充滿民主精神的,創新和實踐的全過程都應當是以我們的一個個極富個性的學生為主體的。平素的歷史課堂教學讓我們比較有意識地看到:我們傳統保守而又暴戾,把很多原本純真活潑肯思善動的學生變得循規蹈矩,畏首畏尾,尤其不可能讓學生通過學習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念。當把一些膽小、內向的學生引入積極奮進的創新狀態時,學生將會而且也將完全有可能成為開拓型人才。
因此,在教學中,我努力營造一種能讓學生創新實踐探究的時空,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精心呵護學生每一個具有新意的沖動和念頭,精心呵護每一個學生所具有的或課堂教學中旋即產生的沖動和念頭。如講到長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時,就讓學生去探究為何將河姆渡說成是長江流域等問題。當然,創新理解是不可能立即到位的,也不是所有學生可以一下子就到位的。我們必須耐心等待,不要動不動就來個簡單的越俎代庖,那對學生學習歷史的創新實踐是極為不利的。教材《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西域都護的設置有效地管理了西域,漢朝對外交往充分體現了中西文明的交流與滲透,而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文明(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藝術等)向外傳播的重要通道,也曾深刻地接受了外部文明的影響,使得古老的中華文明得以不斷更新、發展。這些歷史性的問題都不能由教師去簡單地告訴學生,而應當也完全必須由學生去創造性地解決。
二、培養學生創新實踐當形成學生創新互動
歷史教學需要實現知識與技能、學習過程與價值觀念三維目標的有效統一。從創新意識、實踐能力角度講,實現創新意義上的三維目標統一需要學生的積極求異性,敏銳的觀察力,創造性的想象,獨特的知識結構和活躍的靈感。這些也并不完全就是我們學生所固有的,而是后天的諸多實踐得來的。尤其應當讓我們所看到的是:學生在學習歷史中其個人智慧是有限的,而互動所產生的集體智慧則是無窮的。還以《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為例,筆者就讓學生去做了延伸性的合作探究,出示絲綢之路的網址,要求學生課后通過上網等方式查詢絲綢之路風土人情,聯系現實,在今天國家大力倡導西部開發的情況下,初步認識如何利用絲綢之路的人文資源開發西部地區。從具體的過程看,創新思維是人在從事創造活動、解決尚無先例的問題中尋求獨特而新穎的并具備社會價值的思維成果的心理活動,他們必須賴于不同質個體思維的碰撞。從學生所暢談的學習經驗可得知:不少學生都是借鑒別人的經驗去獲取學習成果。但在歷史課堂學習中,有不少學生是不能夠意識到這一點的,也是不去很好地珍惜合作機會的。雖然是初中學生,但有時還簡直就像是孩童似的,根本就不把合作學習當回事兒的。這就需要我們進行有效的調控,變消極的合作學習為積極意義上的合作學習,那么就完全可以實現積極意義上的合作效果。應當說良好的合作氛圍、具體的合作不僅僅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從某些意義上還提高了學生個體的創新品質。
作者:東懂單位:江蘇省海門市海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