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素養教育論文:院校素養教導教程革新原則探索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羅蘭芬單位: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
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與應用性更強的專業課程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具體表現在:一是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不成體系。目前不少高職院校的課程總體布局中,專業技能類的課程基本上均能體現工學結合的模式,將理論與實踐有機集合,課程體系更為科學和系統,能形成一條培養學生專業技能的課程鏈,相比而言,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沒有納入課程系統的總體規劃,大部分還游離在整體課程之外,大多以公共選修課的形式出現。
二是優良的工學結合形勢下的人文教育師資隊伍尚未打造成型。如部分人文素質教師工學結合的意識不足,教學中沒有突出培養學生適應未來從事相關職業所需的職業素養及貫徹終身強化人文修養的意識,又如在聘請校外行業名家、文化大家擔任外聘教師方面,沒有很好運用校外師資力量來發展人文素質教育。
三是不夠重視第二課堂活動對人文素質提高的促進作用。目前不少高職院校仍把人文素質教育課程作為公共基礎教學部門和團委等行政職能部門的職責,尚沒有形成全員師生共同努力的工作,沒有意識到第二課堂活動在豐富學生人文知識、提高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學生人文精神的積極作用。除此之外,如課程課時比例安排方面,專業技能課程課時遠遠多于人文教育課程課時,在人文教育課程中理論課與實踐課的課時比例未達到工學結合模式的要求,等等,這些都是當前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改革與專業技能課程改革的差距。
工學結合模式下高職人文素質課程改革的原則
根據工學結合的內涵、特點以及課程理論有關內容,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應堅持以下原則,以確保課程改革的科學性。
(一)堅持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原則高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德才兼備的技術人才,這要求教師在育人過程中,既要教書也要育人,注意德與才、教與育關系,不能將兩者分開。按照這個教育要求,在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實施過程中,要注意滲透德育方面的內容,以潛移默化的形式提高學生的思想素質,以達到高職人才培養目標要求。因此,在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改革時,要對人文素質課程教師提出明確要求,教師除教給學生人文素質課程書本知識外,更要把優良的文化內涵、精神意識等傳達給學生,讓人文素質課程中文化隱性的精神意識轉化為學生內心力量,為適應未來競爭作好思想、心理素質方面準備。
(二)堅持就業市場適應性原則
美國職業教育家杜威說過,高職教育要為“完美生活作準備”,“一個課程計劃必須考慮課程能否適應現在社會的需要”。社會需要是高職教育的立足之基,也是改革的方向。從這個意義來講,高職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除安排傳統教育課程外,應根據市場對學生職業素養的需要,開設一些內容實用的文化素質教育課程。如一些高職院校開設旅游文化、茶文化、音樂文化、酒文化等與職場所需、個性發展需求相適應的課程。學校通過對這些課程的實施,讓學生從人文素質課程內容中獲得一定就業與創業的知識,開拓學生未來生存與發展的職業素質。這樣的課程改革才體現圍繞工學結合的內涵,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三)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原則
在教育教學中,實踐環節、實踐課程不是依附于理論、驗證理論的考查課程,而是整體課程體系的組成部分,也是形成工學結合模式下人文素質課程教學體系過程,即理論(課程設計、理論教學)——實踐(實訓、實習)一體的系統過程。在高職人文素質課程改革時,要考慮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在整體課程的比例,實踐性的課程應占一定比例。這要求學校平時在校內開展常規的理程內容教學外,還應充分考慮如何在該課程中科學安排一些實踐教學環節,創造機會帶領學生參加校外人文素質實踐活動,體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教學的原則。
(四)堅持開放性思維課改原則
在工學結合模式下,要遵循“專業建設適應市場、課程改革跟蹤市場”的要求,樹立辦學社會化觀念,充分利用社會資源促進高職人文素質課程的創新與發展。如聘請社會文化名人、行業名家擔任外聘教師,為學生授課或做相關講座;與相關文化單位共建課程實習、實訓基地,不斷打造高職人文素質教育教師實踐教育的平臺;與相關文化單位共同開發專業,共同選擇、設計課程,讓課程內容更貼近學生、社會需要。同時,要增大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學分比例,且在課程管理的開放性、課程結構等方面體現開放性,以體現工學結合模式下人文素質課程改革寬廣度,以打造具備開放思維、社會視野的職業素養人才。
堅持全面發展原則
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也同樣適用于人文素質教育的改革。因此在高職院校人文素質教育課程體系中,應樹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質量觀和衡量標準,不僅要使培養的學生具有高技能,更要使學生們具有厚實的人文素養,把高職學生的政治、道德、文化、審美、身心等方面素質的全面發展作為人文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的衡量標準和評估指標。
總的來說,在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下,我們要深刻認識工學結合的內涵與特點,了解當前高職人文素質課程的現狀,清楚課程改革的原則,才能理清課程調整、革新的方向,打造具有高職特色的人文素質課程系統,不斷推動高職人文素質課程的完善與發展,培養德才兼備的高素質現代職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