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西方教育學與哲學的發展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一、教育學與哲學分離后的互動成果
1.實證主義哲學催生了教育科學與教育哲學的論爭19世紀30~40年代以后實證主義哲學的興起,加速了教育學的“非哲學化”進程。實證主義哲學的創始人孔德致力于建立起以科學精神為支撐體系的教育學體系。他認為在經驗現象之間還存在一些規律,科學就是要正確地發現它們。而科學本身是一個“有機體”,各門具體科學不過是這個有機體進化過程中分化出來的部門。從橫向看,各門科學相互聯系構成一個統一整體;從縱向看,各門科學又是有時序的進化,相互之間具有因果依存關系。孔德之后的實證主義哲學家大都主張用科學的、可衡量的技術手段來改革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
2.建構在經驗主義基礎上的結構主義教育學在十七世紀,英國人洛克對經驗主義進行了系統性的闡述。洛克主張人的心志原本是一塊白板(拉丁語:tabularasa),而是經驗注記其上。根據經驗主義者的觀點,經由感受到的經驗,必須經過適當歸納或演繹,才能鑄成知識。結構主義教育學是把經驗主義的思維體系引入到教育學的研究中,改變了教育學的發展軌跡。1960年,杰羅姆.布魯納所著的《教育過程》認為“教育符號是一個系統”,這個觀點的提出,突破了傳統教育學教育事實看作孤立的現象,只對個別教育現象進行分散研究的“原子主義”觀念。由此,教育學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結構主義時代。結構主義教育學認為教育是一個完整的符號系統,就像一個龐大的棋盤,其中的各種成分之間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系統本身又具有自己特有的內在秩序或內在規律。
3.批判經驗主義、倡導理性主義的教育學理性主義教育學是建立在對以經驗主義哲學為基礎的結構主義教育觀的批判的基礎上形成發展起來的,其哲學源頭可以追溯到笛卡爾(R.Descartes)的唯理論。唯理論哲學的天賦觀念說認為,認識不可能來源于經驗,因為經驗是不可靠的,而只能是與生俱來的天賦觀念。笛卡爾之后的理性主義者普遍認為,人類首先本能地掌握一些基本原則,如幾何法則,隨后可以依據這些推理出其余知識。理性主義教育學正是在笛卡爾的這種觀點中獲得了解開教育奧秘的啟示,在摒棄“心智一身體”二元論的基礎上提出了教育的理性主義??档屡c赫爾巴特最早明確倡導理性主義的教育科學觀,認為只有當教育變成能夠用清晰的概念和命題表達的知識體系時,才能真正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普遍的科學。
二、哲學與教育學的價值互動
哲學本體論的研究催生對了教育學地位的思考,哲學認識論的研究強化了教育學意義的思考,當代哲學則從根本上幫助教育學提升了對教育定位、教育價值、教育方法的理解,可以說哲學作為學科之母,對教育思維體系的形成、發展、壯大始終具有價值面向的指導功能。隨著教育與哲學的多時間維度、多內容維度的互動,越來越多的學者注意到到不同教育哲學流派之間的互補性。因此,我們要大力加強不同派別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各個流派相互取長補短,更有利于各種教育學的發展。
作者:劉偉單位:新疆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