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圖書館讀者教育培訓優化措施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文獻檢索課程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為學生開設有全校公選課《文獻檢索與利用》。課程是高校培養學生信息意識和信息素養以及文獻信息檢索基本技能的方法課,具有較強的知識性和實踐性。開設該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熟悉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文獻信息資源,掌握獲取和利用文獻信息資源的基本技能,為自主更新知識、撰寫畢業論文和研究性學習服務。課程內容包括:大學生信息素養、印刷型文獻的檢索和獲取、中外文數據庫的檢索與利用(側重經濟學及相關專業數據庫介紹)、網絡免費學術資源的檢索利用、實用信息的獲取、學術論文撰寫及學術規范等。教學對象為本科生,選修。可見,大部分高校圖書館能夠開設《文獻檢索課》,按學科分類區別進行教授,缺點在于教師為兼職,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內容、理論滯后。且圖書館館員兼職講授《文獻檢索課》容易造成誤解,學生會認為就是講解如何利用圖書館的問題,不能完成培養學生信息素養的教學目標,也不能卓有成效地提升學生的信息接受能力、處理能力、應變能力、反應能力。華中師范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等5所高校圖書館變革讀者教育培訓模式,讓讀者根據自身所需,選擇培訓方式,掌握獲取知識信息的技巧與方法,則極具靈活性與針對性。
2新生入館教育
新生入館教育已成為常態化。17所院校均開設新生入館教育,由圖書館辦公室統一安排各院系部新生,在合適的時間內參與圖書館信息咨詢部門咨詢館員組織的新生培訓。培訓利用圖書館報告廳和多媒體大教室,具體講解圖書館布局、資源分布、圖書借閱規程、圖書館服務及規章制度等圖書館基本知識,幫助新生在最短、最快、最方便的時間內了解圖書館,學會利用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開設研究生入學培訓:以班級為單位,每班授課一次,時間為3小時。培訓內容:圖書館資源介紹;中外文數據庫的使用方法:本學科資源的檢索方法與技巧;網上免費資源的獲取等。不足之處,實地參觀與講解欠缺,注重多媒體視頻展示,技術性較強,缺少人文關懷的色彩。
3專題講座
17所院校均重視開展系列專題講座。包括定期與不定期,定期舉辦頻率增大。如華中師范大學、中南大學、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等5所高校圖書館開設的專題講座替代了文獻檢索課程的講授。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實施信息檢索課與一小時講座雙軌制,特別是一小時講座每周定期舉辦,具體時間和地點以圖書館主頁上公告欄中的通知為準。讀者若有特殊要求,可與咨詢部聯系,開設專題講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讀者教育培訓的若干需要。中山大學圖書館參考咨詢部通過提供專題講座,包括一小時系列講座、學科專場講座、或按課程和專題開設講座,并規定組織講座參加人數不少于10人。武漢大學圖書館舉辦90分鐘專題講座,每周定期在電子閱覽室舉辦,主要內容涵蓋Internet基礎知識及網上搜索引擎介紹;中外文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各學科資源的檢索方法;各種類型文獻的查找和獲取技巧;常用軟件及熱門軟件使用方法。邊授課邊操作。及時公布每學期的培訓計劃。可見,專題講座已成為17所高校圖書館提升競爭力的制高點。誠然,專題講座也存在著欠缺,如宣傳推廣力度不足,表現在專題講座消息在圖書館主頁上的顯示度降低,有的在主頁最新消息欄公布,有的鏈接讀者教育培訓欄目公布,還存在專題講座更新滯后的現象。〔4〕由于圖書館信息較多,而專題講座開設頻繁,一旦新的圖書館信息公布,都有可能以“更多”形式覆蓋前一條的講座計劃,讀者必須點擊“更多”來瀏覽本學期講座的總體安排情況,必然增加了讀者查找難度。
二、對策
1轉變思想觀念,以科學發展觀來統領讀者教育培訓
讀者教育培訓是圖書館不斷發展的動態過程,只有強化,不能削弱,構建一定規模的具有特色意識的讀者教育培訓體系,前提條件在于圖書館管理者思想認識水平。從17所高校調查可知,圖書館管理者雖普遍重視讀者教育培訓,但仍存在若干認識上的差異,忽視了讀者教育培訓體現時代性、獨特性、創新性的特點,必須引起重視。因此,構建有效的讀者教育培訓體系,需要高校圖書館管理者從宏觀、中觀、微觀三個層次全面考慮,轉變思想觀念,以科學發展觀來統領讀者教育培訓。《文獻檢索課》是讀者教育培訓體系中的重中之重,它也是一個生長著的有機體,從政策文件、教學要求與內容均在不斷發展與完善。1992年5月,原國家教委頒布《文獻檢索課教學基本要求》。1993年,全國文獻檢索課教學指導小組成立。〔5〕2002年2月,教育部頒布《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訂)》總則第三條明確規定:“開展信息素質教育,培養讀者的信息意識和獲取、利用文獻信息的能力”〔6〕。2010年7月第四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頒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鼓勵學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增強運用信息技術分析解決問題能力”〔7〕。一系列權威性的文件為文獻檢索課的建設與發展奠定牢固基礎,不斷鞏固著文獻檢索課的地位,提升了對文獻檢索課的要求,深化和拓展高校圖書館的職能。高校圖書館應及時把握時代脈搏,抓住機遇,全力推進文獻檢索課發展,把信息素質教育理念推廣到教育界、學術界乃至整個社會,促進全社會信息化進程。此外,信息素養教育還有:武漢理工大學圖書館“一小時講座”、華南理工大學圖書館“信息素質教育在線”、湖南大學圖書館“在線大講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閱讀大視野”等。高校圖書館讀者信息素養教育涵蓋了新生入館教育、文獻信息檢索課程教學、講座等各種形式。〔8〕各種配套規章制度也相應建立,如文獻信息檢索課程設計、專職教師崗位職責等。因此,高校圖書館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提升了讀者教育培訓的品質,促進了讀者信息素養的全面提高。
2優化組合,完善讀者教育培訓體系
高校圖書館應逐步完善新生入館教育、文獻檢索課程設計與教授、各種講座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針對17所高校圖書館新生入館教育存在的不足,對癥下藥,在為新生進行多媒體演示的基礎上,需要注重實地參觀。參觀講解作為新生入館教育的重要環節,不能借口急劇增長的新生人數干脆省略,反而需要強化。至于文獻檢索課程,17所院校圖書館均重視對本科生、研究生開設文獻檢索課,并增加其透明度,公開文獻檢索課程講授方式、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研究生的文獻檢索課。因此,研究生的文獻檢索課講授應側重外文信息檢索能力的培養。要改變授課內容單一的現象,將數據庫專題培訓與圖書館宣傳推廣緊密結合,及時把專題講座與培訓通知發到校園網上、貼到圖書館和各學院樓門口,做足輿論宣傳工作;或主動與相應的院系部取得聯系積極推廣對方有意愿的講座,開展一線講座培訓服務品牌活動。只要讀者有培訓需求,圖書館隨時隨地為讀者提供培訓服務。多則開設專題講座,少則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的個性化輔導,新生入館教育、文獻檢索課程、講座培訓三位一體。圖書館應統一協調、培訓教師、制定規章制度,成立讀者教育培訓中心。由不同學科背景咨詢館員組成教師團隊,設置若干專職培訓崗位,享受教師授課待遇,減少兼職教師的數量,引進或培養具有發展潛力的高素質咨詢館員充實教育培訓隊伍。配套設置文獻檢索課程教研室,定期集中教師進行學習,討論、交流一些新問題和新知識,提高教學水平。加強對讀者培訓工作的管理,組織文獻檢索課的講授,研究文獻檢索課的教學觀念、教學體制、教學手段等,不斷優化與整合,完善讀者教育培訓體系。
3重視讀者研究,開展讀者教育培訓績效評估
讀者是教育培訓的對象,圖書館需要重視讀者研究,結合讀者的需求,充分調動讀者的學習積極性。高校圖書館讀者可劃分為本科生層次、研究生層次和教師層次,既有群體特征,也有個體差異。因此,必須重視收集讀者信息,針對讀者的需要,有的放矢,選擇適當的方式方法和培訓內容開展讀者教育培訓,讀者教育培訓工作才能卓有成效。例如文獻檢索課程講授,在組織教學活動中,教師設計的教學策略,要考慮學生的學習環境以及網絡、情境、任務等諸多教學因素,并指導、暗示和影響學生,使讀者能夠主動認知,自主、協作學習。允許學生在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索環節中,根據自身的需求,尋找適合自己能力的學習目標、學習資源、學習起點、學習內容和學習任務,自主確定學習策略,展開討論、幫助或分工合作,通過集體的力量理解教學內容,掌握信息技能,提高學習能力、交往能力和信息能力。
讀者教育培訓的績效評估,能夠為后續讀者教育培訓提供足夠動力。在整個讀者教育培訓過程中,應該建立科學全面的績效評估機制。圖書館可配合院校教學系統抽取資深教授組成專家評估小組,對讀者教育培訓效果進行評估。其中,培訓教師、師生讀者也應參與其中,讀者最有發言權。為此,圖書館可及時收集讀者反饋的意見信息,為科學評估提供有價值的數據。具體可以采取召開座談會、設立意見箱、搞民意調查、利用學校圖工委及學生會征求意見等辦法,〔9〕多層次、多渠道了解讀者對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由專家評估小組提出整改建議,完善讀者教育培訓工作,提升讀者教育培訓績效。(本文作者:袁紅軍單位:鄭州師范學院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