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石油職業教育培訓基地運作分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校企深度合作實訓基地高效運營,包括實現校內專職教師和校外兼職教師的融合、職業院校教學標準與石油企業崗位技術標準的融合、傳統教室與崗位場景的融合、院校學員與石油企業員工的融合、院校畢業考核標準和石油企業用人考評標準的融合,及石油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融合。實訓基地高效運營過程中,校企雙方連師資建設、學員評價考核等方面,都圍繞著如何使得石油企業與學校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大前提,以保證雙方利益的最大化。校企深度合作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把石油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糅合在一起,通過制度加以規范。同時在校企共建實訓基地的過程中秉承協商共議的原則。校企深度合作,共建高效實習、實訓基地,只有在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雙贏。
國外實訓基地運行狀況
(一)德國的“雙元制”實習實訓模式
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是指將在企業里進行的實踐教學與在職業學校里進行的基礎課程教學結合起來進行職業教育培訓。企業的實踐教育培訓為“一元”,職業學校基礎課程教育培訓為另“一元”。德國雙元制職業教育模式的課程設計以職業活動需求為核心?;A理論課程設計是以職業活動需求為中心選擇基礎理論課程內容,基礎理論課程內容覆蓋了職業活動所需的所有理論,知識面廣,深淺適度,綜合性強,著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員的實習、實訓、實踐主要由企業負責組織實施,學校內部也有先進的教學設備和良好的教學條件輔助學生實習、實訓、實踐。學生在實習、實訓、實踐階段直接使用的各種實驗設備是企業正在使用和將要使用的,這就保證了學生畢業后能夠直接頂崗。
(二)美國的“合作型”實訓模式
1906年,美國辛辛那提大學推出一項教育計劃:學生一年中要有四分之一的時間到與自己專業對口的企業進行實習、實訓、實踐。學生上崗實習、實訓、實踐前,由學校安排實訓目的、任務和要求;學生上崗實習、實訓、實踐后,學校會經常去企業監督和指導,征求實習、實訓、實踐單位對學生的意見。學生完成階段性的實習、實訓、實踐任務后,要寫出實習、實訓、實踐的詳細總結,各接受學生實習、實訓、實踐的單位給出學生的實訓鑒定。
(三)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實訓模式
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是以崗位需求為基礎的教育模式,是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澳大利亞的技術與繼續教育中,行業或企業是教育內容和評判標準的制定者,院校是實施者;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按照產學研結合的模式運行。技能學習與職業崗位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包括校內實訓和企業上崗實訓,且頂崗的崗位就是學員未來的就業崗位。技術與繼續教育特別重視實習、實踐、實訓課,所有教室都建在實訓車間一角。只有必需的少量基礎理論教學在教室進行,學生大部分時間在實訓車間操作,進行職業技能的訓練,學員畢業時完全能直接頂崗。
(四)新加坡的“教學工廠”實訓模式
“教學工廠”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前院長林靖東先生倡導推出的、借鑒德國“雙元制”模式,并結合新加坡國情實行的培訓模式。所謂“教學工廠”,就是在學校的教學環境內營造企業實踐環境,以教學和技能培訓為主要目的,用以開展基于項目訓練的實訓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推動了新加坡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事業的發展。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在實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下的實訓基地的運行具有以下共性:
1.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辦學模式,學制靈活,在校理論學習與在企業崗位實習分配合理,在企業崗位實習的時間有保證;
2.企業實訓基地,不僅為學生提供崗位實踐的機會,還相應地給予一定的工作報酬,可以提高學生在企業崗位實習的熱情;
3.學校實訓緊貼企業崗位需要,真正做到了與企業崗位的“零距離”接觸。雖然,美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家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實訓基地運行機制已經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體系,但是并不能完全為我所用。因為復雜的系統、體系、模式是不可復制的,復雜的系統體系、模式由環環相扣的鏈條所組成,任何一環中斷或者削弱都會引起整體失敗,更何況中西文化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同時,社會體制、政策制度也不相同。所以我們應著力探索出適合國情的,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時展的實訓基地運行機制。
我國職業教育培訓中實訓基地運行模式的探究
教育部最近下發的高職教育指導意見,要求企業與高職院校合作辦學、合作培養、合作就業、合作發展,實際上就是要求企業進入學校辦學、深入學校辦學、融入學校自身辦學。積極探索推行“教學工廠”“企業校區”、“校企雙體”等教、學、做一體化的人才培養模式。職業教育培訓過程中實訓基地運行模式可歸結為如下三種:
(一)“教學工廠”實訓模式
“教學工廠”的名稱最初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克隆到國內的?!敖虒W工廠”的最大特點是打破了傳統高等學院學科教育模式,初步構建出與企業生產相匹配的真實生產環境,并依托真實的生產場境實現教學與實訓、學習與工作、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遼河石油職業技術學院“井控培訓中心”承擔著中國石油天燃氣集團公司及遼河油田公司、中國石油長城鉆探公司等單位的井控培訓任務。學員通過在井控中心的鉆井模擬器操作臺上的操作演示,學習鉆井工藝流程,并且模擬體驗操作失誤產生井噴等一系列事故,使學員產生強烈的“現場感”。學生所學即所用,在技術上“先進、實用”,在理論上“必須、夠用”?!敖虒W工廠”這一職業教育模式,要求學員大部分時間在企業進行實踐操作技能培訓,而且所接觸的是企業目前使用或即將使用的設備和技術,實習、實訓、實踐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產性勞動的方式進行。遼河石油職業技術學院裝備制造實訓基地,兼培訓與生產功能為一體,機加專業的學員生產加工的抽油泵、抽油桿接箍、封隔器等產品都已直接運用到生產一線。這樣就減少了培訓費用并提高了學員學習的針對性,使學員在培訓結束后能即時頂崗投入生產工作中去。
(二)“企業校區”實訓模式
“企業校區”實訓模式要求合作企業提供大量的具有技術含量、專業優勢的頂崗實習崗位;給予學員“同崗同酬”的待遇;為學員提供標準教室,以供頂崗實習的學員下崗后學習理論知識。在具體運作過程中,“企業校區”承擔了“三段式”教學過程,即:新學員的認知見習,此階段使學員知道在相應的專業生產崗位做什么;學員在接受教育培訓中期的企業實訓,此階段是告訴學員在相應的專業生產崗位怎樣做;學員在接受教育培訓后期的頂崗實踐,此階段是使學員理解如何做得更好。受訓學員每個學習過程分為校內學習和企業實踐兩個階段,流程設計依次為專業認知、職業體驗、專業基礎理論學習、專業實習、崗位認知、專業技能考評、頂崗實習等幾個層次,遼河石油職業技術學院與遼河油田曙光采油廠等幾家采油廠正在進行校企深度合作,在采油廠設置高技能操作人才培養實訓基地,逐步探索形成一個工學交替的人才培養模型。
(三)“校企雙體”
就是將職業院校中的教學、科研、社會服務與企業產品的開發、生產、推廣及員工培訓等進行組合,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職業院校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深度合作機制,實現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能動關系。校企雙方在不斷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基礎上,審時度勢不斷產生新的合作意向和動力,進而推動校企雙體進程,不斷優化、更新、發展校企雙體合作模式。
結論
職業教育培訓實訓基地的實際運營,在現階段模式上雖然已經有所創新,但還沒有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還遠沒有形成科學的、規范的、適和社會區域經濟發展的、適合職業教育發展的實訓基地運行模式。要堅持體制機制創新,面向市場,不斷破除制約職業教育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逐步建立政府主導,以企業、學院為雙主體,企業、學校共同參與,資源共享的多元化辦學體制。并通過對教育部推行的“教學工廠”、“企業校區”、“校企雙體”實現實訓基地運營模式的研究,使學員實訓生產化,盡快全面進行高職院校實訓基地市場化運營的機制,形成校企深度合作機制體制制度方案,為職業教育的發展、為石油企業高技能操作人才的培養奠定堅實基礎。
作者:陳宏單位:中國石油遼河油田公司遼河石油職業技術學院市場開發部書記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