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網 資料文庫 中師教育傳統價值觀范文

中師教育傳統價值觀范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中師教育傳統價值觀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師教育傳統價值觀

1.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體現較強的全面育人內涵

中師教育是真正的全科教育,學校不分系,每一個學生都要學習所有課程。并且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樣樣在行,是師范生的基本特點,也是中師教育基本的培養目標。琴房全天候的開放,藝術興趣小組自由組合,主題班會定期進行,課外聯誼活動多向開發;學習節、藝術節、寢室文化節,輪番上演,普通話比賽、微型課比賽、“三筆字”比賽,全員逐鹿,演講、辯論、手工等,精彩不斷———通過豐富多樣的各種活動,調動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鍛煉及培養了他們的各種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完善了道德與情感品質,體現了全面發展的育人目的。

中師教育對學生來說都有一套量化的、復雜的、嚴苛的綜合評價體系,學習成績不再是他們優劣的唯一標準。通過多樣化的量化計分全面評價學生的綜合表現,盡管某些計分有一定的形式化之嫌或科學化不強之虞,但其促進與鞭策作用是毫無疑問的。而且通過各種各樣重在鼓勵的獎勵措施,較好地保證了教育目標的真正實現。如湖南一師的考核條例中,當班干部、做好事、校外輔導、參加各類比賽等都可以轉化為德育加分,轉化為成長道路上的助推力;相反,也有許多的減分細則。這種具體詳細的計分方式在每周都有一次匯總,是一種重在過程的激勵,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不斷提高。

2.重視教學基本功訓練,教學技能全面、扎實

湖南一師學生教學基本功的全面而扎實是學校的傳統優勢,用人單位對一師畢業生普遍反映“上手快”“、很好用”、“教學能力強”,這是重視教學基本功訓練的結果,也是當時中師教育效果的基本反映。小學教師必須具備的教學基本功,如普通話、三筆字、彈唱、簡筆畫等,在湖南一師成為每日必修的課程,一入學就進行了這方面的基本訓練。由于有高年級師兄姐的無形帶動,還有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以及通過墻報、展覽、宣傳、競賽等形式的推動,學生的教學基本功得到了有效的培養。此外,各種教學設計大賽、微型課比賽、說課比賽、講故事比賽等在班級和學校不同層面交錯進行,并成為學校教學工作計劃的制度化項目,極大地促進了他們教學意識的形成與教學技能的提高,為他們以后走向教學崗位勝任教學工作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這種從進校開始就強化職業意識、注重專業化基礎訓練的做法,不能不說是中師教育的成功經驗。

3.重視與小學的溝通與聯系,架設理論與實踐之間的橋梁

湖南一師非常重視與小學的溝通和聯系,其主要措施有三:一是聘請當地有名的小學教育專家、教師來學校講授有關教學法課程或其他課程,打破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阻隔,增進對小學教育實際的認識;二是安排師范生去小學任校外輔導員,以此熟悉小學教育的工作任務與要求,了解教育對象的身心發展特點;三是通過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來加強與小學的聯系,促進學生的專業發展。中師教育階段一般有多次教育見習和兩次教育實習,教育實習幾乎是頭等大事,都有具體的計劃與要求,各任課教師都要下小學從頭至尾跟班指導、聽課。下小學前,學生認真備課,反復試講;下小學后,整天聽課、研討、輔導。整個實習過程極為認真、刻苦,并且與小學老師和小學生建立深厚的友誼。真是勝讀十年書。

一般說來,中師學校都有一所或以上的附屬小學,這是它們固定的教學實踐基地,也是促進它們之間聯系的基本紐帶,同時還賴此開展教學研究與實驗。正是中師教育重視與小學的溝通合作,把中師生更多地推向小學教育的第一場景,感受小學教育的文化氛圍,體驗小學教師的勞動特點,從而極大地促進中師生的發展成長。

4.有嚴明的制度和紀律

中師生從初中畢業走入師范,身心發展還未成熟,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定型,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所以,中師教育都非常注重嚴格的制度管理,以確保培養質量。每個班級都配有專門的班主任,有固定的學習教室、明確的衛生與勞動任務,早晚都必須按時參加鍛煉、自習,并安排專門人員定時進行學習或衛生檢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表揚或批評。每周有學習、衛生單項排名,以流動紅旗的形式召喚進步,每個月進行班級表現總分排名,先進班集體則由平時的綜合表現產生。對學生個人的考勤記錄也是非常詳細、具體,獎罰分明,直接影響期末的綜合考評等級和評優、評先。

嚴明的制度紀律是中師時代的一個鮮明特點,也是促使師范生規范、健全發展的有效保證。據筆者對湖南一師畢業生的調查得知,他們一致認為學校嚴明的制度、紀律對于他們的成長是十分必要的,這些措施保證了學習、生活的規律性,培養了良好的生活習慣,鍛煉了意志,并能培養提高他們的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互助協作精神。

5.濃郁鮮明的師范校園文化

華中科技大學涂又光教授提出“泡菜理論”,揭示校園文化對每一個學生主體潛在的深刻的影響。師范院校有“學術性”與“師范性”之爭,這里的“學術性”與“師范性”主要是指課程教學方面而言的,但我認為,更應該把它延展到校園文化的范疇,“師范性”的校園文化是師范院校文化建設應有的價值向度,對人才的培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而中師學校文化在“師范性”這一點上是表現得濃郁鮮明的。

湖南一師的校園里到處醒目地掛著“請寫規范字,請說普通話”的大標語,學生交談只聽見講普通話。新生一進校就忙于練普通話和書法,教室里書聲瑯瑯,翰墨飄香。藝術樓琴聲悠揚,舞蹈排練室總是人滿為患,各班的墻報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宣傳欄是有關教育改革的政策形勢和優秀教師的成長足跡,教室及走廊里掛滿了教育格言、警句以及教育家的肖像。每天下午第一節課前有15分鐘的練歌時間,晚自習開始有20分鐘的讀報時間。每學年中期都舉辦各種師范技能比賽、演講比賽、才藝之星比拼……總之,營造了濃厚的“師范性”文化氛圍。成長于斯,潛移默化,陶冶身心,師范生莫不受益于此。這是中師教育傳統不可忽視的文化特征。

二、中師教育傳統的價值分析

中師教育雖已不能滿足時展對高學歷人才的需要,但其教育傳統的內在價值卻是無法否定的。甚而言之,正是這種內在價值致使中師學生在目前的師范教育轉型期凸顯出自身的某些優勢。不難分析,中師教育傳統展現了如下價值優勢:

1.培育了熱愛教育的專業思想

熱愛教育就是熱愛教師這個專業,熱愛學生,就是對教育的一種執著與奉獻精神。正如人大附中校長劉彭芝老師感言:“愛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愛是自然流溢的奉獻。孩子們說他們都喜歡我這個老劉,實際上是因為我對他們付出了愛,我不見得對每一個孩子都面對面地對他怎么樣,但是因為我付出了自己的愛,對他們的愛是無私的,是不圖回報的。當你沒有圖回報,但是他卻回報你的時候,你被他們所愛時,這樣的人才是最幸福的。”顧明遠先生多次指出:“教師是一種崇高的職業,教師的職業道德就是敬業愛生,嚴謹篤學。對學生傾注無限的愛心,對教育事業具有奉獻精神。”[2]中師教育體現了較強的“師范性”特征,這種濃郁的“師范”文化使學生身心受到浸染與感化,堅定了從事教育的信念。而且從學生跨入師范的門檻起就有了明顯的職業定向,加之學生是初中畢業生,入學年齡較小,可塑性較大,專業思想更容易得到養成。據我們調查可知,湖南一師畢業生熱愛教育的專業思想受到社會的極高評價,這是中師教育培養體系的自然結果。

2.培養了較強的教育教學實踐能力

許多小學校長反映,現在本科畢業的小學教師反而不如中師畢業生那樣適應小學教育。不少大學本科的師范畢業生難以勝任崗位,敬業精神和教學技能都欠缺,上不好課,帶不好班。他們非常懷念以前的中師畢業生,師德好,技能好,有上進心,還非常穩定。更有甚者指出“,高師畢業生普遍‘不好用’”“,中師畢業生多是‘教學能手’”。[3]中師教育由于重視教學基本功的訓練、教學技能的培養,以及濃厚的師范文化環境的熏染,所以學生表現出較強的教育教學能力和班級管理能力,對小學各種教學情境具有良好的適應性。有人形容“中師生普通話、三筆字等教學基本功扎實固硬,吹拉彈唱樣樣在行,課堂上的簡筆畫活靈活現,對小學教育的組織與開展舉重若輕,很受學生的歡迎”。[4]

3.形成了全面的綜合素質

中師教育實施的是全科型人才培養模式,不分專業,注重普通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突出藝術教育,強化教師教育。并且在中師教育的培養過程中,重視組織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從活動中培養各種能力,在發揮學生的主動性、自我教育方面是較為成功的。所以,學生形成了全面的良好的綜合素質。學者指出:“小學教師需要的是寬廣而不是專深的知識,而且他們最好在藝術方面有所專長,會唱善跳,能適應兒童活潑的天性。”[4]綜合素質對小學教師來說非常重要。在對我省部分小學校長的調查訪談中,他們一致認為湖南一師畢業生綜合素質高,發展很全面,表現力強,能獨當一面等。這跟我校長期以來的辦學傳統中積累的寶貴經驗是分不開的,也是中師教育不能忽視的價值所在。

三、如何看待中師教育傳統

———關于教師教育現狀的反思中師教育已經完成它的歷史使命,高學歷、開放性、多元化教師教育培養體系的時代早已到來,這順應了世界教師教育發展的潮流趨勢,也符合高等教育大眾化的形勢特征。在此,我們不能忽視的是,如何看待中師教育的傳統價值呢?中師教育與高師教育有著怎樣的聯系機理呢?現行的教師教育體系存在哪些弊病呢?這是一個已經發覺但并未被我們仔細思考的問題,但它確實值得引起我們的關注。

第一,“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基本上取消了師范學校,教師學院取代了師范學校,轉型后教師學歷得到提高是不容置疑的事實。但與此同時,它也留下諸多遺憾,使得教師教育機構最初建立的優勢與特性漸漸消失。”[5]“優勢與特性漸漸消失”主要是指教師教育機構身份與特征的消失,即師范性訓練水平的下降。我國目前也處于這種轉型時期,師范性特征的下降也是如今師范院校中不容懷疑的事實。如何汲取中師教育傳統中重視“師范性”的特點,增強教育教學能力訓練,在“學術性”與“師范性”中求得平衡,是我們要認真對待的一個問題。

第二,教師教育體系由封閉走向開放以后,綜合性大學可以參與進來培養教師,這是無可非議的,因為綜合性大學擁有較好的學科優勢與學術條件,能對教師教育的整體水平起到一定的提升作用。但真正感興趣的、參與進來的綜合性大學并不多。但另一種趨勢卻愈加明顯:升格后的師范院校越來越走向綜合化,師范專業教育的領地日益狹窄,師范專業變成邊緣性專業。而且各地師專、師院紛紛升格為綜合性學院和大學,師范教育的資源流失嚴重。因為他們不是借用綜合學科的優勢來加強師范專業,而是擠占師范教育資源,削弱了師范專業。這對教師教育的發展十分不利。

第三,我國小學教師教育由中師向專科、本科轉型中,基本上是割裂中師歷史、另起高師爐灶的方法,中師教育傳統無從延續,原來的優勢無法保持。學者指出“:小學教師教育在轉型的進程里沒有扎根于小學教師培養的特點和規律,完全被原來的高等師范教育培養模式所同化。”[2]被同化的結果就是失去了原有的師范性特點,人才培養質量自然不理想。怪不得顧明遠先生認為:“教師教育改革削弱了師范教育體系,降低了教師專業化水平,其中損失最大的是小學教師。”[9]這確實值得我們注意。

第四,我國長期以來的中師教育擁有優良的教育傳統、豐富的教學經驗、優秀的師資隊伍,形成了一整套有關教育教學的思想理念、內容體系、方法手段和管理制度。升格為學院或大學之后,在高校重視理論、強調科研的“重壓”沖擊下,這一教學傳統已難以為繼。中師學校的教師均畢業于師范院校,懂得如何促進學生的師范性素養的提升,以培養教師為核心目標。而現在師范院校的教師基本上畢業于綜合性大學,他們將大學的價值觀帶入教師教育機構,不認為他們工作的最終目標是培養教師,而是鼓勵學生主修他們的學科專業,不再以培養教師為核心目標。也就是體現了較強的學術性和研究取向,師范性大為削弱。

總之,對于有著悠久辦學傳統的中師教育我們不能采取歷史隔斷或漠然置之的態度,而是要汲取其合理的價值元素與營養成分,推進教師教育的合理改革,促進教師教育健全、有序、科學地發展。

精品推薦
主站蜘蛛池模板: 97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看超|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精品污| 美团外卖猛男男同38分钟| 国产特级毛片aaaaaaa高清| www国产91| 日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多p| 亚洲va无码va在线va天堂| 波多野结衣看片| 动漫触手被吸乳羞羞动漫| 隔壁女邻居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av| 97久久精品人人澡人人爽| 寂寞山村恋瘦子的床全在线阅读|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小说 | 国产精品成人亚洲| JZZIJZZIJ日本成熟少妇| 性欧美激情videos| 久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 最近中文字幕mv图| 亚洲欧洲无码av不卡在线|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69| 午夜不卡av免费| 色偷偷成人网免费视频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啪精品视频免费网| 天堂在线最新资源| 国产香蕉97碰碰久久人人| a级黄色毛片免费播放视频| 干妞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国产| 日本一区中文字幕日本一二三区视频 | 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51安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色区奇米|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噼里啪啦免费观看高清动漫| 蜜臀av性久久久久蜜臀aⅴ麻豆| 国产成人av在线影院| 性刺激久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 888米奇在线视频四色| 国语做受对白xxxxx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