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教輔考評的改良與重建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現狀
1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的內涵
體育教學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標準,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教學效果進行價值認定,并從定量和定性兩個方面進行描述,最后為教學決策服務,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教學評價不能通過一兩次的教學檢查來評價教師教學水平,應當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為宗旨,促進教師在教育觀念、思想、教學內容、模式、手段方法、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改革,提高體育教學的有效性。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和引路人,要結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特點,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和未來發展的需要,在指導學生學習知識、掌握技能的同時,將德育教育、創新教育和人文教育寓于教育教學的全過程。教學評價的內容主要看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是否體現以“人為本和健康第一”的思想,是否符合高職學生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加強跨界性研究;教學方法是否有助于提高學生積極性和主動參與性,主動的接受知識,發展學生的獨立個性;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風格和體育素養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垂范作用,學生對學習態度如何;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安排是否符合社會需要、專業崗位需求和學生發展的后續力。學生學的評價關鍵在于評價是否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養成良好的體育習慣,提高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通過教學參與和課外體育活動強身健體,提高形態機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個性和身心全面、和諧發展,適應職業教育“面向人人、面向終身”的重要理念和發展方向。
2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的現狀
目前,高職院校規模不斷擴大,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建設遠遠滯后,體育教師的教學任務比較重,班級人數多,由于職稱和晉升對科研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教學水平高低到體現,教學投入積極性不高,對教學評價也缺乏足夠的重視。評價主要由體育教師根據平時、期末考試成績,結合出勤情況進行評分,評價的主體和內容單一,學生的自評、互評等沒有納入評價體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身體形態、機能變化,技能進步度和表現出來的非智力性技能等都難以體現出來。教師的教學評價不能真正體現“以評促改,以評促建”的宗旨,都是以公開課、示范課和教學競賽的形式出現,事先準備,反復演練,更有甚者評價的主體大多不是體育方面行家,這樣的評價太虛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也發現不了問題,不利于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教學改革更是寸步難行。
學生的學習評價主要對學生掌握體育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技能進行總結性評價,忽視了學生的個體間差異性,對學習過程未能充分體現,使得評價缺乏激勵性和公平、公正性,容易挫傷部分學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教學內容套用大學現成的教學模式和框架,以競技體育的項目為主線,過多的強調技術教學,重復的教學內容過多,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容易產生厭倦情緒,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完全是為了應付考試而學。考核的內容不夠全面,練什么,考什么,所有專業“一鍋燴”,考核的方法、標準缺乏研究和調研,身體素質好的學生不需要學習都能取得較好成績。現行的教學評價體系已經不能適應時代和社會發展的要求,人人皆可成才的職教理念只能成為空談,改革迫在眉睫。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改革的對策
1提高認識,明確評價的目的
當今社會進入一個處處充滿競爭而又處處體現合作的時代,作為培養高端技能型人才搖籃的高等職業院校的體育教學應當適應“人人皆可成才”的職教理念,逐步淡化體育技能教學,挖掘體育教學內容中的隱性教育資源,利用某些體育項目本身的特點,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創新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磨練學生意志品德,培養其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精神等;使學生掌握一定運動知識、鍛煉方法和手段,運用掌握的體育知識和方法積極參加課外體育鍛煉,不斷增強身體機能,改善身體形態,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加強教學過程的管理與調控,全面提高身心素質,關注學生的非技能性素質的提升。評價不是目的,關鍵在于通過評價來提高體育教師的育人水平,通過評價、反饋和教學反思等不斷改進和完善體育教學,從而達到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目的;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生活習慣,鼓勵和激發學生在學習過程的積極體驗,實現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促進個性與群體的健康、和諧、全面發展。
2加強體育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整體素質
體育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是決定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提高教師自身的素質和修養是師資隊伍建設重要內容。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要適應時展的要求,更新觀念,接受新知識和新方法,提高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教學水平、教學研究水平和道德品質同步發展;通過集體備課、校內的公開課、研究課來取長補短,推廣和宣傳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實現新、老教師共同進步;教學團隊通過教學研究、質量工程、課程建設、實訓室建設等為載體,全面提高教師駕馭體育教學活動的能力,提高體育教學的質量,增強社會服務的能力,提高教書育人的水平,從而達到提升教師整體素質的目的。
體育教師的教學水平主要體現在教學指導思想、目標設計、教學實施、行為技術和教學效用評價等幾個方面。體育教師要善于總結和發現職業教育發展的趨勢,根據學生的專業特點和社會需求來選擇和安排教學內容;根據不同專業特點和學生差異來確定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引進討論式、啟發式和合作性學習來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組內各成員特長和優勢,實現共同發展;教學評價實現評價主體、內容和形式的多元化,激勵學生不斷進取,發展學生的人格與自尊心,調動各層次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實現教育面向人人和學生的全面發展。
3研究高等職業教育規律,加強體育教學改革
高等職業教育姓高又姓職,作為高等教育要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作為職業教育,具有教育和經濟的雙重性、跨界性,要培養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高校人才培養要以立德為先、立學為基,不能一味追求專業技術、技能教育,注重“厚基礎、寬領域、廣適應、強能力”,培養有知識、有文化、有技能和有人文的社會有用之才,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要正確處理好引領學生全面發展和支持學生個性發展的關系,鼓勵學生在不損害他人利益的基礎上發展獨立個性,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協調發展,成為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一線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優劣對人文素質和身心健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必須深化評價體系改革,建立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圍繞學生個體后續全面發展和專業崗位需求展開。教師在制定或選擇體育教學目標時一定要考慮學生的專業特點、認知水平和起始狀態等,通過一定的努力都可達成各自目標。在教學中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不斷提高學習的興趣,提高參與活動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在愉悅的狀態下享受體育運動的樂趣,培養團隊合作、溝通交流、頑強意志和自信心等,增進身心健康,掌握體育鍛煉的方法和手段,為個人的后續發展和終身體育奠定基礎。加強與企業的合作與課程開發,了解各專業或崗位群對身心的需求,設計好體能訓練項目和標準,如軟件、動漫設計、文秘、會計行業等主要是長時間保持靜止坐立狀態,對上肢、頸椎、眼和坐骨神經等負擔較重,下肢活動較少;營業員、航空服務等長時間處于靜止站立狀態,下肢負擔相對較重;導游、營銷業務員等長期處于流動狀態,對各種耐力要求比較高等特點,有側重的安排教學、考核內容和標準,培養專業(崗位群)需要的崗位體能,增強職業病預防的意識和能力。因此,體育教師對不同專業的不同職業崗位(群)人員的目標就各有偏重,切不可采用“大鍋飯”和“一鍋燴”的辦法來進行評價與考核。
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把學生的專業特點和運動項目的特點有機結合起來,教學既能滿足崗位體能需求和加強職業病的預防,又能利用運動項目特點進行人文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達到提高綜合素質的目的。在對學生評價時可以綜合考慮學生的身體形態、機能、知識、技能和學習態度等因素,使教學評價趨于合理。
4構建多元化的學習評價體系
4.1評價主體的多元化
傳統的評價方式是由教師根據學生的考試成績、出勤情況和“兩極”學生的課堂表現進行體育成績的評定,評價的主體單一,缺乏科學性,容易挫傷部分學生的積極性。現行的評價倡導評價的主體由一元向多元轉化,參與評價的不僅有教師、同行,還應包含學習的主體,即學生和學生骨干,增加學生自評、互評的權重,真正體現教學主導和學習主體的作用,使評價更加客觀、合理、全面。
4.2評價內容的多元化
目前課堂教學評價開始從過多關注教師的教,走向更多關注學生的學習是否有效,強調建立“以學論教”的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體育教學評價內容拓寬為五個學習領域:即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評價從學生的全面發展出發,面向全體學生,對身體形態、機能、情感目標、認知水平、技能和學習態度等多方面內容進行評價。評價的指標體系可有多部門(主體)合作完成,如教學管理部門根據入學時體檢數據通過教學管理平臺進行資源共享,教師通過計算軟件對學期學生體質健康數據計算出BMI指數、心肺功能和耐力素質的等級,實現身體形態機能指標評價;知識、技能可以由同行(專業體育教師)進行測試與考核,并進行等級評定,將數據上傳數據平臺供任課教師使用,任課教師根據其教學過程的整體表現和進步度來進行差異評價;至于學生的學習態度,如關心、協作、意欲和態度等可以由教師的平時記錄、學生骨干、學生自評和互評來實現。目前,大多數院校還是以學期考核的成績來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評價,忽視了對身心發展和學習態度等關鍵教育因素,這已經不符合新形勢下職業教育的教學規律,不符合人人皆可成才和全面發展的目標。
4.3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體育教學評價力求將評定、篩選型的評價改為鼓勵和幫助性的評價,調動體育教學中教與學的積極性,提高各自積極性和自信心。從注重結果評價變為重視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的方式,突出過程的重要性,培養良好組織紀律性、關心他人、共同協作等,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個性品質。結合個人的階段體育學習成長規劃,了解學生的起始狀態,根據規劃的目標達成程度和學期或平時考核等,實現定性與定量評價相結合。讓學習的主體更多的參與教學評價中來,通過學期小結實現學生的自評,集體評議實現學生的互評,充分發揮體育骨干的積極性,真正實現體育教學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結論與建議
建立發展性課堂教學評價,既要關注教師的教,又要更多關注學生的學;建立評價方式、內容和主體的多元化;加強教學反饋和教學反思,不斷更新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手段,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豐富教學內容體系,提升體育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從而達到提高體育教育教學質量。在學生自評和互評中,為了使操作簡單易行,建議建立學生階段體育學習成長規劃制度,規劃中體現身體形態、機能、知識技能、社團活動、平時鍛煉等目標自行進行量化,一份規劃和一份小結為教師對學生的自評提供定性、定量的評價依據,既可養成自我設計、規劃習慣,又便于教師的合理評價。
作者:劉守旺單位:安徽工商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