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政治教學中情感教學的應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
思想政治課既是學生獲得新知的沃土,又是開啟學生心靈情感的鑰匙。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間如果能夠建立起良好的情感交流,那么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就會變得更加容易。因此,利用多種教學手段幫助學生激發、調動情感,是實現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情感;情感教學;應用情感態度
一般發生在人的認知過程中,是人對周圍環境、客觀事物自然而然產生的內心態度與體驗,具體表現為高興、幸福、仇恨、厭惡、驚恐等等。而思想政治課又是中學階段學生們鑄造思想靈魂的最主要課程,更需要情感教學的支撐來幫助學生化抽象為具體,理解其中生澀難懂的概念。所以,高中政治教師重視并合理應用情感教育,是提升中學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效的有效方法之一。那么,如何在思想政治課教學過程中,做到教學與情感教育相結合呢?
1為學生點燃情感的火花
教師長年累月地教授同一門課往往會產生懈怠的情緒,在課堂中的這種消極對待的情感也會在不經意間傳給學生。一些教師上課面無表情,語言不夠生動,看重知識灌輸與考試成績,課堂里缺少了師生間的情感交流,自然讓學生提不起興趣。只有讓教師首先以飽滿的精神為學生授課,運用富有節奏韻律的語調、生動活潑的語言進行啟發,學生才能同樣飽含激情地參與教學活動。我相信教師和學生心與心的交流,會引發靈魂之間的碰撞,進而燃起絢麗的情感火花。
2創設情感教學情境
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是一件需要老師花費時間與精力去準備,以積極引導學生身臨其境地體驗老師所想傳遞的情感。例如,當教師比較市場經濟體制與計劃經濟體制時,我想方設法讓學生融入到一個我設置的故事情結中去。師:同學們,現在你們作為老師要給班級里的學生們排坐位??梢允褂媚男┓椒兀可?:可以按高矮,矮的在前,高的在后。生2:我認為有的同學視力不好,可以把他們安排在前面。生3:直接抓鬮吧!簡單又公平。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方法一與方法二相似,但對于長得高、視力好的同學就十分不公平了,方法三,抓鬮看似公平,但矮的和視力不佳的同學就有可能被安排在后排,他們的聽課質量難以得到保證。這個例子就好比市場經濟下,強調個人利益最大化,這樣一來,按著優勝劣汰的原則,視力不好與身高不高的學生在班級中往往處于劣勢,如果更不好好地聽課了,這個惡果誰來負責?這也類似于市場經濟制度鼓勵競爭,強調個人利益最大化,以利潤為目的,而計劃經濟中,人們首先考慮的是集體利益,但兩種制度都并不能做到十全十美,所以不同的經濟體制都有著自己的弊端和優勢。教師以這樣的方式可以幫助學生融入情境積極思考,從而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3賞識教育激發情感
在政治課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經常以激勵的方式感染學生,學生才會對學習充滿自信。如在講《生活與消費》,許多同學因為不能準確地理解價格與價值的聯系與區別而心急如焚,其實大可不必慌張。教師可以先平復學生易焦躁的心理,一點一點地對比著記憶,并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敢于發問、勇于發現給予表揚鼓勵,從而增強情感對學生的正面影響,這樣的教學效果也就越好。
4巧用多媒體帶動情感
如今網絡資源豐富且觸手可得,所以一些視頻資料、新聞、音樂等都可以作為激發學生情感的教材,讓學生貼近生活、感知生活,關注社會中的一些焦點問題,設身處地地體味事件發生的全過程。例如,在《政治生活》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筆者播放了近期的一個視頻:在2015年8月12日23:30左右,位于天津塘沽開發區一家公司的危險品倉庫發生爆炸,該事件驚動了全國上下,大家紛紛為塘沽祈福。8月13日,事故發生后,黨中央、國務院對此事引起了高度重視。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對天津塘沽倉庫危險品爆炸事件作出重要的指示,要求盡快控制消除火情,確保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全力救治傷員。的做法也贏得了廣大人民的敬重。通過這段視頻讓學生深刻感受到了我國的領導人以及國家機關對人民群眾認真負責的態度,一些消防英雄舍己救人,為了別人的幸福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進而讓學生更加懂得關注社會,關注人生,珍惜生命,關愛他人的重要意義。
5民主教學活躍課堂氣氛、增進情感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創造機會,讓學生在民主、愉快地氛圍里積極思考、探索問題,獲取新知。在思維結構具體化的過程中,鼓勵學生不斷內化知識,改被動學習的狀態為主動,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以及認知能力的提升。
總之,作為一名中學政治教師,一定要多多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把思維禁錮在同一種方法中。如果有不同的想法一定要進行鼓勵,即使講錯了,幫助他們改正錯誤,消除緊張氣氛是進行情感教學的有效方式。
參考文獻:
[1]韓麗莉.淺談高中政治教學[J].中國校外教育.
[2]夏立萍.高中思想政治課運用情智理論教學的實踐與反思[D].天津師范大學,2015.
作者:李雨桐 單位:江蘇省泗洪縣洪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