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就業與思想教育的關聯性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指承載、傳導思想政治教育因素,能為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所運用,且主客體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種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形式”[1]由此可知,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必須承載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能為教育者所運用,能對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產生作用的一種教育形式。
(一)將高校就業指導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
教育的載體是由高校就業指導的本質所決定的今天的高校就業指導作為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主要是根據大學生的個人特征和社會需要,幫助其樹立正確的職業觀、規劃職業生涯、培養職業素質,提高職業能力,以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目標而實施的教育實踐活動。它包含了指導價值觀念、理想信念、行為規范等方面的內容,這在本質上與思想政治教育是一致的,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涵義,體現著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功能,因而可以將其看作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
(二)將高校就業指導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滿足大學生發展的需要
當前的經濟全球化帶來了人的價值觀念的多元化,人們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精神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趨勢。“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培養大學生正確的社會政治觀、人生價值觀、倫理道德觀法制紀律觀為主要目標”,[2]在這種情況下,單靠以灌輸為主的思想教育理論課顯然不能實現培養目標,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須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創新教育的內容與方法。通過高校就業指導,可以使大學生客觀地認識國情、評價社會,確立明確的理想、目標,使他們根據自己的目標開發潛能、不懈進取,最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因此,以高校就業指導為載體,將思想政治教育融于職業指導中,是根據時代的變化,滿足大學生發展的需要,有助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成才。
(三)將高校就業指導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
當前我國大學的人才培養目標,是要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這就要求我們在教育過程中,既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知識能力,又要注重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只有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高校職業指導中,通過提高大學生的職業素質解決具體的就業問題來解決其思想問題,才能充分發揮思想政治的實效性。把高校就業指導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是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通過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職業素質的培養,既能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觀,還能逐漸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精神、創業素養和心理素質,實現所培養人才的全面發展,最終完成高等教育的使命。
二、高校就業指導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功能,《辭海》中的解釋是“功效;作用”,即某一事物的影響和作用。高校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指的是高校就業指導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所發揮的作用。高校就業指導由于自身的本質特征、大學生的自身發展、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導向功能
高校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導向功能,是指高校就業指導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方向有指導作用。在就業指導中通過形勢政策的教育,使大學生正確認識當前國情,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奮斗目標。大學生正處于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面對紛繁復雜的價值觀念和社會現象,往往難以正確認識。“科學的發展促進了經濟的增長,帶來了物質財富的增加,但也造成了難以彌補的主題性缺失與人文精神的失落。”
如何在新形勢下使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奮斗目標,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臨的新課題。解決這一問題不僅需要正面的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教育,還需要就業指導教育。在就業指導中,通過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形勢政策教育,引導大學生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形勢,指導大學生從職業的角度了解社會,辨證地認識國情,正確評價當前的社會問題,樹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教育的價值不僅在于鼓勵和幫助年輕一代去拼搏、去競爭,而且要引導他們去思考拼搏和競爭對于自己存在和人類存在的真正意義。”
就業指導的這種導向功能,可以把符合時代要求的正確的價值觀融入到職業生涯規劃、職業素質的培養過程中,在大學生中形成持久的價值導向,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二)德育功能
高校就業指導的德育功能,指高校就業指導對大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有促進作用。它主要是通過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教育來實現。我們都知道,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的道德品質是一個人發展、成才的必要條件,遵紀守法、誠實守信、積極進取、在奉獻中實現自己人生價值是在任何時代都倡導的價值準則。因而加強大學生的道德教育一直是我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點。
在高校就業指導中,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情況,通過基本的職業道德和法制規范的教育,使他們明確社會的道德規范和法律知識,逐步提高道德分析和判斷能力,認識到只有行為符合一定的規范,才能適應以后的社會,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因而高校就業指導有較強的道德教育功能,可以使德育工作落在實處。
(三)開發功能
潛能是指人的現實活動能力的潛在狀態,是人能動地把握客觀事物活動的內在根據,是人類幾千年的社會實踐和文化成果在人的身心結構中的歷史積淀和升華。我們每個人都有巨大的潛能沒有被充分利用,據心理學研究,人腦有140億個神經細胞,與銀河系的星數大致相等,相當于140億個高功能的電子計算機,可以儲存1015比特的信息量。現在一般人只使用了大約10%的大腦功能,絕大部分潛能還尚未被充分利用。[5]可見,潛能的開發,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個人的發展成才和社會的繁榮進步。
大學生通過多年的系統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具有很大的發展潛能。“以人為出發點的教育,首先要賦予教育對象以謀生的手段;其次,要最大限度的開發人的內在潛能,使他能夠在社會生活和實踐中不斷得到完善和發展。”[6]要把獲得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個人的職業素質,以更好地適應社會、服務社會,實現自己的價值,離不開潛能的開發。在職業指導中通過幫助他們進行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使他們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更好的發揮其積極性和創造性,充分激發其內在潛能,養成積極進取、奮發向上的競爭意識。只有把把學習看作是生存與發展的需要,才能充分開發潛能,主動有選擇的學習自己需要的知識,并通過社會實踐轉化為自身的能力。
(四)心理教育功能
心理素質是一種基礎性素質,是一個人在思想行為上表現出來的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人的思想道德、智力開發、創造能力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它可以使人形成比較穩定的價值觀念、心理品質和抗挫折能力。
社會的飛速發展,使競爭日趨激烈,因而在人的一生中失敗和挫折也就不可避免,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就會難以應付激烈社會的競爭。因而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抗挫折和風險的能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面。《中國普通高等學校德育大綱(試行)》明確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高等學校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由于我國的國情和辦學體制的原因,大學生在高考志愿的選擇上受父母、老師的影響較大,很多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了解自己適合什么專業,也不懂現在的專業選擇和未來職業方向的關系,因而在大學學習中往往迷失自己方向,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解決大學生的思想問題,提高思想政治素質,只有與大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結合起來,才能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高校就業指導的心理教育功能是指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素質的培養,使大學生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預防和緩解容易出現的心理問題。它能針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心理需求,幫助大學生正確地認識自己、認識社會,樹立良好的思想意識,用明確的奮斗方向去克服和抵制消極不健康的心理狀態,提高大學生調節心理的能力,增強自我調試心理,保持心理平衡,從而培養大學生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團結協作的集體觀念、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輕松愉悅的心境,為大學生的成才開辟道路。高校職業指導的心理教育功能,是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體現。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高校就業指導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全面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隨著人們對高校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認識的逐漸深入,充分發揮高校就業指導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斷創新內容和方法,會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