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落實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隨著全球教育的發展,我國教育正從“知識本位”走向“核心素養”,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也吸納了“核心素養”這一概念,語文作為基礎教育的主要學科,理當順應此種教育發展趨勢。深刻理解語文核心素養的豐富內涵和意義,嘗試從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維度去探索,探尋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語文教學;策略
一、高中語文核心素養包含的內容
新修訂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把語文核心素養分解成四個維度: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這四個維度既各自獨立,又相互依存;既有所側重,又相互融通。
(一)語言建構與運用高中學生的語言建構能力是在閱讀、寫作等綜合性、實踐性活動中逐漸培養起來的。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滲透語言知識,還要對積累的語言材料進行梳理和整合,將言語活動經驗轉化為具體的學習方法和策略,并在日常的語言實踐中自覺運用。另外,選擇合理的課型,也是有效培養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重要載體。在平時的寫作課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用生動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講述發生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情感、闡述自己的觀點,從而表達自己對客觀世界的理解。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在實際的語文教學活動中,閱讀教學、寫作教學、口語交際活動都需要融入思維發展與提升的訓練。教師的具體實踐過程就是以提升學生思維發展空間為重要路徑,將課程計劃向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方向轉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從“教師中心”轉向“學生中心”,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同時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提高協作素養創造條件,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育人方向。
(三)審美鑒賞與創造審美鑒賞能力主要是指學生感受文學作品的語言美和情感美的能力和修養。語文學科有著開展審美鑒賞與創造活動的獨特優勢,教師可借助大量中外經典名著和經典名篇,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審美實踐。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教學經驗是不間斷地獲得的,教師只要認真參與高中語文教學實踐活動,都會收獲一些經驗,隨著教齡的增長,教學經驗也會逐漸豐富起來;同時,教師之間的經驗也可以互相借鑒,學習別人的經驗有助于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然后再根據反思成果去完善教學過程,這樣就可以創造出富有自己特色的教學活動。這樣的教學更能提高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這樣一來,教與學的過程就是一個互動的生成過程,再輔以來自社會的意識經驗獲得,語文課堂教學就會成為審美鑒賞、生活實踐的主陣地。
(四)文化傳承與理解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以傳統文化為基礎,始終關注傳統文化與現代性的關聯,凸顯現代取向與傳統價值觀的高度統一;還應站在更廣闊的角度關注文化演進與發展的脈絡,了解主要文化的內在結構及思維特征,具備追求人類和諧共處、共同進步的思想,追求國際視野與民族情感的自然融合。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注意整合文化共性,尊重文化差異,把握文化的鮮明個性,從而將共性文化和個性文化融為一體,汲取其精華并創造性地轉換為自我文化成長的重要資源?;谶@樣的認識,語文教師就要有大眼界:既要關注課內教材文本,也要關注課外經典文本,同時還要能接地氣。
二、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策略
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獲得的語文知識、語文能力、語文思維方法,是學生在語言實踐活動中,通過積極主動的參與構建起來的,是基于正確的文化感受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審美情趣的體現,并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表現出來的個體言語經驗和品質。筆者認為,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策略是關注語文課堂教學、科學使用課本教材、強化課外閱讀訓練、關注和體驗生活。
(一)關注語文課堂教學高中語文課堂是語文教學的主要陣地,課堂教學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學習的效果。在當前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高中語文課堂中,教師可以利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將課前推送的資料提前交給學生閱讀或觀看,營造語文教學情境。通過課前檢測,找出學生的不足,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進行有的放矢的課堂教學。2018年新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明確提出“以核心素養為本,推進語文課程深層次的改革”,這里的“深層次”,就包括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由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各種因素,導致基礎教育階段的大部分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這就需要教師用科學的、靈活的且又適合高中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來發展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自主學習是語文核心素養的基本內容之一,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的閱讀量、寫作能力、思維能力,根據學生自身領悟知識的特點,為學生提供有效的學習支持,創造一切機會為學生提供自學的條件和機會,尤其要重視課前學習的環節,重視問題的設計,重視學生的學習特點,因人而異地幫助學生養成好學、會學、能學的好習慣。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閱讀、教學、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培養學生建構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在教授語言知識的同時,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表達及述評能力。綜合性實踐活動是使用現代漢語語言、運用漢語言思維方式去敘述故事或表達觀點的活動形式。這些活動需要以漢語言文字為媒介,以對漢語言文字的理解為導向,把有關知識或觀念匯集到語言文字的建構和運用上,從而綜合提升學生各方面的語文能力和素養。
(二)科學使用課本教材筆者所在地區使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充分利用語文教科書,挖掘課本教材內涵,是切實落實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中,教師要科學地使用語文課本,發揮語文課程的獨特功能,落實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創設綜合性學習情境,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在文本閱讀中要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感受能力,實現知識與能力的整合,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例如,在學習文言文時,準確理解、記憶教材中的字詞含義是教學的基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材,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利用課下注釋和《古漢語常用字字典》逐字逐句理解每一句話的含義,進而理解整篇文章的思想內容。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階段將此項內容布置成作業,要求學生在專門準備的翻譯練習本上將課文的每一句都認真地翻譯出來,并將問題和難點用紅筆勾畫出來,然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反復誦讀課文,進而背誦整篇文章。這樣堅持背誦經典文言作品,學生對文言文的語感就能迅速培養起來。同時,在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在通讀全篇文章之后,在理解的基礎上對課文中的文言知識點(通假字、實詞、虛詞、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加以歸納整理,使之眉目清晰,便于復習和保存,這樣就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文言文閱讀習慣。再如,王勃的《滕王閣序》、蘇軾的《前赤壁賦》和《后赤壁賦》、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戴望舒的《雨巷》等篇目,在語言運用上都有獨到之處,教師在指導閱讀時要引導學生挖掘文本的內涵,用心體會文字帶來的精神美感,使學生在感受美、享受美的熏陶中提升審美素養。
(三)強化課外閱讀訓練語文的學習方法在課內,功夫卻在課外,擴大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能讓學生在閱讀中提高語文核心素養。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閱讀古今中外的詩歌、散文、小說、劇本等不同體裁的優秀文學作品,使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體驗情感的過程中提升文學欣賞能力,培養對漢語言文字的熱愛。培養學生閱讀習慣的方法和途徑有:第一,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和閱覽室,發揮其效能,讓學生能夠借閱到課外書,有書可讀;第二,發揮教師的引領示范作用和指導作用,教師應以自身為范,和學生共同閱讀一篇美文或者一部經典名著,這樣就能對學生的閱讀起到引領示范的作用;第三,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閱讀狀況,注重對學生讀書方法的指導,讓學生學會讀書,這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和提高學生閱讀水平的關鍵;第四,教師在閱讀過程中應持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利用教材中的古文或現代文經典篇目,用正確的方法,創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譬如,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然后進行小組交流,使學生及時獲知同伴學習的成果;第五,創設閱讀活動,營造讀書氛圍。例如,教師可在班級內舉辦經典古詩文誦讀活動,可以開展詩歌朗誦比賽、演講比賽,可以舉辦寫作征文比賽,通過這些讀寫活動,可以激勵學生更好地享受閱讀,愛上寫作;第六,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暢談讀書的心得,分享讀書的快樂。教師將這些活動有計劃地安排在教學計劃中,既能豐富語文教學的內容,更能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從而保證課外閱讀的持續性。
(四)關注和體驗生活語文學習離不開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體驗,高中生學習語文更要善于從生活中挖掘素材。教材無非就是個例子,學習語文不僅要重視教材,更重要的是要借助教材來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所以,在利用教材指導學生的語文學習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多角度觀察、體驗社會生活,并聯系現實生活,調動學生已儲備的知識、觀念、情感來感悟作品的內容或思想,實現學生與教材、與作者的交流和碰撞。語文核心素養是語文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與培養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過程,需要我們不斷探索和發現,需要我們在課程標準精神的引領下,努力將語文核心素養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使學生利用語言這個重要的交際工具,在積極的語言實踐活動中持之以恒地積累,并培養出健康、科學、具有創造性和開拓精神的思維方式。
參考文獻:
[1]葛磊.“核心素養”視野觀照下的語文教學方略[J].內蒙古教育,2017(7).
[2]林惠庭.基于課外閱讀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的對策分析[J].教育藝術,2017(8).
[3]貢如云,馮為民.高中語文核心素養的實質內涵及培育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7(5).
[4]萬永翔.高中語文核心素養與課堂教學[J].語文教學通訊,2017(6A).
作者:李慧潔 單位:寧夏育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