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體育課在德育教育中的滲入方式思考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結合體育課堂常規進行課堂教學是中學體育教學的基本要求。
體育課堂常規教育的過程也就是向學生進行文明禮貌、組織紀律、思想作風教育的過程。首先,教師應嚴格執行課堂常規教育,制定各種嚴格制度,增強組織紀律性,保證體育課的正常進行。堅持每堂課的師生問好儀式,可以培養尊師愛生的意識和師生間的親切感。關心學生,是師德的重要表現,師生之間互相理解,感情相融,盡量縮小心理上的距離,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其次,嚴格隊列訓練,培養良好的組織紀律性。在訓練中,教師提出要求:學生做動作時,要時刻想著大家是一個整體,按照口令做到步調一致、精神抖擻,如果一個人的動作錯了,就會影響到整個班級的精神面貌。通過這一常規要求,我們不僅有針對性地培養了學生遵守紀律的自覺性,而且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使學生做到動作整齊一致,既達到了體育教學目標,又使學生在一個嚴而有度的良好環境中掌握了體育課堂教學內容。
2.結合教學內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體育活動中。
體育教學的內容很廣泛,不同的教材有不同的特點,教師應針對不同的教材特點和教學內容制訂出不同的德育滲透計劃。(1)短跑教學。在起跑教學前著重講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實事求是,在規則上的要求———必須聽到槍聲響后才能起跑,絕不能猜口令,存在僥幸心理而采取投機行動“搶跑”,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精力集中的習慣和實事求是的品德。(2)耐久跑教學是培養學生頑強意志品質的良好時機。現在的學生獨生子女多,生活條件比較優越,多數學生缺乏艱苦的鍛煉,因而怕長跑、怕吃苦的比較多。教師要認真進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況,從嚴要求,有意識地培養他們吃苦的精神,讓他們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如針對中長跑練習中的“極點”現象,告訴學生科學訓練的方法,安排適宜的跑速、距離等;對于意志薄弱的學生或落在后面的學生,教師及時指導和啟發學生發揚“拼搏精神”,以增強精神力量,鼓勵學生勇于克服困難,戰勝困難,磨煉意志,培養學生勇敢頑強和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3)跳躍、障礙跑或支撐跳躍等項目的教學中,提高器械的高度,加長起跳的距離,肋木、平梯上的爬上、行走、跳下,爬桿時從頂部半握的滑落,都可培養學生勇敢、果斷、自信和克服困難的優良品質。有時還可為他們創造一種能發揮才能的良好環境,不拘泥于動作規范,讓學生以自己的方式充分自由行動,反復嘗試。當學生成功時,教師應給予鼓勵的話語,投去贊賞的目光,并提出更高、更難的目標,讓他們面對新的挑戰。
3.結合組織教法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合理地選擇和運用組織教法,對有效開展思想品德教育十分重要。教師要善于把學生的心理活動和身體活動、意識和行為結合起來,利用體育課程組織教法中的各個環節對學生進行教育。如體育課教學主要在室外進行,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大,冬天的寒冷、夏天的炎熱、風吹日曬,恰恰是對學生意志品質的考驗,能提高他們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通過隊列、隊形的練習,培養學生動作迅速整齊、嚴格遵守紀律的良好習慣;通過組織學生布置場地、借還器材,教育學生愛護場地器材和正確使用場地器材,培養學生熱愛勞動和愛護公物的品德;科學合理的分組教學,特別是分組輪換教學時,要培養體育骨干的組織能力;提倡認真觀摩、學習別人的長處,熱情幫助、保護同伴改進技術的好作風。這樣既有利于提高練習質量,又有利于培養學生自覺遵守紀律、團結協作、互相幫助的優良品德。
4.結合課堂偶發事件、學生表現進行體育教學。
體育教學中,學生活動空間大,對外界的干擾容易表現出各種不同的情緒和行為,偶發事件時有發生。同時,體育教學常以對抗性練習和教學比賽的形式出現,學生與學生之間、集體與集體之間的協作、對抗較多,經常磕碰。這就要求教師做教育的有心人,隨時注意觀察學生的一切行動和表現,及時抓住課堂中的偶發事件,因勢利導,態度鮮明而又迅速地進行處理。在教育學生時,以正面教育為主,語言要嚴肅誠懇,以理服人,切忌簡單粗暴,諷刺挖苦。面對偶發的不良事件則指出要害,給予適當的批評,提高學生的是非判斷能力。體育課同別的課程一樣,有優秀學生,也有比較差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難免存在畏難情緒,特別是在跳高等動作難度較大的練習中更為突出。他們既有身體素質和技術問題,又存在膽怯、怕苦、怕難等心理,所以教師應該把握時機,針對各種不利于學習的心理,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當他們膽怯畏難時,要適時給予鼓勵和幫助;當他們失敗時,要及時幫助分析原因、商量對策;當他們有進步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通過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上的畏難情緒,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勇敢頑強、吃苦耐勞的意志品質。
教學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科學,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精深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要具備豐富的教育科學知識,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結合體育教學研究提高自己的職業水平。
作者:萬松強單位:禹州市第二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