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生德育政治課教學主要地位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中等職業學校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目前,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學校德育首位原則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落實,德育工作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不斷探索前進。但新的形勢對學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學校政治理論課和思想品德課是系統地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礎環節。”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認識和發揮政治課教學在學生德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
基于政治課教學自身的特點和優勢,決定了它在對學生的世界觀、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及道德品質的形成和發展中起著其它學科無法替代的作用,在對學生進行德育的諸多途徑中,居于主導地位。
1.1政治課教學對學生的德育作用具有基礎性。中職學校的政治課教學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體現著社會主義教育的本質特征和黨的教育方針。它作為一門教育課程,對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培養學生社會主義思想品德起著奠基作用。離開它,青年學生的道德大廈就沒了基石,就會倒塌;離開它,就不能培養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因此,它與一般的文化課和專業課的德育作用相比,是居于首要地位的。
1.2政治課教學對學生的德育作用具有長遠性。馬克思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不會在人們的頭腦中自發產生,也不是單憑樸素的階級感情就能形成的。正如列寧所說:“只有從外面灌進去。”這樣,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深入人們的頭腦,達到提高人的思想道德覺悟的目的。而這種灌輸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基礎形式。政治課就是要向學生灌輸馬克思主義的基礎理論和社會科學基礎知識,幫助學生在頭腦里增強無產階級思想,自覺抵制和克服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影響和侵蝕,從根本上來端正學生的政治方向,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和道德品質。目前,在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如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極端個人主義思想、崇洋媚外、享樂主義等等,常常打著“改革”和“現代觀念”的旗號出現,對人們特別是對青年學生的腐蝕和毒害無孔不入。這就要求我們要通過政治課教學,大張旗鼓地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青年學生的頭腦,增強學生的免疫力。因此,政治課教學是發揮長遠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的一生具有全面而深遠的影響。
1.3政治課教學對學生的德育作用具有系統性。政治課教學,在它與文化課和專業課中結合本學科的主要作用和知識內容所進行的德育相比,文化課和專業課只能讓學生接受只言片語的政治理論,點點滴滴的政治現象,一知半解的政治觀點。而政治課教學在向學生傳授馬列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有關知識時,具有內容上的系統性、理論性。在傳授這些基本觀點及知識的同時也就對學生進行了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品質教育。如現行的政治課《經濟政治》、《哲學與人生》《職業道德與法律》等。
1.4政治課教學對學生的德育作用具有直接性。通過政治課教學,學生可以從教學內容中,直接具體地懂得什么是正確的,什么是錯誤的;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應該擁護什么,反對什么;什么是應該做的,什么是不應該做的。同時,政治課與文化課和專業課相比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在時間上也更為集中便利。
2政治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
2.1政治課教學能夠用固定的時間和場合對特定的授課對象系統地、完整地、經常地用馬列主義、思想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學生。通過政治課,在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學習國外先進科學技術和管理經驗條件下,教育青年學生正確認識我國國情,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樹立民族自尊、軸心、自強、自立的精神;在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存在各種矛盾,社會中還有需要克服的消極現象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在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建立情況下,指導學生在觀念、知識、能力、心理素質方面盡快適應新要求。
2.2政治課教學能夠有步驟、分層次地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政治課的一個主要功能和任務就是指導學生逐步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現實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濟、文化、道德現象,評價各種社會思潮,去積極思考并回答自己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幫助學生辨別社會上的大是大非問題,深刻認識和理解我國改革開放出現的一系列新情況、新現象和新問題。逐步使學生學會掌握觀察社會、認識社會的科學方法論,并指導自己的人生和實踐。
2.3政治課教學是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陣地。政治課與其它德育途徑如批評教育、家訪、按章處罰和第二課堂活動等的作用相比,它是一個主要陣地。在政治課上,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通過一定的理論學習和典型事例的教育,啟發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正確認識自己,自覺克服不良傾向,用疏導的方法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同時,它不但告訴學生應該怎樣,更重要的是它要向學生講清為什么要這樣的道理,把知與行、思想理論與行為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僅規范了他們的行為,而且塑造了他們的靈魂。這一點是其它德育活動很難做到的。
3在政治課教學中,必須注意防止和克服兩種錯誤傾向
長期以來,有些人把政治課與政治等同起來,對政治課期望要求過高,把政治課當作“萬能鑰匙”和德育工作的唯一途徑,要求教學效果要“立竿見影”,直接量化。相反,有些人則認為政治課可有可無,教師可以兼之,課時可以挪用,片面強調文化課和專業課的重要性,輕視政治課。我認為,過高的要求是不恰當的,因為政治課與其它課相比,在教學有效性的提高上更難,政治課在向學生傳授馬列主義及有關社會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過程是極其復雜的,學生接受教育需要一個過程,不會立竿見影。加上學生內心思想感情也很復雜,他們對老師的教育會按照各自的思維方式去思考和接受。另外,政治課教學效果還受到家庭小環境和社會大環境等因素的制約,當社會和家庭教育與政治課所講的觀點、道理發生碰撞時,教學的效果就會受到干擾,甚至完全被抵消。而且,政治課在改革開放形勢下會不斷遇到新舊觀念的碰撞和市場經濟的挑戰。如何在新形勢下有說服力地幫助學生分析新情況,解決新問題,這也成了政治課不得不面對的新的難題。同樣,忽視政治課的作用更是不恰當的,這除了對政治課的性質、任務、地位無知外,還有辦學指導思想和教育思想不正確的問題。因此,在教學中只有克服這兩種錯誤認識和傾向,才能更有效地發揮和落實政治課教學在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主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