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高校貧困大學生教育論文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1構建貧困大學生人本管理模式,確立“以貧困生為本”的工作理念
(1)多渠道挖掘物質資助資源,助力貧困大學生物質脫貧。目前,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高校以“獎、勤、助、貸、免”等一系列幫扶方式,為貧困大學生物質脫貧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為了更好地幫助貧困大學生走出貧困,高校應該加大幫扶力度,多渠道挖掘物質資助資源,如深化校企合作,為貧困生搭建勤工儉學的平臺,或尋求社會慈善機構的幫助,設立幫扶基金,多渠道助力貧困大學生物質脫貧,幫助他們解決自身物質需求,確保正常的學習與生活。
(2)建立貧困大學生心理傾訴和心理預警機制,助力貧困大學生精神脫貧。針對貧困大學生心理特點,建立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傾訴和心理預警機制,為存在心理問題貧困大學生開辟綠色通道。首先,高校要建立專門的心理咨詢機構,配備專人從事貧困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通過專家門診、熱線電話、專題網站等途徑開展日常性的心理咨詢工作,讓貧困大學生有傾訴的機會,同時也有助于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便于開展工作。其次,要對貧困大學生進行定期的心理測試,進行必要的心理普查,建立貧困大學生心理檔案,全面掌握貧困大學生的心理狀況,把貧困生的心理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助力貧困生精神脫貧。
(3)加強貧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貧困大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當前,在貧困大學生思想當中存在一些不良風氣,對貧困資助存在“等、靠、要”的心理,依賴思想嚴重;有的貧困生甚至偽造貧困信息,爭當“特困”;有的貧困生缺乏感恩意識,認為受助理所當然。面對貧困生當中出現的不良思想動態,高校貧困生教育工作者應引起重視,關住貧困生的思想動態,以貧困生樂于接受的方式積極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導貧困大學生樹立誠信意識、感恩意識、責任意識,培養貧困大學生良好的道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4)積極開展社會技能培訓,提升貧困大學生素質和能力。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物質解困、幫扶等方式只能暫時為貧困大學生解決生活困難,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大學生家庭貧困的局面。對于貧困大學生而言,只有通過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因此,高校要從貧困大學生的根本需求出發,人性化地為貧困生開展社會技能方面的培訓,如人際交往、社交禮儀方面的訓練,全面提升貧困大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幫助他們找到自信,由受助慢慢轉變為自助。
(5)引導貧困大學生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實現個人價值。人本管理理念強調尊重人,貧困大學生也渴望獲得尊重與心靈的滿足,實現個人價值。尊重貧困大學生,更深層次就是要讓他們體現自己的價值,引導他們幫助他人,回饋社會,在這當中,升華自我滿足感,進而肯定自己,欣賞自己。高校要積極開展感恩回饋社會貧困大學生志愿者活動,組織貧困大學生參與社會公益、義工等活動,鼓勵他們飲水思源,在助人的過程中收獲快樂,體現人生的價值。
2進一步規范貧困大學生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效能
(1)加強貧困生管理專業隊伍的建設。貧困大學生這一“弱勢群體”暴露出的問題已成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對高校的穩定和社會的和諧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如何對貧困大學生進行科學的、人性化、系統的、動態的管理,如何做好貧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這就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專業化的管理隊伍。高校要加強貧困生管理專業隊伍的建設,對貧困生特殊的思想狀況和心理問題,要組織管理人員認真研究、積極探索適合貧困生身心發展的教育管理方法,創新貧困大學生管理理念。
(2)完善貧困生資助認定、評定、幫扶等相關制度。良好的制度,有利于管理的執行效力。針對貧困生的管理工作,要結合實際情況,進一步完善貧困生資助的認定、評定制度,讓真正貧困的學生獲得資助,有效杜絕在貧困生評定過程中弄虛作假、冒領等情況的發生。同時,還應完善貧困生的幫扶、激勵工作,不僅要“輸血”,更要給貧困生“造血”,給貧困生提供實踐的平臺、培養他們感恩的意識,不能讓貧困生養成了“等、靠、要”的依賴心理,努力幫助貧困生實現資助到自助再到助人的轉變。
(3)健全貧困生動態信息管理。信息化的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一大重點。對貧困生的管理,要做好動態信息管理和錄入,及時、全面的掌握貧困生受助情況,更新貧困生的貧困狀況。動態的信息管理有利于對貧困生的情況進行全面、準確、綜合的了解,對有效開展新時期的助困工作起到積極有效地推動作用。
3結論
高校貧困大學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構建以人本管理為核心,提升貧困生管理工作效能相結合的貧困大學生教育管理模式,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在貧困生教育管理工作日漸復雜的今天,貧困生教育管理工作者要想貧困生之所想,急貧困生之所急,以人為本,加強教育和管理,才能幫助貧困大學生成長成才,維護高校安全穩定,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作者:江旭梅姚宗玉單位:四川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