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大學生人格優化路徑淺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網絡大量信息的無償占有削弱了大學生的創造精神與求知欲望。網絡的種種功能一方面滿足了當代大學生了解迅速發展的外部世界的需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去判斷這個世界,有助于他們自我意識的成長與獨立人格的形成。另一方面,用一只無形的手幫助他們收集了大量的信息,使得知識和信息的獲得變得如此容易,不需要通過自身努力而獲得,無形中減弱了處于旺盛求知欲期的大學生的創造力與實踐獲得真知的動力。知識通過鼠標就可以獲得,而不需要實踐的摸索與生活中的親生體驗。網絡的虛擬性特征使大學生的現實人際交往能力下降。在虛擬環境下,人與人的交往不是面對面的、實打實的互動交流,而是一種通過“人際交往”轉換的虛擬交往。如果長期以網絡虛擬交往方式代替正常的人際溝通,勢必會影響和改變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造成交往障礙。大學生如果過分依賴于網絡就會造成性格壓抑、自私冷漠、在人際交往關系上能力下降,他們在現實生活中遇到困難挫折時往往會尋求網絡的慰藉,逃避現實、脫離現實。長期下去,會嚴重影響其學習和生活。
網絡文化背景下,大學生人格優化的途徑:
1、努力培育內容豐富、多樣的校園文化,為大學生們提供人格培養的現實優良環境好的校園環境不僅能提升學生思想境界,而且還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修養和高雅的審美情趣,使其自主性、創造性、環境適應性等多方面的素質得以提高,成為消除網絡消極信息的堅固陣地。高校通過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建設,可以創造一個有時代精神、優良傳統、良好學風、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圍和育人環境,使大學生受到良好風氣的影響、熏陶和感染,提高大學生的文化品位,增強自身的抵御能力,從而有效地抵制網絡社會的垃圾信息污染,使其不受消極網絡環境的左右。
2、增強大學生的人格自我意識,注重大學生獨立人格的培養在網絡的平臺,大學生的個性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彰顯和展示,尤其是自我意識與主體意識有了很好的展示的空間。由教師主導的教書授業解惑的教育模式發生了改變,傳統的單向性的教育方式受到了挑戰,只需要鼠標的輕輕點擊,名牌大學的網絡課程就能力立刻躍然眼前,知識不再是教師的壟斷資源。培養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基礎上,大學生們可以充分發掘自己的興趣所在,不再僅僅局限于書本的知識,成為善于學習,自主學習的主體,有助于他們在學習中,更好地認識自己,具備有獨立意識、進取意識的現代人。
3、加強環境適應教育和社交和諧教育通過環境適應教育和社交和諧教育,以朋輩互助、班集體活動以及社會實踐的的形式引導大學生,更好的接觸外部的環境,學會與人溝通的技巧,克服自我封閉、人際隔閡、社交恐懼等不良人格表現,學會以充分的心理準備和較強的適應能力去迎接新生活,適應新環境。集體是人格優化的土壤,也是人格表現的舞臺。人格優化、塑造和諧人格的過程,正是大學生社會化的過程,是大學生與他人、集體、社會相互作用的過程。人格在集體中形成,在集體中展現。大學生要通過與他人交流,發現別人的長處、自己的不足,從他人那里獲得理解、肯定的喜悅,及時調整人格發展的方向。(本文作者:魏琳單位:南通大學杏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