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知識培育論文:動畫教導中的知識培育解析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作者:魏超杰單位:黃河科技學院
目前在動畫教學中出現的一些現象
1重技法,輕人文思想性。在我們的動畫教學過程中,常常遇到這種現象,學生創作的作品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用什么軟件呀!什么方法啦!等技法性的問題上,而往往忽視或淡化了作品的思想性、人文性的意義。
2重軟件課,輕基礎課。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對學習專業基礎課很不認真,對素描、色彩、構成等基礎的訓練,應付交差;簡單認為只要學會幾種軟件,就能創作動畫片了。實踐證明動畫片的創作,如果沒有堅實的基本功和良好的人文素質,僅僅靠學會幾種軟件是行不通的。
3重專業課,輕文化課。有些同學在學習專業課時很努力,而學習相關的文化課時敷衍了事。藝術專業的學生在入學時文化課要求就不高,如再不加強文化課的學習,其創作作品的格調、境界、藝術表現力、思想性等都不會高,這是一個很值得注意的問題。
4重本專業課,輕綜合課培養。有許多同學認為學什么專業,只要努力鉆研這個專業的知識就行了,其他專業的知識給自己沒太大的關系,孤芳自賞,傲氣十足。認為我是來學習某種專業技術的,對什么文史哲等無所謂。中國話人人會講,外語學不學都可以。
5重理論積累的過程,輕能力的轉化。對于在校學習的學生,大多數同學能在學習理論的過程中注意積累知識,而在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能力的過程中就顯得力不從心了,學習的目的就是靈活的應用,在原有的基礎上創新發揚光大。有些同學喜歡聽老師的講解,不喜歡自己動腦子思考;喜歡別人富有表現力的演講,不喜歡在大家面前開口講看法;喜歡口上說,不喜歡動手做等。這些現象都無助于創造力、個性化的能力培養。
人文精神在動畫教學過程中需采取的措施。
1提高人文精神對社會影響力的思想認識。人類社會的早期,藝術與科學是結合在一起的。古希臘神話中,繆斯是兼管文藝和科學之神,相當于現在文化部部長兼科學院院長,這在今天人們看來是很難理解的。我國有“重道輕器”的教育思想,其含義是“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筆者認為:“器”在這里我們可以解讀為是指技術、技法、表現性的問題;而“道”我們可以理解為,做人之道、做事之道,這里具體來講指作品的思想性、人文性;“重道輕器”的教育思想,讓我們重新認識和理解,在當今教育教學中的深層現實意義。分別創建于1167年和1209年的英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當時所設的音樂、藝術學科的比重甚至超過自然科學的課程。我們的先輩能夠如此,而我們為何不能呢?在知識更新不斷加速,社會經濟活動日益復雜的當今社會中,我們更需要加強教育觀念的轉變問題。高度重視學生個人素質和能力的培養,特別是人文素質、創新能力的培養,使他們在今后的社會生活當中,尤其是在遇到困難和挑戰面前,能充分體現出人文素質的教育成果。
2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一個民族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是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只有創新才有發展,而藝術教育被公認為是對創造力的培養最具成效的學科之一。故此,在動畫教育教學中加強人文素質教育,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正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撰的《學會生存》一書所指出的:“在創造藝術形式美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的過程中,我們獲得了美感經驗。這種美感經驗和科學經驗是我們感知這個萬古長青的世界兩條路。如同清晰思考的能力一樣,一個人的想象力也必須得到發展,因為想象力即是藝術創作的源泉,也是科學發明的源泉?!?/p>
創新意識的培養,首先應該注意保護學生的獨特個性,并給予其發揮個性的自由;其次,應鼓勵學生對他人的藝術作品發表自己與眾不同的見解。在思維方法上,應注意采用與創造性密切相關的發散思維,類比思維等;再次,要把學過的知識靈活運用,觸類旁通有機的結合。
3樹立多元化的動畫教育觀。在動畫教學實踐中,我們不僅要讓學生了解我國燦爛悠久的文化,而且還要把不同民族的、不同國家的、不同地域的、不同時代的優秀文化傳授給他們,使他們能夠深層的理解、反思、總結前人的基礎上,創作出傳世的佳作。
作為一個出色的藝術家,應該在其作品中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歐洲文藝復興造就了一大批具有崇高的人文思想、創作激情和高度智慧的藝術巨匠。達芬奇可謂其中典型的代表,他對醫學、透視學、美學、社會學等學科的超人智慧成就了“百科全書”的美譽;另一位奇才——米開朗奇羅不僅是位雕塑家、畫家,而且還是一位杰出的詩人;我國著名畫家吳冠中、黃永玉可謂是中國當代繪畫大師,然而二人在寫作上也有相當深的造詣。在科學界提到愛因斯坦,人們不僅會想到他是偉大的物理學家,還會想到他對音樂和文學的鐘愛,他幾乎每天都要拉小提琴,經常在量子論創始人普朗克的鋼琴伴奏下,演奏貝多芬的作品。美籍華人李政道教授提出:“科學與藝術是一個硬幣的兩面,誰也離不開誰。”
作為21世紀的藝術教育工作者,不應墨守成規,要以多元化、前瞻性的眼光和胸襟來接納全面教育時代的到來,培養學生多元化的創新能力。許多學者都認為創造力的核心不是高智力,而是創造性思維和個性品質。德國作曲家舒曼的話很有道理:“……有教養的音樂家能夠從拉斐爾的圣母像得到不少啟發;同樣美術家也可以從莫扎特的交響曲獲益不淺。不僅如此,對于雕塑家來說,每個演員都是靜止不動的雕像,而對于演員來說,雕像家的作品也何嘗不是活躍的人物。在一個美術家的心目中,詩歌卻變成了圖畫,而音樂家則善于把圖畫用聲音體現出來……。”
4在動畫教學中,造就一批具有良好專業知識和人文素質的教師隊伍。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人類的文化起著傳承的作用。教師的專業水平和人文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發展及未來。所以造就一批具有良好的專業水平和人文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動畫教學中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的。
5調整課程設置,開發教材建設。動畫專業在設置課程時應加大人文類課程的安排,納入同等重要的考核計劃中,并開設多種選修課,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還可以發揮第二課堂的作用,定期開展講座,內容要連貫,形式要活潑。此外,我們需要加快教材建設的步伐。例如:我們可以聯合同類同層次院校資深教師,再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快速地將文學、藝術、歷史、建筑等方面的知識編寫成通俗易懂、易學易練的系列叢書,引導學生步入人文學科的殿堂。
總之,在偉大民族復興,文化大發展的當今社會背景下,對人文精神的培養,是民族復興的前提。二十一世紀的競爭關鍵是人才的競爭,離不開人文精神的支撐。中國在創造自己璀璨的古代文明中,樹立了自己的古代人文傳統。在當代教育中,特別是動畫教育教學過程中,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其作用是廣泛的、長期的。人文精神既存在于動畫教學活動之中,又超越動畫教學活動之外,其意義是深遠的;不僅對學生有益,而且對社會、對人類都是有益的。在動畫教學中加強人文精神的培養刻不容緩,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