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準備了學科核心素養對初中英語教學的作用參考范文,愿這些范文能點燃您思維的火花,激發您的寫作靈感。歡迎深入閱讀并收藏。
【摘要】初中英語課程的性質與功能定位決定了學生在學習英語國家優秀文化的同時,要加深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可和熱愛,進而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本文也將從東北地區初中英語教學引入特色傳統飲食文化的原因、意義和方式進行論述。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的總目標是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形成初步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促進心智發展,提高綜合人文素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的發展的基礎之上。中華傳統文化與英語學習的結合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本國文化的認同,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同時有利于學生關注中外文化異同,提升人文素養,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推動中華傳統文化走向世界。
一、初中英語教學引入東北傳統飲食文化的原因
(一)獨特的地理位置優勢和地區傳統特色飲食文化。東北地區毗鄰俄羅斯、朝韓地區,與日本隔海相望,因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吸引了無數國內外友人聚集此地旅游、工作和生活。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傳統飲食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的重要組成部分,不論是強化學生的文化自豪感還是推動中西文化的交流,都是不可多得的途徑之一。(二)傳統特色飲食文化學習材料的生活化。生活化是目前初中英語教育的趨勢,學生們深處東北地區飲食文化的大環境,和當地的飲食必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正如街上的百年老字號糕點“鼎豐真”就有著它存在的獨特意義,例如“鼎豐真”名字背后的寓意:“鼎”即古代的炊具,它三足鼎立,傳至萬世,象征著生意吉祥如意;“豐”則昭示著五谷豐登;“真”字則標示著誠信為本、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經營理念。(三)傳統特色飲食文化學習材料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民以食為天”的生活諺語已經傳遞千年,學生對于飲食也有著自己獨特的判斷,尤其是學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容易好奇的時期,這都有利于我們將特色的飲食文化帶入英語課堂教學。(四)傳統特色飲食文化的傳承性。東北特色烤冷面、東北亂燉(豬肉燉粉條)、哈爾濱的鍋包肉,沈陽的老邊餃子等這些為國人熟知的傳統特色飲食都有著自己歷史和背后的發展歷程,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將這些學習材料以別樣的形式與實際課堂教學相結合,讓這些優秀傳統飲食文化代代傳承。
二、初中英語教學引入東北傳統飲食文化的意義
在初中英語教學引入東北傳統飲食文化對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文化交際能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指導意義,具體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選取學生熟知的地區特色飲食文化,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對家鄉的進一步認識,增進對家鄉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加強學生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可,增強本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二是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很多人認為外語學習表面上和本國文化的學習并無具體聯系,其實不然。根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版)解讀,本國文化的學習與外語學習關系緊密,學好本國文化有利于外語學習。其意義主要體現在學好本國文化可以加強對本國文化的認同,培養和增強自身基于對本國文化理解的基礎上的愛國主義精神;體現在學生可以更加有效地甄別外國文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辯證地看待異國文化;體現在學生對外國文化和本國文化有進一步的理解,可以較為客觀地看待中外文化的異同。
三、初中英語教學引入東北傳統飲食文化的有效途徑
(一)試點性地設置校本課程。校本課程是某一類學校或某一級學校的個別教師、部分教師或全體教師,根據國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環境和本校環境的基礎上,針對本校、本年級或本班級特定的學生群體,編制、實施和評價的課程。試點性地開設校本課程,針對東北地區飲食文化的特定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目標對課程進行合理編排,由易到難。(二)編寫與課程匹配的校本教材。教材作為教師授課的主要參考書和學生學習的主要來源之一,有著自身不可替代的作用。既然要有試點的開設校本課程,必須要有與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或精心整理的學習材料以備教師和學生使用,涉及具有文化特異性的內容要加以注釋和講解。(三)組織教師進行相關培訓。教師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角色,學生的成長和進步離不開教師,校本課程的開發更離不開教師的辛勤努力,因此對教師進行相關的培訓是必不可少的。例如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專家的講座和學術報告,加強自身對地區傳統飲食文化的認知。(四)加強課堂體驗式教學。既然要將地區傳統飲食文化帶入課堂,就需要設置相應的課堂實踐活動,這些實踐活動包括品嘗食物、看電影和錄像、聽、說、讀、寫等,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索式和研究式的學習,但組織這些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初中生的語言水平和認知能力。(五)遵循適用性、適度性和階段性原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學生的年齡水平和語言能力水平,有針對性地,選取與學生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的地區傳統飲食文化內容。學習方式上可與體檢式教學相結合,這對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自我認知能力的提升有著十分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23-24.
[2]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解讀.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組編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67-70.
[3]劉旭東,張寧娟,馬麗.校本課程與課程資源開發[M].中國人事出版社,2003:7-9.
[4]侯琨.基于學習動機理論的英語校本教材開發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7.
[5]陳祺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引入中華傳統文化推升學科核心素養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2017-32.
作者:楊棟棟